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州建设》2005,(3):11-16
中国消耗了世界1/4的混凝土.汇集了2/3的高吊车.已然成为最引人瞩目的建筑市场和新建筑舞台。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联系到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建筑双年展,外国建筑师已经不拘泥于大型地标建筑.对于住宅.甚至室内设计也抱有极大的热情。目前,很多开发商都已聘用国外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取得了商业的成功。国内开发商是否会更喜欢选择国外的建筑师做项目?  相似文献   

2.
商业建筑给建筑师提供了使用可持续且节约成本的建造方式的机会,奥地利施第里尔州Niklasdorf的管理及仓储建筑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符合被动式住宅标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自动扶梯在商业建筑中有着电梯和楼梯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自动扶梯的概念和商业建筑自身特点出发,对商业设计中自动扶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07,(2):143-143
继1999年中英文双语的《中国建筑实践》.2001年的文集《思考建筑》、2006年英文的《建造革命(Building a Revolution: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等书之后.薛求理先生的又一本探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著作《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于2006年底出版。与前几本书不同.薛求理先生将目光集中在近30年来国内建筑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即海外建筑师涌入国内建筑市场,完成和正在从事大量重要项目的建筑设计。薛先生把这些在国内建造的、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经和国内的设计力量合作而完成的建筑作品视为一种“新移植建筑”。客观而言.海外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不仅参与改变了中国城市建筑的风貌.带来了新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境内外建筑师的竞争和国内建筑的发展。然而.海外建筑师大量进入中国.究竟如何、并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是否百利无害?而隐藏在这些问题后面的.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海外建筑师引起的关于“传统/现代”、“中国/西方”、“全球化/民族性”等命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瑜 《山西建筑》2006,32(2):40-41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通过对时下国内建筑师的状况分析.并结合急剧变化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潮的影响,探讨在全球日益趋同的今天,如何结合建筑美学引导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6.
自动扶梯作为当前商业建筑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交通组织以及周边空间环境的设计对于商业建筑整体购物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五个百货商场自动扶梯交通空间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自动扶梯交通空间安全性和愉悦性的设计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Designlnc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同样是一个商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它与美国的,欧洲的很不相同,大概是由于景观特色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澳大利亚建筑师们的建筑思路算是做开了,从他们的大多数建筑方案来看,这里有一种研究的精神,一种活力,一种对信息时代的表述,他们的探索从职业操守上高于那些所谓的炒作,他们同时又对当下泛滥的商业折衷主义建筑思想有一个强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或许对我们的青年建筑师特别是学建筑的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金秋野 《华中建筑》2006,24(7):12-14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师大量移民美国,不但促成了现代建筑在全球范围的推广普及,也可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国际化的滥觞。这些来自境外的知名建筑师,到底通过怎样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建筑界和普通大众,进而成功地推广了他们的建筑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同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美国相似,我们如今正在面临着类似的建筑市场开放和境外建筑师的涌入。如何协调本土建筑师和国际化建筑师的关系,如何培养奉土建筑师并将之推向国际舞台,如何批判地借鉴国际经验、不但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案、同时吸纳先进的设计思想、进而培养自身的建筑文化内涵.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模式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具有启发意义的经验;而对建筑教育的高度重视,事实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今建筑商业化现象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并总结了商业建筑外观设计手法及其发展趋势,希望有助于澄清和避免关于建筑商业化及商业建筑外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的模糊认识,让建筑师更加清楚的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刘丛 《中外建筑》2007,(12):44-45
西班牙当红建筑师--Alberto Campo Baeza,应邀于2007年9月在中国做了“大师之旅建筑讲演会”,该活动成为中国“西班牙文化年”的一部分将西班牙的建筑文化展现给中国。在当今Koolhaas、Zaha Hadid、Herzog & De Meuron、Toyo Ito、Frank Gehry等明星建筑师风靡国内的年代,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师却不是很了解。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建筑节能设计.既要合理地配置成套节能技术。又要符合设计美学原则,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给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要求将太阳能构造部分。如集热器、太阳能电池板等.与建筑主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节能建筑具有独特的美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仿古商业建筑,建筑师们有许多的争议,然而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一直在吸引着房地产商的眼球,不仅如此,它们也是建筑师追寻和发扬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探索,所以,仿古商业建筑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国内的许多仿古商业建筑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作者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现有几个典型的实际项目,总结它们的优缺点,探讨新的设计手法,力求促进以后的设计作品对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张妍 《山西建筑》2004,30(16):57-59
介绍了消费主义时代的建筑行为,从理解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出发,并以后现代主义为参照,探讨了消费文化与大都市面貌及建筑的关系,指出建筑师如何保证建筑行为的适当性,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西安的城市建设正在散发出日渐浓厚的唐风唐韵。西大街仿古一条街已初具规模,本项目身处其中,作为商业建筑综合体,如何把握适应商业形态变化的建筑布局与仿古建筑的外在元素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古城西安建筑师所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就荣民国际商务中心的设计,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勘察设计》2006,(1):62-63
一.中国建筑文化西临的问题 中国有数千年的建筑史,但中国建筑师史是短暂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制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建筑师作为一个职业在中国出现不到一百年,建筑师的职业化运作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以及建筑师对职业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成熟的市场和职业模式有很大差距。因此,建筑师应该尽快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提高素质,走上健全的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国外一些优秀建筑师的许多新作品的出现.特别是一些受过西方建筑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在中国建筑市场上日益崭露头角.中国当代建筑创造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建筑师更注意建筑作品的外在形象.造型特征、空间处理和表皮材料.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好的方面。但是.毋庸讳言地说.在建筑艺术创作领域.那些带有某种明显的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再觅 《世界建筑》2001,(3):80-81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日渐高涨的城市改造活动的全面展开以及社会各阶层对建筑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日益关注,建筑师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了。翻开报纸杂志,常常可以看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对建筑师、建筑以及城市建设中种种不如人意的现状的批评。当然,批评之声还可以在大叔、大妈们的街谈巷议中听到,诸如房子如何如何的不好看、不好用,城市如何如何的不方便,还有就是建筑师如何如何的愚蠢。广大建筑师同仁们对此当然是不予认可的。他们辩解的理由也无非是建筑师如何如何地难当,房地产商如何如何地难伺候,各级长官的意志如何如何地…  相似文献   

18.
由南方都市报主办,《世界建筑》、《建筑师》等国内重要建筑媒体合办的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于2010年12月19日结束。杰出成就奖由汉宝德先生获得;最佳建筑奖空缺;居住建筑特别奖有两个: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者公寓、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保护改造;青年建筑师奖由傅筱获得;建筑评论奖得主是朱涛;组委会特别奖颁发给了无止桥团队。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把斯坦·艾伦视为理论和实践兼顾的一类建筑师的代表。作为这样一位建筑师,他与那种只顾生产而没有思想的建筑师(这种建筑师包括两类:一类是忙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商业建筑师,另一类是忙于建筑作品生产的明星建筑师)或者艾伦在本文中称之为“唾弃理论”的“传统建筑实践”意义上的建筑师的区别自不待言,倒是艾伦对理论问题的思考更为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王耀彬 《建筑知识》2014,(2):70-70,72
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综合体的现状,并通过项目实例,结合建筑理论、建筑设计,逐一分析商业综合体的各种构成要素,了解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组成,使建筑师更能合理、科学地设计商业综合体建筑,右助于发展商理性分析、合理开发、准确定位商业综合体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