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一种自防眩高防撞等级中央分隔带桥梁护栏结构,并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其进行安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自防眩高防撞等级中央分隔带桥梁护栏能够有效防护车辆,小客车碰撞后驶出角度为3.5°,大客车碰撞后驶出角度为4.3°,大货车碰撞后驶出角度为6.3°;小客车碰撞后重心加速度最大值为18.5g;大客车和大货车碰撞后护栏最大动态变形量均小于50mm,且大货车碰撞后护栏最大动态变形量为大客车碰撞后的1.48倍,说明相同碰撞能量下,大货车对护栏的破坏程度大于大客车。自防眩高防撞等级中央分隔带桥梁护栏各项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防撞等级达到SAm级,并在依托工程中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2.
闫书明 《特种结构》2010,27(6):78-83,77
为了解卷板式护栏端头安全性能,本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碰撞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后,对卷板式护栏端头进行正面碰撞分析。结果表明:仿真与碰撞试验结果相符,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靠性;不同速度正面中心碰撞,端头卷板吸能效果良好,但加速度峰值随速度增加有较大增加;不同角度正面碰撞,车辆姿态良好,加速度峰值变化不大;不同位置正面碰撞端头,端头吸能效果良好,加速度峰值变化不大;卷板器质量是加速度峰值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卷板式端头可有效降低事故严重程度,保护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3.
基于碰撞分析的特高防撞等级桥梁护栏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降低危险路段车辆穿越护栏造成恶性事故的概率,提出特高防撞等级桥梁护栏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车辆碰撞护栏后能够平稳驶出,并能够恢复到正常行驶姿态,小型车驶出角度为6.6°,大型车驶出角度为4.6°,大货车碰撞护栏动态位移最大值为347mm,小车重心处加速度最大值为16.7g;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误差在10%以内。可见护栏各项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具备630kJ防撞能力,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同时也表明运用仿真方法进行护栏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梁亚平  马亮  闫书明 《特种结构》2011,28(5):87-90,100
提出链式混凝土防撞活动护栏结构,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采用LS-DYNA显式有限元程序进行求解,最后利用实车碰撞试验对活动护栏进行安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碰撞后车辆能够恢复正常行驶姿态;小车、大车碰撞时护栏最大动态位移试验结果分别为1140mm、1250mm,仿真结果分别为1100mm、1430mm;小车、大车驶出角度试验结果分别为10.2°、6.8°,仿真结果分别为11.6°、7.6°;小车在行车方向、车宽方向、车高方向的加速度最大值试验结果分别为6.17g、9.4g、9.78g,仿真结果分别为8.1g、13.1g、7.2g。链式混凝土活动护栏各项指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防撞能力达到93kJ。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市护栏清洗车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海兵 《工程机械》2009,40(2):11-13
简述目前国内护栏清洗车的两种主要结构形式:盘刷式和滚刷式,分析了这两种护栏清洗车的优缺点。介绍并研制了一种利用高压水射流技术的新型护栏清洗车,其优点是:工作可靠,无易损件,清洗无死角;缺点是:成本较高,当高压水喷射到护栏间隙时会造成水的浪费,水雾大,对挡水罩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周延朝  梁乃兴  黎晓 《山西建筑》2009,35(29):246-247
通过建立三维护栏模型、汽车模型、碰撞模型,在不同碰撞角度、不同车速的情况下进行了三维动态碰撞仿真实验,并获得了需要的碰撞分析数据,得出了车辆速度和车辆碰撞角度的大小对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赵悟  李冠峰  雒晓辉 《工程机械》2011,42(10):43-47
应用Pro/E软件对城市护栏清洗养护车进行总体设计,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利用多刚体运动学仿真软件ADMAS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工作装置进行计算与模拟,得到运动学规律、关键结构的静力学特征及振动模态特性,为护栏清洗养护设备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国内外交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路侧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安全防护技术中的护栏防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介绍,说明护栏对交通安全重要性,对今后路侧安全护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波形护栏的安全性能问题,以三波形护栏与中型客车碰撞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碰撞过程,分析了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布、护栏结构的完整性与变形、乘员风险指标、车辆运动轨迹等问题,探讨了车辆与护栏在碰撞过程中能量分布是否合理、护栏的最大横向位移是否超限、车辆的变形是否侵占乘员的生存空间、车辆是否发生骑跨翻越护栏的现象,研究了目前波形护栏提高承载力的优化措施。研究发现:模拟碰撞过程中各项指标均满足JTG B05-01—2013《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要求,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护栏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公路护栏清洗装置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南兴 《工程机械》2006,37(12):7-9
