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Fluent软件中嵌入自行编译的气固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相间传质、内热源项的UDF(User-defined Mode,用户自定义函数)程序,对化学链燃烧燃料反应器内甲烷与CuO-Al2O3载氧剂气固非均相还原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获得了燃料反应器内载氧剂颗粒体积分率、气相反应物和生成物组分的摩尔浓度、气固化学反应速率及气固相温度及内热源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袁谋恒 《化工设计通讯》1998,24(2):25-26,33
该文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高温转化气的几种热回收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讨论了高温热源的合理回收方式。  相似文献   

3.
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加热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硫磺回收工艺特点及过程气加热方式。分析比较高温热掺合法、在线加热炉加热法、蒸汽加热法、气-气换热法和电加热法等过程气加热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了高温掺合阀的安装位置及选材、Claus尾气加热方式选择等。建议设计人员根据各企业热源的可靠性、装置规模、装置操作弹性、酸性气组成、装置平面布局及投资情况等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过程气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工》2021,48(5)
气凝胶因为自身具备的高孔隙率、低密度、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使其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目前气凝胶因为其自身差的力学性能导致了其产品主要以粉末、块体、气凝胶毡形态存在,这限制了气凝胶的应用场景。为丰富气凝胶的形态并拓宽其应用场景,本工作尝试以偏硅酸钠为硅源,通过二次塑形后的原位溶胶凝胶法及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细菌纤维素-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纤维。通过对线状细菌纤维素进行二次塑形提升细菌纤维素-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纤维的力学性能。通过调控偏硅酸钠的用量制备不同特性的细菌纤维素-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纤维。对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比表面积分析测试(BET)、隔热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密度不超过0.28g·cm-3,抗拉强度最高可达4.5 MPa。当偏硅酸钠的用量为20 wt%时,产品具备最佳的隔热性能:热源温度为150℃时,样品表面比热源降低约45℃。  相似文献   

5.
张继亨 《化肥设计》1999,37(4):13-15
引荐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氨、氢及甲醇装置原料气饱和器工艺新技术。饱和器可因原料气中所含硫分存在的形式的不同,设置于转化炉上游的脱硫槽前序或拍序。原料气饱和器除有效脱除工艺冷凝液中的有害杂质外,主要是借系统中可利用的低位热源使原料气饱和,节省大量中压工艺蒸汽,以收取经济与环保两者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简要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并重点讲述了生物质气作为干燥热源在干燥机上的应用,同时将生物质气和常用的干燥热源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利用生物质气作为热源,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甲醇合成新鲜气由原料气、PSA—H2、转化气组成,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原料气组成对甲醇合成新鲜气的影响,给出了合成新鲜气的合理组成,有利于提高甲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东胶南化肥厂就提出了煤气炉热风造气的设想,因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技术状况,不能提供廉价热源和换热设备而没有实现。1997年山东平邑公肥厂在吹风气预热回收系统中,自制一组空气预热器,向煤气炉提供90℃的热风,在国内首家实现了热风造气的设想,经过四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热风造气技术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化肥行业节能降耗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氧化锆气凝胶以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氧化锆气凝胶的制备工艺、掺杂改性工艺、SiO2-ZrO2复合气凝胶、纤维增强氧化锆气凝胶的研究进展以及氧化锆气凝胶的应用。最后,对氧化锆气凝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柱状气液分离器液相带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柱状气液分离器(GLCC)内气相的运动轨迹。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液相带气特性,揭示了液相和气相速度对液相带气的影响。同时,采用可视化研究得到了分离器下部气液两相流型图,分析了不同形态气核的特性。证实了气核是造成液相带气的主要原因,揭示了不同稳定性的气核对液相带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岳进 《燃料与化工》2011,42(2):38-40
介绍了AS煤气脱硫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关键点控制,指出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该工艺将煤气洗氨与脱硫结合在一起,以氨汽为热源使脱硫液再生,增加了脱硫贫液中游离氨的含量,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余热回收和能源利用的问题,以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冷源,稠油开采废气作为热源,提出了一种结合天然气液化和废气发电与CO2捕集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分析了关键热力学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有机朗肯循环和制冷循环,增加透平膨胀机的进口温度,降低其出口压力以及减少制冷循环压缩机进出口的压缩比,可获得最大净输出功为454.9 kW,余热回收效率为34.2%。对于天然气液化系统,采用C++进行非线性约束优化计算,以氮膨胀制冷循环压缩机总功耗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压缩机最优总功耗为101.54 kW。降低天然气压缩机(K110)进口温度,氮气膨胀机(T3)出口压力以及氮气质量流量,可获得最大LNG调峰量为378.8 kg/h,反之,CO2捕集量可提高28.6%。  相似文献   

13.
开式吸收式热泵具有结构简单、低品位热能驱动、省电等优点,推广利用该技术,对解决目前面临的城市热源不足及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运行中存在设备腐蚀、不凝性气体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研究进展,其应用领域涉及供暖、空调、制冷及工业生产,处理气流包括空气、燃烧后烟气,驱动热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锅炉、天然气锅炉及电厂锅炉等集中热源和分布式能源,结构形式多样化;简述了开式吸收式热泵在工业余热,特别是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和湿法脱硫电厂饱和烟气潜热和水回收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运行中出现的溶液腐蚀、不凝气气体及设备堵塞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余晨 《磷肥与复肥》2010,25(5):67-71
黄磷尾气的综合利用首先建立在净化工艺前提下,作为碳一化工原料,对尾气净化深度要求较高,且投资巨大,不适宜中小黄磷生产企业推广;而作为燃料,则对尾气净化深度要求相应较低,更加符合我国黄磷行业的实际。通过对燃烧气腐蚀机理的分析,认为其对热回收设备的腐蚀以高温腐蚀为主,且尤以磷化物、硫化物型高温腐蚀为其主要特征。只要选择适宜的净化工艺,并采用合理的热回收设备,完全能够充分利用黄磷尾气的热能,以生产中低压蒸汽,为化工生产提供低成本热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焦炉烟道气煤调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采用焦炉烟道气为热源煤调湿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这些技术均充分利用了焦化厂的废热资源,具有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设备操作灵活、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效益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气压压滤器是以惰性气体为压力源的过滤设备。本文讨论了气压压滤器的应用领域,针对不同的滤饼量,采取不同形式的结构,设计了不同的气压压滤器,并设计了一套气压压滤工艺流程。最后,对设计的气压压滤器进行了计算校核。  相似文献   

17.
利用催化裂化干气所含乙烯生产乙苯是提高其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从我国催化裂化干气资源看,发展前景乐观;与聚合级乙烯生产乙苯的通用工艺相比较,该技术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gas–solid flows with heat transfer. The strategy of repetitively resetting the gas phase temperature is adopted to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as and solid ph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produced by this strategy and the traditional heat source method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heat transfer in dense regions is artificially enhanced by the heat source method. Therefore,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emperature reset method are filtered to develop a three-marker model for the filtered interphas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HTC). In the developed model, the filtered gas–soli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nondimensionalized by the average gas–soli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surrounding grids, which is shown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filtered IHTC. The developed model is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and accurate in both a prior and a posterior tests.  相似文献   

19.
焦炉烟道废气-流化床式煤调湿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焦炉烟道废气为热源及动力源,在流化床设备内对捣固焦炉配合煤进行预处理。生产应用表明,流化床煤调湿技术对配合煤调湿及分级作用明显,调湿后配煤水分降低2.2%,减少回炉煤气用量1474×104m3,CO2减排8750t,减少焦化废水处理量2万t,焦炉生产能力提高5%,排空废气粉尘含量〈50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