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大锻件第一热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防止产生白点。防止大锻件产生白点的工艺规范只有在有足够数量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的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制订。图1a是大锻件典型热处理工艺示意图。它的特点是:在热塑性变形后,锻件冷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然后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等等。这样,锻件在获得奥氏体状态前加热了两次:第一次为锻造前加热,第二次为正火或退火前加热。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17CrNiMo6大截面齿轮轴锻件的白点倾向,采用依次优化冶炼、锻造、渗碳、淬火、回火等5个重要工艺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冶炼工艺中,通过适当延长VD真空脱气时间,使钢中的Si C、Al N含量增加,NbN含量降低;在锻造工艺中,通过提高正火温度至950℃,延长高温回火保温时间至100 h,减少氢的偏析和局部聚集;在渗碳、淬回火工艺中,通过增加回火前的保温时间,增加回火次数,延长回火保温时间,有效地减少了残余奥氏体。实践证明,工艺的优化均有助于降低钢的白点敏感性,抑制白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H13热作模具钢高温正火+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高温正火对H13钢锻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正火能改善H13钢锻后组织,减少组织偏析和网状碳化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正火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改善越显著。H13钢锻后经Ms点以上空冷,再经高温正火,得到球化组织更均匀弥散,球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对4Cr5MoSiV1钢小规格锻件进行1250℃不同保温时间下高温扩散热处理试验,利用低倍酸洗、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和设备,研究了不同高温扩散退火时间对其组织和共晶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扩散后,4Cr5MoSiV1钢小锻件的低倍组织中粗大枝晶明显消除,无疏松、缩孔等铸坯缺陷;扩散退火15 h晶粒异常粗大,晶界熔化;扩散退火10 h对共晶碳化物尺寸减小量小且出现魏氏体组织;扩散退火5 h后,显微组织无魏氏体组织和晶界烧熔,共晶碳化物最大尺寸大幅度减小。因此,扩散退火5 h可作为4Cr5MoSiV1钢小锻件锻后高温扩散最优退火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 1.热处理工艺的制订原则“330”0Cr13Ni6Mo 不锈钢叶片的热处理工艺是参照郑州机械所,沈阳铸造所推荐的高温扩散退火,中温去氢和一次正火,二次回火工艺制定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火空冷+ 660℃退火和正火热送+660℃退火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DT300钢进行软化退火研究,以此说明在实际生产中锻件在未冷却到室温的情况下进行退火可能会对锻件的退火组织和硬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退火后试样硬度随退火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热送+退火后在实验时间内得到的金相组织均为高硬度的淬火态马氏体,不能降低硬度改善其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低碳铬镍不锈钢叶片铸件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卡普兰式水轮机组叶片用钢热处理的高温扩散退火和中温去氢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保证叶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热处理周期、节约了能源,对大型铸件热处理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铸锻件粗晶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本质原因。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给出了应对的热处理工艺。分析表明,产生粗晶的实质原因是过热组织。契尔诺夫b点随着加热速率和钢种的变化而变化。消除粗晶有两种方法,一是加热到契尔诺夫b点以上温度,二是通过两次正火或退火产生的内因加工硬化破坏粗晶组织的遗传。为了提高生产率,一般使用加热到契尔诺夫b点以上温度来消除粗晶,而对于锻件或铸件重量很大的工件,一般采用两次正火或退火来消除粗晶。  相似文献   

9.
沈寅 《铸造》1957,(12)
正火处理的基本操作和完全退火大体相同(如升温速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等).正火处理在本厂的具体情况下,对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屈伏强度、冲击韧性)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屈伏强度和冲击韧性.同时对提高热处理炉的运用率,降低燃料的消耗.也有很大功效.为此,将退火处理改为正火处理的铸件进行正火,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产中2A14壳体伸长率低导致力学性能不合格,对2A14锻件进行退火、分级时效热处理试验,测试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结果表明:2A14锻件固溶前的退火处理能改善锻件纵横向性能,促进第二相的溶解:时效保温时间对锻件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强度、硬度增加,伸长率则是先升高后降低,保温时间为4.5~5 h时综合性能最好;分级时效能改善锻件组织及性能,优化出100℃×2 h空冷+155℃×4.5 h空冷韵分级时效工艺,用此工艺处理2A14锻件,伸长率提高了170%~300%,强度、硬度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JB 1 2 70— 1 985及JB 1 2 71— 1 985,电站大锻件主轴、电机轴通常采用 35钢或 45钢等制造 ,并根据尺寸分组确定其力学性能要求。为保证力学性能要求 ,对主轴、电机轴通常采用淬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 ,在这种状态下 ,往往强度足够 ,塑性、韧性指标δ5、ψ、Ak 达不到要求。为此 ,我们对电站锻件主轴、电机轴进行锻后亚温正火加中温扩氢退火处理 ,提高了主轴、电机轴锻件的塑性、韧性及一次处理合格率 ,避免了淬火开裂。  主轴、电机轴锻件的尺寸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它们的锻后热处理工艺 :亚温 (Ac1 ~Ac3)正火加中温扩…  相似文献   

