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井巷快速光爆试验与应用实例 在井巷掘进中推广应用光面爆破技术,是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在国内冶金,煤炭、铁道,建工,军工和石油化工系统的不少单位,由于领导重视,认真实行“三结合”,坚持严细态度,根据岩石,机具和材料等具体条件,积极开展光爆试验研究,已在井巷快速施工中逐步推广这一新技术,并创造了不少简单易行的办法,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取得了显著进展。有关单位的实践表明,光爆技术不仅可用于普通平巷,斜井和立井的快速施工,对于大断面井巷、峒室、巷道交岔  相似文献   

2.
王超  殷志强 《化工中间体》2023,(22):137-139
在“切顶短壁梁”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定向聚能爆破来截断顶板岩体的应力转移链条,实现了切顶成巷的目的。在爆破动载荷下,要使两个钻孔之间形成贯通裂隙,实现切顶效果,又要确保巷道的稳定性,钻孔间距是关键。以山东翟镇11503W工作面切顶成巷爆破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翟镇煤矿切顶爆破钻孔在0.5m、1.0m、1.1m间距下爆生裂隙扩展规律,确定合适的钻孔间距及封孔囊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封孔囊袋,1.5m单囊袋可以满足爆破孔的封孔需要,孔间距为1m时孔内出现了明显的爆生裂隙,总长度约7m,爆破效果与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一、井巷快速光爆的基本概念 在岩石爆破工程中,能获得光整轮廓面或留存面的爆破技术,统称为光面爆破(简称光爆),又称轮廓爆破、周边爆破、缓冲爆破、雕刻爆破、控制爆破或精密爆破等等。大量实践证明,光面爆破是一种很好的爆破技术,在各种爆破工程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在我国,劳动人民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了光面爆破法。例如我国的一些采石场,为了获得整齐大块的建筑石料,已经把这种爆破方法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很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周书振 《河北化工》2013,(8):114+160
基于云驾岭矿在围绕岩巷掘进施工工程中,遇到的风锤打眼爆破、扒岩机装货、小罐罐车运输等方式制约岩巷掘进水平的问题,通过改进岩巷掘进中的钻孔和矸石装运方式,提高了岩巷单进水平,实现了岩巷掘进生产现代化,解决了岩巷快速施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凿岩爆破是井巷取得快速施工的关键所在,针对丰龙矿井北翼回风斜巷的实际岩性特征,详述南方特有潮湿环境中井巷硬岩光爆施工的工艺,总结井巷硬岩光爆的有关经验,为类似情况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形成一道外围防水层,提高防水效果,有效控制盾构通过后后期沉降,保证盾构机安全、顺利、高效掘进的施工工艺。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灌注桩施工可分为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和爆扩成孔灌注桩等。其中钻孔因其钻进速度快、成孔好、清孔干净、费用低是最普遍应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常用设备就是潜水钻机。  相似文献   

7.
由于普通的岩巷掘进技术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本文以山西汾西香源煤业炮掘工作面研究了影响岩巷掘进爆破速度因素,接着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光面爆破技术方面的内容等。最后根据一定的实践的经验,设计了掏槽参数以及掏槽形式等,从而更好的推进煤矿巷道掘进爆破工作,间接的推进煤矿生产进度,促进煤矿企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矿山井巷掘进中,长期以来一般都采用浅眼循环斜眼掏槽的自由爆破法。使用该法普遍存在着爆破无正形,超挖免不了,残孔数不清,进尺必然少的缺点,人们管其叫“粗、浅、慢”。技术上的主要原因是:炮眼布置乱,掏槽不可靠,周边未控制,装药量太高。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适应我国社会主义采掘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很多单位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企图寻求一些新的爆破方法。在中心掏槽上,为了克服斜眼掏槽深度浅、角度不好掌握、打眼互相干扰、不易实行多机同时  相似文献   