公路护栏清洗装置是加装在洒水车或清扫车的前部,利用洒水车或清扫车的动力和洒水装置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清洗设备。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清洗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通影响评价,对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道路交通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意义。对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就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评价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交通影响评价和交通系统仿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肖盈  邰永刚  白书锋 《特种结构》2010,27(5):77-80,87
为提高公路波形梁护栏的设计、研发效率,笔者借助工程经验及软件应用经验提出了一种波形梁护栏的建模方法,主要应用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研究、设计工作中。分析了一些传统仿真模型处理方法的弊端,依托京珠南高速路面罩面过程中的护栏再利用研究项目,对采用该建模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种建模方法可将仿真误差控制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闫书明  马亮  廖书宾  荆坤  贾宁 《特种结构》2011,28(6):84-88,104
为消除伸缩缝处的安全隐患,建立经碰撞试验验证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大跨径伸缩缝处事故形态进行分析,提出伸缩缝处的护栏结构并进行安全评价.对于这种组合式护栏的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碰撞试验结果一致,误差在15%以内,可作为分析评价伸缩缝处护栏安全防护性能的方法;时速100km/h、重1.5t的小客车和时速为65km/h、重22t的大货车碰撞伸缩缝护栏后,能够平稳驶出且恢复到正常行驶姿态,驶出角度分别为9°和0°;小客车车体X、Y、Z三方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13g、17.8g和10.2g;护栏最大动态位移为200mm.伸缩缝护栏各项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可有效消除伸缩缝处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温州城市交通现状,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来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 通不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廖远涛  杨杰 《南方建筑》2006,110(6):1-3
本文对已有竞争力模型进行研究与总结,批判性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且在此评价模型的指导下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必要的建成环境评价方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难以准确界定保护与开发,导致一些破坏性建设的出现。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建成后的环境进行生态监测、实地调研,对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定,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三类效益建立评价系统,通过数据对比判定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效,分析建成后3~5年相对建设前的变化态势;以此检验公园的规划方案、建设措施是否有效、合理,为城市湿地公园调整后续的管理、建设工作提供指引和依据,并为类似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叶林  江伦  韩贵锋 《室内设计》2022,(4):147-154
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居民 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主要场所。用户在访问公 园过程中,多种感知要素影响其体验和评价,通 过分析其影响机制和特征可以针对性地改善使 用体验,提高规划的人文关怀。本文以重庆36 个公园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采集海量用户点 评数据,使用百度深度学习模块进行文本情感分 析,共挖掘10个感知要素。通过分析要素感知频 率、感知倾向以及不同公园类型自身感知特征, 提取影响公园感知的6个关键因素,其中自然景 观、绿化覆盖、公园规模、声音气味4个要素可 以通过提高可视性等措施来增加积极感知,公 园服务设施、地形起伏2个要素是公园规划建设 中应重点改善的内容。本文希望通过使用感知 导向的主观评价,为人性化公园和宜居城市建 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要加强源于自然生态视角的研究,认为城市空间发展不是人工环境不断侵占自然生态空间的过程,而应是与自然演进协同,并探讨了基于自然生态视角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方法.以成都市空间发展研究为例,运用了自然生态价值评估、生态资源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探讨了基于自然生态视角下的成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