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定44150注水项目区主采层位为三叠系长8层,采出程度较低,仅5.05%,剩余油较为富集。本次主要从平面、剖面、动态监测资料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注入水利用状况、波及面积、波及体积和水洗状况,认为层间吸水能力差异较大,层内层间剩余油富集。进一步分析剩余油主要受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井网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确定了剩余油富集区域的潜力点,为油田进一步挖潜,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七南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由于初期强注强采,含水上升幅度大,剩余油认识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方法对胡七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胡七南油田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下步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3.
W22块为一非均质性较强的复杂断块油藏,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经过二十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论文从剩余油分布的地质控制因素入手,认为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受断层、微构造和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砂体发育的正韵律水淹层上部,河道间湾及河口坝反韵律油层下部,开采程度较低的前三角洲亚相带的差油层。地质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河盆地发现多个潜山油气藏,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构造特征表明,多期断裂活动及反复升降造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形成辽河盆地一系列构造—侵蚀型潜山。潜山的分布特征与中生代燕山期呈NE向展布的基岩块断活动密切相关。以此研究为基础,确定辽河盆地发育四类潜山,即单面山型、向斜山型、地垒山型和平缓古地貌山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认识剩余油、开发剩余油已成为—硕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油层内剩余油的富集受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双重影响,目前结合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研究剩余油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没有考虑具体哪一个因素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本文提供了一种结合个人经验判定剩余油分布的模型,可以人为考虑地质和开发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胡状集油田储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注水开发效果差。目前综合含水已达到95.6%,采出程度只有11.6%,已进入中晚期开发阶段。油水分布非常复杂,纵向上单层突进显现明显,平面上舌进现象突出,研究水洗状况及剩余油分布,提高水驱油效率,是开发调整成败的关键。降低采油成本,提高采收率是开发调整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蒙古林油田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林油田砂岩油藏是二连油田主力油田之一,伴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田的综合含水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越来越差。本文从构造、注水出发,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了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和老井措施优选,有效地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胡63块中高含水期开发水平的稳定,根据胡63块构造复杂,注采井网不完善,产量递减快,弹性采收率低等矛盾,通过储层调查和构造研究,认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定向井、侧钻井打构造剩余油。通过转注来完善小断块注采井网;通过调剖工艺,该善吸水剖面,提高动用程度为中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控水稳油,增储上产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藏构造复杂,砂体发育不稳定的地质特征,注水开发时间长,采出程度较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的开发现状,加强了基础地质研究,重新落实,组合断点,对区块构造再认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参考多种资料,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开展剩余油分布定量化研究,指出了油藏的调整挖潜方向,不仅使区块储稳产,而且也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可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草古1潜山水淹规律分析研究,结合地质和储量落实等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对储层平面上的分布、油水界面、水淹层解释方法、剩余油分布及潜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准确地掌握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充分的挖掘油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对中原油田若干特高含水油藏的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介绍了高含水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点 ,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用到的诸如周期注水、改变液流方向、降压开采、单井吞吐等各项配套开发技术 ,从而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AF油田是典型的窄条状边底水油藏,目前由于高含水及套损影响,油田处于低产、低效状态,开发调整难度大,剩余油分布复杂。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的基础和核心是弄清剩余油分布状况,借鉴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油田实际形成一套适合同类油藏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即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以新老井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手段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剩余油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总体上遵循由点及面,再综合评价的过程。最后根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特点进行调整策略研究,为同类老油田的开采和调整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马岭油田中一区1971年投入开发,由于纵向油层多,物性差异大,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上油砂体众多,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导致纵向和平面水驱不均匀,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剩余油分布零星。为减缓递减和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对中一区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提供挖潜方向,为油田稳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垦利潜山油藏为胜利高含水潜山油藏中的典型代表,采出程度16.5%,综合含水79%,具有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由于油藏开发时间较早,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制约,难以建立较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尤其对储层预测及油藏连通性的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也使得当时制定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不够合理,从而造成油藏总体开发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开展储层定量描述建立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实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展二次采油技术研究与评价详细解剖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总结了一套适合高含水潜山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潜山油藏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白土沟油区属于特地孔、特低渗油藏,该区油井利用率低、注采井网不完善,存在大量剩余油。针对该区长9油层剩余油分布觃律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建立工区三维地质模型,结合开发实际,分析剩余油分布觃律,提出调整斱案幵进行斱案的经济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三维地质模型及生产情况分析认为,白土沟油区剩余油类型主要为生产井间、沉积相侧缘和构造高部位三种。(2)参考研究区2018年财务指标,通过经济评价软件计算得出,在57美元/桶的前提下,投资回收期3.11年,内部收益率31.89%,净现值2 143万元,调整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分析了极复杂断块文明寨油田卫7、明16块的构造及剩余油的分布、搞清了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设计了挖潜方案并进行了经济评价,方案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卫7、明16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就剩余油分布的评价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把这些因素有效地统一起来,对研究区目的层段主力油层剩余油分布做一个客观的、综合性的评价是确定剩余汹分布的关键。本次评价考虑影响临13断块沙二下段剩余油分布的几种因素,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宁夏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同时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套损严重,造成储量失控,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已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老油田剩余油富集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调整挖潜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田在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采后,会进入高含水期。这一时期,油层内的油、水、气交错渗流,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难度加大,同时还存在严重的无效循环注水。本文主要概述了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几种主要挖潜技术,同时分析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稠油吞吐中后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锦45块中剩余油分布比较复杂的锦99块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并调整好挖潜技术,把握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