12.
压铸机QT500-7模板在机械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开裂.采用断口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和硬度测试、金相组织检验以及生产工艺过程追溯对其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件拆箱过早,退火保温时间过短,以及高温铸件受南方潮湿气候的雾化正火,使铸件珠光体数量、硬度、残余应力明显大幅增加.这些是模板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45#钢阶梯凝固试验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二次枝晶臂间距尺寸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拟合了冷却速度与二次枝晶臂间距经验公式,为判断铸件冷却温度、建立高温扩散退火预判机制、降低铸件偏析和避免裂纹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温退火工艺对DIEVAR电渣锭中合金元素Cr、Mo分布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了DIEVAR电渣锭高温退火前后枝晶形态的变化,并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合金元素Cr、Mo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合金元素Cr、Mo的偏析比(SR),确定了DIEVAR电渣锭合适的高温均质化工艺.结果表明:从电渣锭表层到心部,枝晶逐渐粗大、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在1270℃下保温10 h后,枝晶组织消失,合金元素Cr、Mo的偏析比(SR)分别从1.73和2.84降低至1.23和1.45,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结合不同高温扩散后合金元素的SR和分布情况确定了DIEVAR电渣锭锻前合适的高温扩散工艺为1270℃保温10 h,这与扩散动力学方程计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成分偏析和冶炼能力的限制,大型GH4169高温合金锻件难以实现国产化制造。利用小坯料生产大尺寸锻件的构筑成形技术可实现大型高温合金锻件的匀质化制造。通过GH4169高温合金的复合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对GH4169高温合金构筑成形界面愈合情况和界面氧化物的影响规律,得到了GH4169高温合金构筑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始锻温度、采用较小的应变速率、压缩量大于50%,并在压缩后保温保压一定时间的综合条件下,界面愈合的效果最好,应避免在高应变速率+大变形量的条件下进行构筑成形;在高温下经过较长时间的热处理后,界面内部的氧化铝未明显扩散,从表面沿着界面向内发生严重的氮化反应,且界面边缘出现缝隙。  相似文献   

16.
向小琴 《金属热处理》2019,44(10):122-124
以局部4级粗晶的大型17CrNiMo6钢锻造齿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扩散退火+等温正火处理,以改善其晶粒和组织不均匀。结果表明:采用1230℃保温20 h扩散退火+670℃等温正火可改善17CrNiMo6齿圈的晶粒和组织不均匀问题,扩散退火后形成的粗晶,通过后续的等温正火得到细化,说明17CrNiMo6材料的晶粒度没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17.
王智祥  李建云  刘峰  熊婷 《热加工工艺》2012,41(20):192-194,196
为了消除Cu-Zn-Al-Ni合金铸锭中枝晶偏析及非平衡组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分别对该合金进行900℃保温2~8h均匀化退火研究.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枝晶偏析及非平衡组织得以明显减少和改善,其硬度则随之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均匀化过程中的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建立起相应的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并确定了Al元素在该合金中的扩散激活能.经验证,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得出该合金较佳的均匀化退火工艺为900℃×6h.  相似文献   

18.
(续上一期) 2 钢的扩散退火 为了改善或消除钢中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宏观成分不均匀性而实行的退火,称为扩散退火或称均质化退火.扩散退火是根据各种合金元素在高温下的扩散行为,尽可能地减轻钢锭、钢坯内部显微偏析的工艺,如消除枝晶偏析.从而使钢锭、钢坯锻轧后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2018,(5)
1080钢是一种含0.75~0.88%C的高碳钢。对1080钢锻件依次进行了正火+高温回火、球化退火和调质处理,随后测定了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正火+回火+球化退火的预备热处理工艺是可行的,而调质的淬火采用从850℃空-水-空交替冷却的淬火方式可确保锻件不开裂,淬火后再将锻件在540℃和560℃回火随后水冷,结果的力学性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氢扩散的研究。首先应用电化学渗氢的方法进行了氢扩散系数的测定,实验的对象可以是任何金属,且测定结果可以直接运用在氢扩散的定量计算中,为检测锻件中氢的积累及扩散提供基本参数及计算依据。其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简化后的八分之一有限元模型,并设定氢浓度场扩散结果的提取路径,得到了沿扩散路径的氢浓度分布情况。根据氢扩散浓度场的有限元分析可知,对于初始氢浓度相同的锻件,低温时的氢扩散有利于锻件边部氢浓度的降低,高温时的氢扩散有利于锻件内部氢分布的均匀化。通过对等温扩氢热处理过程氢浓度的有限元分析可知,当锻件的初始氢浓度较低时,需采取低温等温扩氢方法;锻件的温度越高锻件的边部氢浓度则越高;在中间断面氢含量差距不大、锻件平均氢浓度不高的情况下,以心部氢浓度为确定等温扩氢温度的第一依据,以锻件中的氢含量为确定等温扩氢温度的第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