9.
项树龙 《山西化工》2022,42(1):181-182
针对矿井6206运输巷掘进过程中超前探测钻孔施工效率底、劳动强度大、钻探与巷道掘进无法同步开展问题,提出将定向钻探技术应用到巷道超前探测中。依据6206运输巷实际情况,对定向钻探钻孔布置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定向探测钻孔对运输巷掘进前方顶板富水区域进行疏排,可为巷道掘进创造良好条件,掘进进尺由150 m/月提升至290 m/月,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题 名期页坚持改革加快实行精料政策的步伐……………(1.1)全国首届磷矿选矿学术会议论文综述……………(1.6)胡耀邦总=日记视察云浮硫铁矿……………………(2.1)热烈祝贺第二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召开…………(5.1)化学工业鄙关于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的意见…(6.1)贯彻《矿产资源法》促进矿业大发展……………(6.2)认清形势 为振兴化学矿山而努力奇斗…………(6 4)井巷工程迅速发展的新型支护及其应用………竖井掘进应用激光指向仪的小经验…推广应用光爆喷锚支护技术…………浅谈井巷掘进的超挖问题……………主溜井的特性和振动放矿机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矿井巷工程主要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然后重点分析了目前快速掘进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根据煤矿井巷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快速掘进技术,同时优化运输系统以及施工技术可以保障掘进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对快速掘进技术的分析以期提高我国煤矿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金河磷矿岳家山矿区南采区,从1983年开始在采准切割工程掘进中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了竹筒间隔装药无导爆起爆技术。在未改变普遍布孔参数的条件下,周边孔用竹筒间隔装药结构,用导火索、火雷管单孔顺序起爆的无导爆法进行起爆,基本达到了光爆要求。每循环爆破可节省炸药约4公斤。仅此可使每米成巷费用减少2.66元。近四年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价格较高的导爆索起爆等优点,可广泛地应用于平巷、斜井、竖井掘进的光爆作业。 (一)竹筒间隔装药无导爆起爆法实践概况  相似文献   

13.
深孔光面爆破,是近代钻爆技术重大的新进展之一,也是近二十年来用普通方法凿井,实现快速、优质、高效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苏联、南非、捷克等在大搞机械化的同时,大力研究和推行2.3~6.0米的深孔爆破技术,使凿井速度提高了1~4倍,掘进工效也较前增长数倍。近十年来,他们除进一步完善能适应3~5米深孔爆破的机械化装备,努力提高掘进工效外,又在积极研究试验5米以上的深孔爆破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采场深孔掏槽爆破效率,改善VCR法深孔掏槽爆破效果,将VCR法掏槽爆破与中空孔直眼掏槽爆破相结合,首次尝试对中空孔VCR法深孔掏槽爆破进行机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炮孔间距、装药长度、堵塞长度等掏槽参数进行了推导计算,得到其装药长度应为孔底堵塞长度的3~4倍。研究认为,在VCR法深孔掏槽爆破中增加中空孔,能够增加炮孔间距,增大爆腔体积,有效改善爆破效果。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爆破效果理想,块度均匀,单次掏槽高度约5m,爆破循环时间短,提高了掏槽效率,有利于矿房的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5.
高巍 《电镀与涂饰》2014,(24):51-53
针对平煤股份六矿丁5-6-21110工作面,将顺层预抽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理论引入煤巷掘进工作面,通过在风巷施工顺层钻孔,掩护中间巷的掘进。在该工作面按照递进掩护的思路,形成一套完备的区域及局部瓦斯治理技术,分析中间巷掘进期间瓦斯涌出量以及效果检验值的变化情况,验证了顺层递进掩护钻孔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矿南翼七采区工作面回风巷采用煤巷快速掘进后,矿井原有支护方式满足不了目前生产需求,巷道底臌变形量大等问题。对矿井工作面回风巷围岩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煤巷快速掘进影响因素。提出煤巷快速掘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工业性实验和支护效果监测表明,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能够控制工作面回风巷采用煤巷快速掘进后围岩变形,确保工作面回风巷快速掘进过程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金川公司大断面进路回采的工程实际情况,为了增大进路回采循环进尺,缩短进路回采时间,创造安全高效的回采环境,对进路式回采的掏槽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掏槽方式均大幅提高了进路回采爆破效果,从工业试验统计数据来看,阶段掏槽方式的爆破效果优于单大空孔螺旋式掏槽方式,最终选择阶段掏槽方式为进路掘进的掏槽方式,并对阶段掏槽的爆破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井巷施工中,使巷道达到设计原断面,施工以合理的锚喷技术,也就是做到光爆锚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天井掘进是矿山建设井巷施工中一个重要环节,为加快天井掘进速度,各国都很重视天井掘进技术的发展。近十多年来,除普遍采用吊罐外,爬罐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深孔掘进法大力推广。但用天井钻机进行全断面钻进的方法亦发展迅速。它作业连续、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6采区集中运输巷掘进为工程背景,对影响硬岩掘进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对硬岩进行改造,并结合掘岩机进行硬岩巷道掘进的技术方案,应用效果表明,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后,巷道每月掘进进尺从75m提升到150m,掘进效率提升一倍,粉尘产生量也从125mg/m~3降低至46.3mg/m~3,极大的提升了硬岩巷道的掘进效率并改善了巷道的掘进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