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的拥有量不断增加,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沼气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影响农村沼气建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沼气配件质量不高供应难、沼气池出料难、维修难、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成为当前农村沼气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提升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沼气是我国农村可以普遍开发利用的优质可再生能源。我市气候温暖、原料丰富,推广农村沼气条件优越。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农村沼气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建设绿色晋中,有必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促进这种绿色能源的发展,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  相似文献   

3.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民心工程,不仅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关注民生、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的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大中型沼气池、联户沼气池、巩固退耕还林发展农村能源(沼气池、节柴灶)、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我们把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135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建设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644个、建设“三沼”综合利用试点2个。沼气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并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发展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产业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在农村的一条新途径,对开发新型能源,开辟优质肥源、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市将沼气工程作为农业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相似文献   

6.
长治市农村沼气建设从2002年开始试点示范以来,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用户7.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2.5%。但是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与管理和后续服务严重滞后的突出矛盾逐渐显现,特别是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相对滞后等,成为制约农村可再生能源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影响了全市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沼气用户的持久受益。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铜梁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大量农村生物质能源被弃置未用,甚至白白烧掉,既严重浪费了稀缺的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为了开展好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能源工作,我们从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纪检监督措施等方面入手,规范农村能源建设程序,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监督管理,不断推动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作的发展,以惠及全县广大农村群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村沼气推广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显现,截至2008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207万口,2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农民人均利用沼气8.5立方米,共节约燃料支出617亿元,利用沼液沼渣减少农业生产成本3.1亿元,年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333万吨,减少SO2排放2.8万吨。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沼气建设任务越来越重、国家对沼气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农户对建后管理与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形势下,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下面,结合辽宁实际,就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市、省811工程、市1250工程等这些关注民生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沼气综合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的需求飞速增加,年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我县及全国就开始农村沼气建设,但由于结构和工艺所限,存在着产气率低、结壳、沉淀和出渣困难等问题而夭折。到90年代后期,随着底层出料水压式、旋流布料式沼气池研制使用和与暖圈、大棚的有机结合,解决了沼气发展难题,成为发展农村能源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沼气做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说到农村能源,不能不提海南。 海南建省20余年来,经过科学探索,执着追求,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7.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669处,集中供气1.2万户,沼气发电工程28处,总装机容量2,100千瓦,沼气服务网点665个。全省使用沼气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27.2%,占宜建沼气农户数的44%……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全国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建设、使用着,许许多多的农民群众远离了“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并且通过沼气的使用,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的衔接起来,不仅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枣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在沼气项目建设中,以提高农民建池积极性为主线,“实”字当头狠抓质量管理,牢固树立“质量、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多措并举、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操作、国标施工,统一了建池和安装标准,使沼气项目建设一次性投入,长久性使用,避免“今年建明年修”的恶性循环,把沼气工程变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坚决纠正“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农村沼气实用技术是一项既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又有利于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自2005年建设沼气以来,我站根据我市农民的庭院布局、风俗习惯、气候与沼气的关系等特点,不断改进沼气池建造工艺,把沼气技术孝义化,创造性地研究出了自动破壳器、手动破壳器、捞渣器、沼气灯架、集水器小坑这五项发明,使孝义的沼气独树一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结合我市沼气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农村沼气建设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对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能源问题的实质是能源公平问题,向农村持续提供高品位的能源服务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能源政策经历了从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到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再到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目标演进。当前,政策的关键足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公平,并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障农民的交易权力、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1发展农村沼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发展沼气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生态工程,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农民使用沼气,以沼气为能源,能有效解决农村因烧柴而毁树伐木割草的问题。据测算,在农村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所产沼气基本可以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能,每年节约用柴近2500公斤,相当于封山育林3335平方米(5亩)。因此,大力发展沼气,能较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并相应地起到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制取沼气补充化石能源是解决农村用能紧缺的重要措施。本文概述了使用生活垃圾制取沼气的意义,分析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中的进展,并对发酵原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厌氧消化技术在生活垃圾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寒地区沼气发展的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气候干旱多风沙,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4.2℃,冬季最低气候-35.2℃,年降雨量503.9毫米,全年无霜期135天,是全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县,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村沼气推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许多困境,出现许多制约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