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是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确定一种安全可行,经济实用的处理方法对于整个工程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设计中的一则工程实例,对基础底板以下分布有20米左右厚的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26层公寓楼的桩基设计进行了方案对比,分析,通过多方案比较,采用先行挤密处理,后打桩的方法,收效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四川建材》2016,(7):67-69
为保障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提出适合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依托西宝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区,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段的总湿陷量为234~325.5 mm,此时黄土并没有产生自重湿陷,试验段所在场地主要是非自重湿陷场地和黄土湿陷场地,湿陷厚度为4 m,湿陷等级为Ⅱ级。试验段地层所采用的改良方法对改善地层承载力、消除黄土湿陷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处理后黄土的湿陷性消除。  相似文献   

3.
结合兰州至重庆铁路工程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从复合地基承载力,桩身灰土的压实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等相关数据出发,对灰土挤密桩加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铁路地基的效果做了分析,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某铝厂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同时提高了地基土承载力,节约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施工中,经常遇到地基大开挖后,由于基底土壤局部或全部含水量较大,在基底碾压或夯实过程中,基底土呈波浪形不稳定状态,形成橡皮土。此状况若不处理就无法继续施工。通常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橡皮土挖除掉晾晒基底以减少土的含水量(此方法雨季难以实现且施工周期长);二是在橡皮土上填一定厚度的级配碎石,用压路机碾压使基底呈稳定状态。若地基土壤不具有湿陷性,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具有Ⅱ级以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用该方法处理无疑将给工程留下隐患。因为碎石、砂夹石孔隙大,若建筑物周围跑水,水就很容易从砂石层浸入基底,造成建筑物不均匀下沉。 在近几年工程实践中,我们采用灰土挤密短桩成功地处理了一些橡皮土地基。该方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效果好。 1 灰土挤密短桩处理橡皮土地基的方法 我们所指的橡皮土是土壤呈可塑状态,液限指数0.25≤I_L≤0.75,碾压时基底呈波浪形不稳定状态,其波峰及波谷视上部重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2013,(Z1):501-504
对渭北地区深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合理桩距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比锤击沉管成孔法和螺旋钻成孔法在不同桩间距时的桩间土挤密系数以及湿陷性消除程度,得出在该类场地采用沉管成孔时桩间距不能大于850 mm的结论,并通过实际工程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类似工程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个典型工程实例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灌注桩与挤密桩的综合应用进行探讨,对以后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1概述 灰土或土桩挤密桩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论是消除土的湿陷性还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都是十分有效的.灰土或土挤密桩大都是通过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密作用,使桩孔内的土被挤向周围,桩间土受到挤密;在而后的成桩过程中,灰土(或素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实时,也存在一定的横向挤密作用,使桩间土的密度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宇生 《地基处理》2000,11(2):11-18
本文根据有关试验研究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检验等问题,对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地基处理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对消除黄土自重湿陷性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及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参照周边同类装置地基处理的经验数据,结合拟建场地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工艺比选、参数修正等手段,获得了最适合本区域消除黄土自重湿陷性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及参数,达到了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缩短施工工期及节省投资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地基试验场地位于是黄河以南Ⅲ阶地湿陷性黄土.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段200m^2。根据场地勘察报告,场地地面标高为380.10m-380.35m,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粘性土和砂性土组成,场地在15m揭露深度内土层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程玉龙 《中国建材科技》2012,21(4):36-38,63
通过工程实例,设计了试验方案,测量了石灰桩膨胀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时黄土的各项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桩挤密地基可以用来处理全部湿陷性土层,也可用于处理部分湿陷性土层,对用水量很大,地基大量浸水难于避免的建(构)筑物,地基亦处理全部湿陷性土层,至少要消除极大部分的湿陷性,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用挤密地基解决湿陷问题是主要的,只要湿陷问题解决了,一般压缩性、承载力和防水抗渗也可以满足.若将挤密地基做成防水抗渗性能较好的垫层时,则应适当提高桩间土的密实度要求.场地土的含水量偏低,适当的增湿能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由于本次试验场地存在砂石夹层,增湿深度受到限制,增湿灌水量不宜控制,使增湿后含水量增大不大明显.但挤密后的效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低温建筑技术》2016,(4):147-150
素土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素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分析、探讨了经过素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实践表明:经过素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地基密实度增加,孔隙率降低,湿陷性消除,地基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处理后的地基桩间土和桩体土密度相差不大,同一平面可作为均质地基考虑。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应按照规范,并结合地质情况、拟建房物的规模和类型等综合考虑确定。  相似文献   

14.
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兴  铁生年 《建筑技术》2009,40(3):221-224
通过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灰土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情况,提出了土挤密桩成孔时施工方法及技术应用,阐述土挤密桩在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有关试验研究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土(或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检验等问题,对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地基处理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灰土挤密桩的作用机理,并针对自重性Ⅱ级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某污水处理工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在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设计应用及处理效果,提出了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黄土地区类似场地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磨机生产线所产生的振动荷载对场地拟建物的适宜性具有严重影响,尤其是湿陷性黄土地区.以稷山县某湿陷性场地为例,通过对该场地的区域地质情况、地基土的构成和岩土体的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场地岩土体的湿陷性以及上部荷载的特殊性,对该生产线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立磨、收粉器地基土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完全消除湿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土桩与灰土桩加密深层黄土地基挤密效果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成果分析,土桩与灰土桩加密黄土地基干重度加大,湿陷系数降低,可消除深层黄土的湿陷性,从而提高承载力。挤密后地基承载力,土桩比挤密前天然地基承载力提高0.40-0.95倍;灰土桩提高1.20-2.20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土挤密桩是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施工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而且能够降低地基发生形变的几率,也大大增强了地基的水稳性,在地基施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南水北调温博三标工程渠堤湿陷性黄土基础土挤密桩成功加固为例,简单论述了土挤密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对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及挤密桩施工工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挤密桩施工过程中采用更换机械、增加回填料、提高压实系数等方法,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了消除湿陷性的效果。采用挤密桩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使桩间土得到挤密而提高工程性能,有效地消除大厚度黄土的湿陷性,可提升地基承载力,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