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荣锋  陈亮山 《钢铁研究》1996,(6):31-33,59
根据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对其焊接残余应力小孔法测量技术要点-电阻应变片粘贴前的表面准备、应变片尺寸、钻孔直径等项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指出Cr-N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小孔法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平整轧制的X80管线钢残余应力与中子衍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书军  S.Yue 《钢铁》2004,39(3):61-66
对平整轧制的X80管线钢残余应力的理论分析和测量表明:测量得到的沿带材厚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布与理论分析的趋势相吻合;在带材的开卷和平整过程中都有残余应力的产生,但平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最终的残余应力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残余应力轧制方向分量沿带材厚度方向的波动远远大于沿长度和带宽方的波动;沿带宽方向,残余应力的分布也是变化的,越靠近边部,残余应力的绝对值越大;要改善由开卷产生的余应力,平整轧制的压下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且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对其焊接残余应力小孔法测量技术要点——电阻应变片粘贴前的表面准备、应变片尺寸、钻孔直径等项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指出Cr-N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小孔法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崔金星  韩世超  孙建亮  彭艳 《钢铁》2019,54(5):39-46
 针对中厚板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研究了中厚板因减薄引起横向残余应力重新分布规律。基于剥层法理论建立了中厚板减薄过程中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和挠曲变形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了厚板减薄过程。对比分析了残余应力分布形式和中厚板挠曲变形程度的计算结果和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验证了两种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应力分布状态及厚板减薄方式对薄板减薄过程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分析结果都能反映中厚板减薄变形特征,但有限元仿真模拟方法能够随薄板减薄而改变中厚板约束状态,结果更为准确;中厚板内部原始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及使用过程减薄方式对其减薄过程变形有重要影响,为中厚板的合理生产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恒  卢琳 《工程科学学报》2019,41(7):929-939
基于残余应力测试新方法与先进电化学测试技术的进展, 围绕残余应力类型和大小对金属材料点蚀以及应力腐蚀行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研究发现, 尽管残余压应力对腐蚀行为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大量实验的证实, 但是在不同条件下其作用方式以及机理不尽相同, 并且与材料的结构特点以及腐蚀产物等密切相关. 同时, 残余拉应力的作用尚不明确, 受到材料类型和其他因素耦合的严重影响. 另外, 在某些环境下, 影响腐蚀行为的关键是残余应力梯度或残余应力的某个临界值. 但是对有色金属的研究表明残余拉应力和压应力均会导致基体中位错和微应变等结构缺陷增加, 进而促进点蚀敏感性, 降低材料服役性能. 最后, 对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是测量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有效方法,R71、R8T车轮的化学成分影响可以通过热处理工艺来弥补,根据车轮轮辋材料的屈服强度改变回火工艺可以降低残余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从力学本质上揭示SI-FLAT非接触式板形仪的检测原理,基于薄板流固耦合振动理论,建立了薄板振幅与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在非协调Föppl-von Kármán方程组的平衡方程中引入惯性项与流体压强项,利用气动载荷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将流体速度函数、流体压强函数、薄板挠度函数和薄板应力势函数的时间变量分离出来,得到描述SI-FLAT板形仪稳定工作状态的偏微分方程组.进一步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该方程组,最终建立起薄板振幅与残余应力的数学关系.同时结合实测残余应力数据,利用Siemens提出的振幅-残余应力模型反算得到实际薄板振幅分布,并将其与流固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的振幅进行对比,验证了提出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进一步利用流固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气泵进风口流体速度、检测距离和激振频率对振幅的影响,为SI-FLAT板形仪科学合理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高温制备冷却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残余应力场.热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尺寸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材料在应用中的精度.本文采用XRD测量了复合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热残余应力的影响.XRD测量结果表明:不规则形颗粒增强SiCp/ZL101复合材料中热残余应力高于近球形SiCp/ZL101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热残余应力随着增强体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水冷处理后的复合材料中热残余应力最大,空冷次之,炉冷最低.  相似文献   

9.
