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原油温度对管道结蜡的影响及其机理,我们在管道结蜡模拟装置上做了不同组份和含水的原油结蜡强度与油温关系的实验;采用TAS-7型热分析仪,测试了含蜡原油的DSC曲线;进行了原油连续降温过程的蜡晶显微录像和观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濮阳原油蜡沉积模型,预测不同运行工况下中洛管道沿线的结蜡厚度分布。同一运行条件下,沿着管道输送方向,管壁结蜡厚度逐渐增大,到达结蜡高峰区后逐渐减小;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结蜡最严重处略向后方偏移。随着出站温度的降低,中洛管线内出现蜡沉积的管段逐渐增长;结蜡最严重处逐渐向出站处推移,且蜡层厚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电加热集输技术在大庆油田外围采油厂已有应用,但关于电加热集输管道结蜡规律还没有进行研究.通过在敖南油田敖一转19#平台和27#平台分别进行的管壁温度大于油流温度,管壁温度等于油流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油流温度的矿场试验,确定了电加热集输管道的结蜡规律.  相似文献   

4.
5.
原油管道结蜡除了原油温度这个主要影响因素外,管壁温差、原油含水率和流速等因素对原油管道的结蜡也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与文献相同),从而确定了原油管道石蜡沉积强度随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试验所用原油的物性见表1.  相似文献   

6.
大庆原油蜡沉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在理论分析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油温、流速、管壁处温度梯度等参数对大庆原油蜡沉积的影响.在原油与管壁温差相同时,不同温度段蜡沉积速率并不相同,存在蜡沉积高峰区.在壁温相同时,随油温升高,蜡沉积速率逐渐增加.在油温、壁温相同的条件下,随流速增加,蜡沉积速率下降.建立了大庆原油蜡沉积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铁岭-秦皇岛输油管线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沿线蜡沉积分布.铁-秦线冬季存在蜡沉积高峰区;春、秋季出站时蜡沉积最严重,下一站进站时蜡沉积最轻;夏季蜡沉积速率更小,且沿线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对于热油管道的大排量冲刷热洗,如何选择合理的热洗温度、冲刷排量等关键参数,对制定清蜡方案和取得最终清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主研发的新型结蜡模拟装置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冲刷热洗实验,构建了基于通用全局优化法的热油管道冲刷热洗定量描述模型,并通过与实际管道的情况对比可知,预测的压降变化值平均误差为8.4%,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普适性结蜡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根据原油在管道内流动特性及析蜡规律,提出了有效析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F检验法筛选了原油结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油黏度、管壁处剪切应力、温度梯度及管壁处蜡晶溶解度系数.利用9种原油室内环道结蜡实验数据,按照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含蜡原油的普适性结蜡模型.该模型不需进行结蜡模拟实验,只需根据原油的黏度、析蜡特性及密度等物性参数就可预测原油的结蜡规律.在未进行室内结蜡模拟实验的情况下,利用普适性结蜡模型预测了中宁-银川输油管道不同工况下沿线结蜡分布,并和现场运行参数进行了对比,平均误差为6.32%,最大误差为20%,预测结果为现场清管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就原油的性质对结蜡程度的影响,以及采油井的结蜡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下:对于不同的油井,原油的含蜡量越高,在相同油井深度处结蜡蜡样的含蜡量也越高,油井结蜡越严重;对于同一口油井,随着油井深度的增加,结蜡蜡样的蜡含量、蜡样相对密度和凝点也相应增加;油井深部结蜡严重,越靠近井口结蜡越轻。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模拟运行流动条件下测量蜡沉积速度的试验技术,介绍了改进后的试验室试验方法和计算模型,以此来预测管道中的蜡沉积速度和长期积蜡对管道压降与温度分布的影响。该计算模型除了适用于计算沿管道的瞬时沉积速度外,还能模拟管道运行中结蜡的长期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蜡厚度和温度是位置、沉积量和压降的函数,而这些又都是时间的函数。文章还对海洋管道的蜡沉积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该计算模型预计的大部分蜡  相似文献   

