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O/W型微乳液对槲皮素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吐温-80/正丁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对水难溶性药物槲皮素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在以丁酸乙酯为油相的微乳液和其相应的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同时随着载药微乳液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的粒径有增大趋势;而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粒径有减小的趋势。在对载药微乳液稳定性的考察中发现,载药微乳液在室温和低温下放置比较稳定,其外观性状和药物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微乳形成机理的主要学说,对微乳增溶难溶药物在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乳形成机理及其药物增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微乳形成机理的主要学说,对微乳增溶难溶药物在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月桂酰氯酯化制备了脂溶性木犀草素。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制备木犀草素酯化物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酯化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木犀草素酯化物在大豆油中的溶解性和抗氧化活性。制备木犀草素酯化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物配比n(木犀草素)∶n(月桂酰氯)=1∶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其在大豆油中的溶解度为2.02×104μg/mL,且在相同浓度下,抗氧化活性优于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酯化物在大豆油中的溶解度明显提高,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极性溶剂中合成了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LMIP)。考察了溶剂用量及种类和功能单体对合成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简化了模板分子的洗脱工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洗脱前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原木犀草素在1 270 cm-1处的O—H吸收峰移至1 300 cm-1处,说明模板分子被功能单体、交联剂经聚合交联固定在聚合物中,洗脱后该峰完全消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洗脱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凹凸不平,产生了大量吸附模板分子的空穴。探讨了LMIP的吸附特性,用与木犀草素结构相似的槲皮素作对比实验,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量(33.653μmol/g)明显高于槲皮素的吸附量(8.654μmol/g),表明LMIP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花生壳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提取工艺.经正交试验,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确立以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0,每次提取2h,提取3次为优选工艺,花生壳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均可有效提取.该工艺简捷、经济、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杨剑  覃梅 《应用化工》2013,(5):899-900,920
以乙醇提取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考察了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温度等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25,温度70℃为最佳提取条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的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进行测定,测得木犀草素含量为0.013 mg/g。  相似文献   

8.
木犀草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可用于化妆品的功效原料,在皮肤上具有抗氧化、抗炎、延缓衰老以及美白作用,但存在溶解性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导致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体、纳米乳、聚合物胶束等制剂技术可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进而发挥良好作用。综述了木犀草素在皮肤上的抗氧化、抗炎、延缓衰老和美白作用通路,以及木犀草素应用于不同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用以改善木犀草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差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木犀草素制剂研究及化妆品产品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犀草素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应用广泛。文章根据合成工艺所用起始原料的不同,将合成路线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两大类,分别介绍了各合成路线。其中半合成路线具有收率高、步骤简单等优点,具有生产开发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形貌,表明印迹空穴的存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及洗脱实验证明所得印迹材料具备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及温度响应行为,可为天然药物中黄酮类木犀草素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O/W型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皮肤刺激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拟三元相图微乳区大小筛选微乳制备组分的较佳配比,电导率法检测微乳的类型,研究了以十四酸异丙酯、十六酸异丙酯、大豆油为油相,吐温80和卵磷脂质量比以及乙醇、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十六酸异丙酯作油相,吐温80和卵磷脂质量比为2∶1作混合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能形成较大的O/W型微乳区。经动物实验证实能够满足药用无毒、无刺激性要求,适合作为透皮吸收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W/O型反相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以及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对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应用进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当前反胶团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OP-10/n-C5H11OH/c-C6H12/H2O体系W/O微乳液稳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OP-10/n-C5H11OH/c-C6H12/H2O体系W/O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液晶相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当OP-10/n-GH5H11OH质量比为4:1时。具有较宽范围的W/O微乳相区域,且该微乳液体系对整个pH变化不敏感,在10℃--32℃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微乳液稳定区无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反相微乳液的结构、性质、相行为及微观结构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在W/O型反相微乳液中制备纳米材料的反应原理、制备方法及影响纳米微粒成核、增长的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该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W/O型微乳液碳化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铝与氧化铝粉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PEG 正丁醇/正庚烷/水溶液(铝酸钠)体系W/O微乳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焙烧后制备出了纯度大于99.9%、粒度小于80nm的氢氧化铝与氧化铝纳米粉体,实验结果表明乳化温度、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及水相的浓度是决定粉体粒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别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有机溶剂(正辛烷)、温度、钨酸钠溶液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油包水(W/O)型微乳区域形成的影响,并对该微乳体系的结构进行了电导研究,确定了微乳液体系形成区域及最佳比例配方。研究表明: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盐溶液质量浓度对该微乳液体系的微乳区域都会产生影响,温度对该微乳区域几乎没有影响;且当CTAB/正丁醇质量比为1∶2,(CTAB+正丁醇)/正辛烷质量比为4∶6时(滴加蒸馏水前),能够得到较大且稳定的微乳区域。该研究从热力学相图原理上为纳米粒子可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的Span80 Tween60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酸性水溶液微乳化增溶力的影响 ,最佳HLB值在 1 3左右 ,该体系用作超微或纳米粒子的微乳法合成体系。在水 (HNO3) /Span80 Tween60 /环己烷体系中水解硅酸乙酯(TEOS)合成了 1 1 0~ 550nm的单分散酸性超微二氧化硅粒子 ,研究了R(n水/n表)和H(n水/nTEOS)对粒径的影响 ,随着R的增大 ,粒径越小 ,达到最小值再增大 ;H越高 ,粒径越大。提出了W/O微乳体系酸催化水解TEOS合成二氧化硅粒子的过程模型 ,指出酸催化过程中缩聚凝结是晶核长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W/O型微乳液制备超细Al2O3粉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PEG+正丁醇/正庚烷/水溶液 (NaAlO2 )超声乳化后的W/O微乳液中通入CO2,将制得的凝胶焙烧后制备出了粒度100nm左右的Al(OH)3凝胶与Al2O3超细粉体,实验结果表明:乳化温度、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及偏铝酸钠浓度是影响粉体粒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拟三元相图、增溶、电导和表面张力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烷基羧酸盐(CnH_(2n+1)COONa)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在正戊醇存在下对煤油—水体系W/O型微乳液形成的协同效应,发现在整个复配范围内同时出现协同效应和反协同效应。而且,发生协同效应的复配范围是在羧酸盐的高比例区,此时,体系的W/O型微乳区域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20.
仙鸣  刘哲峰  兀新养  谭涓 《应用化工》2007,36(4):409-411
以起始外观、冷藏[(0±2)℃,7 d]外观、热贮[(54±2)℃,14 d]外观和稀释稳定性(1∶200倍液)合格和流动性好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得到20%氰戊菊酯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氰戊菊酯20%,丁醇-二甲苯(1∶1)用量20%,乳化剂为农乳500#-602#p,用量18%,水余量。该微乳剂经(54±2)℃贮存14 d,平均分解率为1.0%;0~5℃贮存12个月,经时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