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魏杰  林立 《电池》2001,31(3):110-112
研究了电池内化成工艺对化成效果及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极铅膏中添加质量分数5%的PbO2能提高电池内化成效率和电池性能。添加质量分数30%的Pb3O4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比较了用不同密度H2SO4化成的电池性能。用密度为1.27g/Cm3的H2SO4进行电池内化成比较适合,电池能给出较高的初容量,并且有较好的充电接受能力。实验证明,电池注酸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化成效果。  相似文献   

2.
[续Continue2000,24(5):313]3 正极的研究  世界铅酸蓄电池的理论权威Pavlov[18]提出了一种控制正极活性物质骨架与有力结构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容量与循环寿命之目的。正极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有部分PbO2减少,而后得到的PbSO4又被氧化为PbO2,这部分正极活性物质形成了“有力的结构”。剩下的未反应的PbO2部分给正极活性物质提供机械支持及传导电流,因此被称为“骨架结构”。有力的结构与骨架结构是在固化后主要由碱式硫酸铅构成的铅膏与PbO晶体混合建成。可采用真空和膏技术来控制不同固化铅膏的结构,这…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新的全铬体系组装液流电池,正极电液由铬酐和硫酸溶液组成,负极电液由硫酸铬和硫酸溶液组成.对电池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结果显示全铬体系液流电池容量大约是传统Fe-Cr液流电池容量的6倍.对三种不同的石墨电极在负极电液中进行循环伏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的石墨和重铬酸钾处理过的石墨能提高电极反应的活性和可逆性,在充放电实验中还能防止石墨侵蚀.同时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Cr(Ⅵ)还原反应不是直接形成Cr(Ⅱ),而是存在Cr(Ⅵ)→Cr(Ⅴ),Cr(Ⅴ)→Cr(Ⅳ),Cr(Ⅲ)→Cr(Ⅱ)还原反应,最后探讨了电极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GFM型VRLA电池正极汇流排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 Pb-Ca-Sn合金的结构和性能、铅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倾向、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得出GFM型VRLA电池正极汇流排腐蚀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产生的强烈晶间腐蚀的看法,其腐蚀产物主要是 PbO·PbSO4,并提出了一些避免正极汇流排腐蚀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硫酸密度对铅酸蓄电池低温起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溶液 ,作为活物质、离子导体、Pb+2 溶剂的功能 ,对于含有流动电解质溶液的湿荷电池 ,适当降低酸密度 (1 2 4g/ml)可获得最佳低温起动性能。在低温(- 10℃ )和 10CA大电流起动时 ,5s放电电压在 10V以上 ,放电时间 90s以上。为抑制铅枝晶析出 ,在低酸密度电液中添加 1%~ 2 %Na2 SO4 是必要的。低酸密度溶液不会造成自放电性能变劣  相似文献   

