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能汉 《福建建材》2009,(4):14-15,41
针对福建地区无天然中砂而特细砂资源丰富的现状,讨论和研究了用特细砂和机制砂混合后配制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介绍了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原则,混合砂砂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及用特细砂和机制砂配制的喷射铜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天然中砂相比,用特细砂和机制砂混合配制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其性能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2017,(1)
采用黄河特细砂和人工砂混合配制泵送混凝土,试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混合砂的配合比例。试验表明:黄河特细砂与人工砂混合配制C60以下混凝土,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3.
机制砂及矿渣微粉配制C50~C80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肖保怀  姜涵  宋留强 《混凝土》2002,(6):54-55,43
本文针对重庆的机制砂与特细砂资源现状,用磨细矿渣微粉作掺合剂,成功配制了初始坍落度200mm以上,强度等级为C50-C80高性能混凝土,并研究了矿渣微粉对机制砂与特细砂复合作细骨科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石屑-特细砂复掺为细集料配制高流态高强度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灰比、砂率及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剂掺量固定的情况下,水灰比对配制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最大,当水泥用量超过550kg/m3时,混凝土的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混合砂代替天然中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人工机制砂与特细砂复合配制的混凝土与特细砂配制的混凝土、天然中砂配制的混凝土进行简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与特细砂复合配制的混凝土能满足混凝土的要求。机制砂与特细砂复合后的复合中砂与天然中砂生产的混凝土大部分的性能指标接近,部分指标优于天然中砂。  相似文献   

6.
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实际工程,针对混凝土使用特细砂的工程特点,开展了原材料品质检测及选择、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优选及设计、特细砂混凝土性能试验等。结果表明:特细砂对混凝土和易性,尤其是流动性影响显著,通过掺入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粉煤灰,采用较低水胶比和砂率,不仅可配制出强度等级C10、C20、C25、C30、抗渗等级P6、抗冻等级F150、坍落度为50~70mm的常态混凝土,而且也可配制出强度等级C20的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且特细砂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抗冻和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泥裹石法成型透水混凝土,研究了不同水泥用量、粉煤灰、矿粉不同取代水泥量、特细砂和机制中砂掺量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大,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增大,而透水系数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粉煤灰和矿粉取代水泥来配制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7d和28d抗压强度均有所下降,且早期强度下降明显。透水混凝土中掺入特细砂和机制中砂都可以使透水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提高其抗压强度;当使用特细砂和机砂双掺时,增强效果大于单掺。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机制砂和特细砂细度模数,将机制砂与特细砂按比例混合配制成机制复合砂,从中找出机制砂与特细砂复合细度模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机制复合砂拌制的混凝土强度等方面与河砂进行对比试验,找出不同细度模数的机制砂与特细砂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以有效克服机制砂棱角多,表面粗糙,单独用于配制混凝土很难满足其工作性要求的问题。为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采用机制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能够与现行天然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适应,以符合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等方面质量要求与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本地天然中砂的缺乏,对比研究天然中砂和混合砂中、低强度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通过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和特细砂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配制出拌合物工作性能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要求的中、低强度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特细砂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世漫  陈静 《施工技术》1998,27(5):17-18
介绍了配制特细砂高强混凝土的两种技术路线,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砂率、外加剂品种、粉煤灰掺量等对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压力泌水及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配制大流动性的C50、C60特细砂高强混凝土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