11.
模拟延长油田CO_2驱油过程原油结蜡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CO2驱油区块的不同CO2分压条件下原油结蜡倾向和原油结蜡特性评价,计算出原油的结蜡速率、结蜡率及蜡含量,分析了原油的析蜡曲线特性。结果表明,CO2分压增大时原油的结蜡速率和结蜡率提高,蜡含量降低,蜡析出更明显;经CO2处理作用后原油析蜡点向低温方向移动,其蜡含量也相应地比未处理油样的蜡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13.
为避免凭经验盲目确定清管周期,造成过度清管现象的发生,基于结蜡过程的缓慢时序性,在研究生产数据参数与结蜡程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K-means算法确定不同时序下的结蜡程度,并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和自适应学习能力,实现不同结蜡程度持续时间的在线更新,依据结蜡等级和清管周期的变化构建清管效果评价指数模型,实现了清管作业的事前预警。结果表明,不同管道在完整结蜡周期内的等级时间不同,周期长短也不同,体现了输入参数差异引起的结蜡程度不同,改进Kmeans算法将结蜡程度分为4个等级;本文模型的总体平均误差为0.781 d,小于RNN模型和LSTM模型的2.025 d、1.225 d;待评价管道的清管效果评价指数为0.828,说明本次清管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其降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的胺解改性物(MAVA)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EVA)为原料,通过复配制备了一种高凝原油降凝剂(PPD),并对其降凝效果和降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凝原油降凝剂对凝点为43℃的胜利原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在加剂量为400?g/g时,原油的凝点降低了11℃;由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所形成的聚集体结构是原油的蜡晶成核剂,降凝剂可以同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结合形成新的沥青质-降凝剂-胶质聚集体结构,该聚集体结构作为加剂原油的蜡晶成核剂,可以改变蜡的结晶方式,延缓蜡晶的析出速率,大幅地降低了原油的凝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分析了原油集输管道结蜡的沉积机理并为其构建了沉积模型,探讨了在原油不同含水率及集油温度下对管道结蜡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任京输油管道正反输运行长期不清管的情况,通过比较现有结蜡模型的优缺点.建立了适用于大庆冀东混合原油的结蜡模型;考虑结蜡过程的周期性和时效性,研究了任京线的结蜡规律;利用两次任京线改线工程的现场实测结蜡厚度进行了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8%;分析了任京线管壁蜡沉积物的基本物性和结构强度。研究成果为任京线安全清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宁-银川原油管道冬季运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宁-银川输油管道冬季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收集运行数据及相关计算,分析了加热炉投用前后管道的运行压力变化以及管道当量结蜡厚度变化的原因.该管道投用加热炉后,解决了2号阀室至银川管段压力波动问题,有效地延长了清管周期.但同时仍有两段管道发生严重结蜡,提出了在中宁-银川输油管道2号阀室安装收发球筒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含蜡原油流动性改进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敬加强 《油田化学》2004,21(1):75-78
将配方组分在100℃搅拌1小时,由25号变压器油,50号、60号粗晶蜡或80号微晶蜡(单种蜡或混合蜡)及60号道路沥青(只用在个别配方中)配成了一系列模拟含蜡原油及其加剂油,加剂量400mg/kg,药荆为以聚丙烯酸高碳醇酯为主的商品降凝剂GY1。测定了空白和加剂模拟油的相关特性,考察了20℃下析出的蜡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讨论了化学剂改进含蜡原油流动性的机理。加入GY1使模拟油浊点(析蜡点)只下降0~2℃,使30℃时析蜡量增加10%~35%,因此这两点都不是使流动性改进的因素。GY1的降凝效果随模拟油中蜡的标号增大、含量减小而增大,降凝效果较好时,在接近凝点温度下的屈服值降低率和降粘率也较大。降凝、降粘的共同切入点是抑制蜡晶形成网状结构或拆散蜡晶网状结构。化学剂改进含蜡原油流动性的机理是改变蜡晶表面性质。促使蜡晶长大,形成形状对称性高的蜡晶聚集体。图12表3参6。  相似文献   

19.
结蜡引起体积管的附加误差,通过量值传递就会影响流量计的准确性,这一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忽视了,通过分析,计算及加热水试验,证明了体积管内壁结蜡现象的存在以及不同结蜡厚度对体积管体积值的影响程度,在北方应尽可能将体积管建在室内,并提供较好的室内采暖供热条件,保证环境温度高于输油温度,当管壁温度高于输油温度时,管壁几乎不结蜡。另外,也可在体积管的管线上加电热带,将温度控制在高于输油温度5℃左右  相似文献   

20.
原油生产与输送中石蜡结晶和沉积问题使石油工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是全面系统地描述论述与此问题有关的研究情况。对该问题从基础理论方面加以阐述,并进一步讨论石蜡烃的特性以及溶解性能。正构石蜡烃是造成结蜡的主要固定已有定论。这里,对石蜡结晶机理进行了全面论述。正构石蜡烃以外的化合物,尤其是质和树脂对正构石蜡烃的溶解度有很大影响。在评价原油的蜡含量时,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应考虑进去。在大多数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