6.
碱性电解液中的还原剂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碱性电解液中的还原剂对MH-Ni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使用典型AB5型合金MmNi3.55-Co0.75Mn0.4Al0.3泡沫镍负极及Ni(OH)2泡沫镍正极,制成AA型电池,并注入2.6g6.8mol/LKOH+0.5mol/LLiOH+0.005mol/LKBH4溶液,封口静置。参照电池的电解液则为2.6g6.8mol/LKOH+0.5mol/LLiOH。在电池化成后,参照电池没有喷爬碱,而实验电池却高达30%。在250个充放电循环以后可较明显看出实验电池的寿命差于参照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实验电池的放电平台逐渐低于参照电池的放电平台。实验电池的内压略高于参照电池的内压。实验电池注同量碱液的时间比参照电池延长大约5倍,并造成封口模具腐蚀加重。本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厂家在碱液中添加微量还原剂的方法对电池综合性能及其规模生产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碳酸铅作为铅酸蓄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戴忠旭  汪的华  邹津耘  周运鸿 《电池》1999,29(4):146-149
根据我国已制定的攀登计划项目中关于方铅矿碳酸化转化的清洁炼铅的思想,为探讨从碳酸铅直接生产铅酸蓄电池的可行性,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bCO3 转化为铅酸蓄电池电极活性物质的途径。结果表明,在不加入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微电极中PbCO3 粉末在H2SO4 溶液中经化学转化- 电化学活化后,正、负极的伏安行为与文献报道的铅电极上的类似,可见,以PbCO3 为电极材料制造铅酸蓄电池电极是可行的。此外,还研究了几种因素对PbCO3 转化的PbSO4/Pb 电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甲烷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报告了甲烷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直接氧化的实验结果。试验表明,甲烷在阳极的氧化过程存在多种反应机制,反应机制取决于电池工作温度和反应空速等。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转化率提高,H2和CO生成量也不断增加。在SOFC中甲烷不是按完全氧化反应方式进行,而是部分氧化反应过程。随着反应空速的增大,甲烷转化量及H2和CO的生成量呈下降趋势。研究发现,干甲烷气作为燃料时,阳极表面可能产生积碳。当电池中通入氧气或水蒸汽时可以消除积碳。在考察NEMCA效应对SOFC电性能的影响时发现,当外加与电池内部电场同向的电场时,能促进O2-溢流到阳极表面,改变催化剂的表面功函,改善SOFC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阎智刚  刘远宏  胡信国 《电池》2000,30(5):207-208
采用差热分析法,恒流放电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氢损失对于α-PbO2和β-PbO2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电化学形成的PbO2的热分解表明PbO2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结构水:一种是吸附在PbO2颗粒表面的物理吸附水,可在较低温度下消失;另一种是位于PbO2晶格内部的化学结构水,只能在较高温度下失去。铅酸电池中PbO2还原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物理吸附水的损失对容量影响不大,而化学结构水的损失导致了容量的严重衰减。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铅酸蓄电池是我国火力发电厂最广泛采用的直流电源,其负极板的有效物质是铅,正极板的有效物质是二氧化铅。铅酸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正负极板的有效物质与稀硫酸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当两极板上的绝大部分有效物质变成硫酸铅后,铅酸蓄电池电压就降到终止电压,容量降到最低。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是一个可逆的化学变化,其反应式如下:Pb+PbO2+2H2SO4放电充电2PbSO4+2H2O在铅酸蓄电池运行过程中,不但存在上述正常的化学反应,而且存在一些无益的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消耗一定容量。铅酸蓄电…  相似文献   

11.
12.
小功率金卤灯再启动特性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专门设计的金卤灯再启动特性测试仪记录了金卤灯再启动特性的若干典型曲线,对某些异常特性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它们与金卤灯内在质量的联系,研究表明通过测量金卤灯的再启动特性可以方便地诊断金卤灯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电网运行中GW4、GW5、GW7等型隔离闸刀触头容易发热,影响变电设备的操作和安全运行;通过分析闸刀触头发热的原因,找出处理发热的办法,以解决触头发热的问题,促进电网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水口水电厂机组顶盖排水控制系统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系统改造方案,指出了系统调试的注意事项,提出了系统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Some a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of us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stochastic) methods for short-term forecasting are considered. The experimental (calculating) part includes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specific forecasting models in order to ground their furth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根据规划在黄河北干流上布置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古贤、甘泽坡6座水利枢纽工程。北干梯级开发可有效控制和管理黄河的水沙关系、洪水;改善生态环境,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向华北电网提供大量电力,对秦晋2省工农业、通航和旅游等具有促进作用,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系列电冰箱(柜)用压缩机的电动机为例,详细介绍利用基本相似理论设计,确定系列电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及尺寸的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优先数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如何将基本相似理论运用到系列电机设计中的难题,为工程技术人员指明了一条简便,快捷的设计途径,亦为推广应用基本相似理论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夜间形象塑造是全国许多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文章结合重庆城市照明发展现状,对重庆城市夜间形象效果、存在的问题,建议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刘丽珍  王碧 《电力学报》2008,23(2):91-93
大型企业电网的负荷特性主要表现为感应电动机群特性,为了改进现在常用的电力系统潮流算法中用恒功率模型来表征节点负荷,不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在对企业电网负荷节点电动机群进行等效变换后,引入负荷特性的潮流计算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经过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负荷特性的潮流计算方法符合企业工程精度要求,可以达到提升业电网潮流计算结果在精确度、实用度等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
XLPE电缆缺陷尺寸分布对电树枝起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贾欣  刘英  曹晓珑 《高电压技术》2003,29(10):7-8,43
采用强度—应力干涉模型 ,计算了缺陷尺寸分布对于交联聚乙烯绝缘耐电树枝起始可靠性的影响 ,发现缺陷分布的均值及标准差对耐电树枝起始可靠性有影响 ,而减小缺陷尺寸分布的标准差可大大提高绝缘耐电树枝起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