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窗户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对于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不应过分加以限制。本文分析了窗墙面积比与采暖居住建筑耗热量的关系 ,并进行实例分析 ,得出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窗属于外围护结构之一,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保温中最薄弱的环节。窗的开设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夏热冬冷地区南向窗应属整套住宅建筑的主要采光源,其窗户面积大小变化对采光率影响较大。以夏热冬冷地区——桂林市南向窗采光良好条件为基础,以"窗墙面积比"和"窗地面积比"作为研究变量,以能耗模拟软件Ecotect模拟作为研究方法,在三维空间视角下进行建筑热环境模拟研究,确定了南向房间节能的"窗墙面积比"与"窗地面积比"取值范围,为今后的夏热冬冷地区——桂林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寒冷地区外窗对建筑能耗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寒冷地区外窗保温以及窗墙面积比对建筑热负荷的影响,并针对典型建筑,利用DeST软件模拟分析了典型建筑不同外窗保温、不同窗墙面积比下能耗变化情况,以及相同窗墙面积比不同城市的建筑热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普通中空玻璃(9mm)、真空+low-e膜玻璃相比标准窗户分别节能11.7%和18.7%;太阳辐射强度越弱,室外温度越低,通过增大南向窗墙面积比来减少建筑耗热量越困难;反之,太阳辐射强度越强,室外温度越高的地区,增大南向窗墙面积对降低建筑能耗来说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PKPM节能软件,对各向不同窗墙面积比情况下浙江地区公共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分析得出:窗墙面积比对北窗影响最大,其次是南窗,最后是西窗和东窗;窗墙面积比0.4是建筑能耗变化的一个拐点,当超过该值时,能耗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刘正权 《门窗》2012,(3):26-29
外窗设计是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方面,外窗的大小对建筑的采光能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对建筑的窗地面积比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建筑地面面积和墙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窗地面积比也可以通过窗墙比来反映。本文利用MIT Design Advisor模拟计算了不同窗墙比对建筑空间采光和工作面采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分析得出典型办公建筑中窗墙面积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再通过建筑采光模拟分析得出窗墙面积比对建筑采光的一般规律。在提高采光效果和采光质量的同时,随着建筑窗墙比的提升,建筑围护结构能耗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在综合考虑建筑能耗和采光这两个因素的条件下,得出一个适宜的窗墙比取值区间。并通过定义光耗比来表征单位能耗提高对采光效果的影响,以提出办公建筑最优的窗墙面积比取值,使建筑能通过牺牲最小的能耗值,得到性价比最为优化的采光效果和质量。选取夏热冬暖典型城市的建筑能耗及室内平均采光系数进行模拟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窗墙比和遮阳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地区实际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窗墙比和遮阳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对住宅能耗的模拟,得到了各朝向房间的建筑负荷指标随窗墙比的变化规律,用多项式拟合得到建筑总能耗与窗墙比的回归方程,分析了适当采用遮阳对降低住宅能耗的作用。由结果分析出南向无遮阳时最合适的窗墙比为0.4,有遮阳时最合适的窗墙比为0.55;东、西、北方向采用较小的窗墙比有利于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地区的住宅建筑为对象,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DeST软件对建筑全年的能耗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朝向下,改变窗墙面积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西向窗墙比的变化对建筑能耗变化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窗墙比是建筑设计重要的考虑因素,它不仅影响建筑外观,也影响建筑的能耗。本文在我国五种典型气候区条件下进行办公建筑窗墙比在不同建筑因素条件的参数研究。具体做法是用Energy Plus软件对各气候区不同窗墙比的标准办公建筑单元在不同建筑朝向和建筑进深条件下的照明能耗、制冷能耗、采暖能耗以及综合能耗进行模拟,分析探讨窗墙比在多参数综合影响下对办公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本研究结论可以为建筑师提供简明扼要的窗墙比设计策略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对供暖能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基础上,阐述了外窗热工特性的复杂性.针对济南市某居住建筑,分析了四种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对供暖能耗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外窗传热系数条件下窗墙面积比与供暖能耗的关系曲线和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年代、类型,建筑窗墙比,外墙、外窗、屋顶构造等方面的详细调研,得出了海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现状。利用DeST-h软件对海南地区典型既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诊断及改造效果分析,海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建筑能耗较高。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力和重点在于降低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和屋顶、外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经改造,办公建筑可较参照建筑节能4.28%~5.71%,酒店建筑可较参照建筑节能1.38%~15.2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此法规中的部分重要内容,如玻璃幕墙传热系数U值的计算公式,简单回收期的计算等.通过与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窗墙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规定性指标限值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其指标限值更加严格;并认为其所运用的方法概念,如用CO2排放量来进行权衡判断、以自我认证制度来完成节能工程,以及通过多种供选选项来辅助建筑师的节能设计等,对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志安  邱相武 《暖通空调》2007,37(10):83-84
针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计算分析了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因素,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两部设计标准的部分条文,探讨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等类型的公共类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指出了两部标准在适用范围、窗墙比、传热系数、采暖制式等多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该类建筑热工设计执行哪部标准更为合适。并对该类建筑在供暖方式、采暖制式、散热器采用等方面谈了个人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5.
詹翔  李文龙  胡铁军 《建筑技术》2012,43(6):554-556
以重庆地区的一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QUEST对建筑进行全年空调模拟。选取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玻璃类型等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性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玻璃类型对建筑全年影响最大,其次为窗墙比和外墙传热系数,据此得到了建筑总能耗最小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璐 《门窗》2007,(2):18-20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通过对北京某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分析了外围护结构各部分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并得出了窗玻璃的传热系数在建筑节能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公共建筑在过渡季节采用通风可带来可观的节能效果。过渡季节通风量难以计算导致工程设计无法有效应用该项技术。在现有公共建筑通风节能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报批稿)提供的室内设计负荷指标,提出了重庆市公共建筑通风季节设计通风量的计算方法,并针对重庆市典型建筑给出了通风季节设计通风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窗墙比对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德明 《建筑技术》2009,40(12):1099-1102
以居住建筑为对象,研究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夏季空调能耗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北向窗墙比,南向窗墙比的影响程度最大;北向窗墙比对冬季采暖能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随着窗户保温性能的增强.这种影响将会更小,甚至有利于减小冬季采暖能耗;在模拟条件下,当南向窗墙比为0.3时,居住建筑全年总能耗最小。窗墙比对冬季采暖能耗的影响程度与窗的类型有关,对总能耗的影响程度与窗的类型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9.
梁锐 《建筑节能》2013,(11):34-37
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是建筑整体构成的主要部分。建筑物的节能,以外围护结构节能为主;外围护结构节能由屋面、外墙、外窗节能构成。由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外窗占外墙的比例越来越大,导致通过窗户造成的能源损耗约占整体建筑的1/3~1/2。因此,窗户的节能性十分重要。窗户由窗框、玻璃组成,玻璃约占整体窗户的80%~90%,窗玻璃的隔热性能至关重要。阐述了太阳光辐射热能的性质及各种玻璃的节能性,着重介绍了镀膜玻璃及相关节能效果,对建筑节能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节能运行监管——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艳萍  武涌 《暖通空调》2007,37(8):8-12,49
从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总结了国外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措施,并采用SWOT分析法充分论证了必须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节能管理制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对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的创新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