辊弯成形方形型钢的残余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余应力对于型钢产品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方形型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残余应力在型钢各个部位的分布情况,探讨了不同成形工艺、尺寸、厚度材料生产的方形型钢产品残余应力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型钢焊缝处的残余应力最大,残余应力在外表面为拉应力,内表面为压应力,不同成形工艺与外形尺寸对于残余应力的分布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工艺设计人员和型钢使用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超声波残余应力检测仪等研究了低碳(0.10%C)和中碳成分设计(0.16%C)钢质薄板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及激光焊焊板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的热轧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低碳成分钢板的珠光体含量低于中碳成分,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后者,二者强度水平相当。激光焊焊板中的残余应力沿焊缝中心区域基本呈对称分布,低碳钢质薄板焊板中存在向母材区随机延伸的较高残余应力。在相似强度水平下,中碳成分钢质薄板有利于内应力和焊接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1.
浅析焊接残余应力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焊接残余应力危害的特点,影响因素、测量及消除残余应力的几种方法,重点论述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P110套管冷矫残余应力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程先华 《钢铁》2004,39(1):30-32
残余应力是影响套管抗挤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分析矫直对套管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了P110套管冷矫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套管截面环向残余应力分布状况,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的结果表明经过冷矫的套管存在很大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3.
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弹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板材冷轧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压下量较小时,板材表层为残余压应力,内层为残余拉应力;压下量较大时,板材表层为残余拉应力,内层为残余压应力,且板材最大残余拉应力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焊接中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及减少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熔化焊是通过高温熔化金属以实现连接的一种连接工艺。该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局部加热,并随之快速冷却,在焊剂与基体金属之间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应力。其产生大大地降低该焊接结构的抗弯强度,并且容易导致脆性断裂,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其受焊接条件影响的规律进行探讨。该文运用ANSYS分析软件,分析了薄板单层电弧焊后残余应力的大小,并且讨论了焊接速度、焊件尺寸大小、焊件外部约束和预热等因素对其大小的影响及其减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测量不可加卸载静态工作应力的简便电阻应变测量方法-小孔法,并简要介绍了该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认为小孔法测量工作应力的精度比测量接残余应力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从不考虑材料冷作硬化(理想弹塑性体)与考虑冷作硬化(双线性随动硬化)两个方面对带坯在成卷、开卷、展平、塑性弯曲及回弹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进行了解析分析,获得了冷弯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上的分布,随后对比研究了考虑硬化与不考虑硬化对冷弯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硬化模型预测的残余应力分布形式几乎一致;成卷上存在屈服时,纵向残余应力由内外表面向板厚中心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成卷上无屈服时呈线性分布),横向残余应力呈近似线性分布;在变形外区主要为残余拉应力(横向残余应力在外侧有极小部分受压区),内区主要为残余压应力(横向残余应力在内侧有极小部分受拉区);横、纵向残余应力最大值均在中性层位置;研究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超高抽油杆为工程背景,对表面感应淬火和喷丸歼余应力的产生过程及在外加拉伸载上,残余应力的衰减行为进行了数值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感应淬火和喷丸强化前,杆体屈服强度高于一定值后,其硬化层形成的残余应力基本一致;残余应力的衰减以决于心部屈服强度,心部屈服强度越高,使残余应力发生明显衰减的外加应力就越高;使残余力明显衰外加应力介于整体杆拉伸强度的σ0.02和σ0.2之间,经表面感应淬火和喷丸强化后,  相似文献   

18.
对冷轧带钢在线磨辊辊表层残余应力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砂轮磨损引起的磨削力增大会使轧辊表层残余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即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同时得知砂轮转速也会引起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分析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得出保持辊表层夺应力状态的控制条件;另外,还对被磨削轧辊表层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不同的磨削条件下,测定了轧辊表层的残余应力,从而得到轧辊表层应力状态及硬度的变化规律,为实现冷轧带钢在线磨辊及控制板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宏观检验、理化分析、残余应力测试等方法对浸渍烧结法制备金刚石滚轮的开裂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直径金刚石滚轮制备的过程中,受钢基体与浸渍烧结层的热膨胀差异影响,在其熔合区容易形成WC粉空洞,造成该区域力学性能的下降。此外,大直径金刚石滚轮熔合区的残余应力明显大于小直径金刚石滚轮熔合区残余应力,而采用回火热处理可有效降低大直径金刚石滚轮的残余应力。小直径金刚石滚轮在浸渍烧结制备时,熔合区不易形成WC粉空洞,焊接残余应力也较低,发生开裂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消除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075铝合金厚板的预拉伸量、时效工艺制度与淬火后残余应力大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加,轧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均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当预拉伸量为2%左右时,残余应力降到 零;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增加,轧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均呈下降趋势。合理的预拉伸量和时效制度是减少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