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升平油田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起单层剩余油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试验区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并分析了试验区剩余油潜力分布,从而为油田调整挖潜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密井网条件下,以3m间距编制了71断块馆陶组的各小层砂体顶底面微构造图,在分析微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和油井生产的关系时,主要强调砂体顶底形态的组合模式对剩余油分布和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在综合考虑生产数据和其它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分析不同的微构造模式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承丽  王健平  赵震  王鹏  孙铎  刘灏亮 《中州煤炭》2023,(5):133-136,143
E区块由于水驱阶段开发时间较长且井距较大,井网波及效果差、含水率高,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需要对井网进行调整。试验区油层整体上发育较差,层间差异大,好层、差层垂向上交互分布,如果同时开采,差层难以得到有效动用,所以确定先开发差层、再开发好层的开发次序。目前,E区块葡Ⅰ3层处于三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产量低,需上返到萨Ⅱ、萨Ⅲ、葡Ⅰ1-2层组,结合三元上返井网和目前水驱井网共设计4套井网调整方案,对薄差层进行井网调整优化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地质模型,然后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分析,目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边部及井网控制不住的区域。根据方案效果对比结果,推荐方案4(即利用三元上返井网结合14口水驱井的方案),初期含水率为90.34%,初期产能43.15 t,阶段采出程度为16.77%,最终采收率为53.25%。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克下组(T2k1)砾岩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结构导致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水驱状况变差,含水上升加快,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中部现有注采井网适应性差,水驱油效率低,油井井况日益变差,严重的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目前平面上和纵向上水驱程度差别大,剩余油动用难度大.提出判别水驱方向研究方法,为重新补层或完善或调剖或堵水、改善水驱方向、扩大水驱半径,最终落实剩余油分布及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升平油田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起单层剩余油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试验区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并分析了试验区剩余油潜力分布,从而为油田调整挖潜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堡油田1-29区浅层油藏大多为复杂断块、断块小、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且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综合含水高达79.4%、采出程度低,仅15.2%,目前油藏“三大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水驱效果变差。为进一步改善水驱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对1-29区浅层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系统整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解剖油藏纵向和平面水淹状况, 明晰了“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的水驱规律,识别了大孔道及优势渗流通道并确定了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油藏平面矛盾采取 “调、均、改”的分类治理对策,针对层内和层间矛盾采取调剖调驱、层段重组、细分注水等治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出程度提高了3.5%,含水上升率控制在2.0%以下,同时对有效指导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沙埝油田沙7块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较差。通过对沙7块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解决平面和层间矛盾入手,通过储层压裂改造、细分层系开发、井间加密等措施,完善了注采井网,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严重非均质油藏优势渗流通道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胶结疏松砂岩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性参数发生很大变化,在注水井和油井之间有可能形成优势渗流通道,从而加剧了油层非均质性及层内矛盾,进一步增加提高采收率的难度.该次研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动、静结合,研究了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机理,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挖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坨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以胜二区1—2单元为例,论述利用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和油藏工程方法,搞清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确定潜力韵律层及潜力井区的措施挖潜方向。分析方法将对特高含水开发单元的措施挖潜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内外水平井钻井技术已极大地成熟和完善,并且从目前国内外已经投产的水平井来看,绝大多数水平井确实带来了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庆油田经过40年的开发后,大部分主力区块的主要产层都进入了高含水状态。但是,某些原来认为是非主力的产层的动用程度却不高,甚至没有动用,成为剩余油。导致高含水油藏内剩余油分布零散,正韵律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的上部。水平井技术已成为油田增加产量、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新油田开发、老油田调整挖潜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合永乐油田台肇地区永165-平72井的设计与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该区块水平井施工的难点、井眼轨迹控制措施和钻井液技术等情况,为今后该区块水平井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分析,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的认识。针对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进一步根据油藏地下油水分布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油藏动态监测技术(RMT)在YL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RMT测井技术在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水淹层细分、套管井找油和找出水层位评价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用越来越广泛.RMT为寻找剩余油和发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老区进一步调整和挖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砂岩油藏作为地下地质体,将露头调查与地下地质体进行解剖类比分析,从心滩坝的沉积演化机理出发,对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成因和展布样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落淤层多发育于心滩坝内,岩性可分为泥质和钙质夹层,利用本区丰富的水平井测井资料,根据电阻率曲线反演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展布,对全区的夹层进行识别,开展落淤层定量分析,确定展布范围,长宽比,证实落淤层的分布受控于心滩坝的规模;受落淤层的影响,由辫状河三角洲控制的塔河油田底水厚砂油藏,其剩余油不是简单的"水上漂"特征,而是分布在落淤层之上周边及环水锥处,总结出4种辫状河储层中落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模式。研究成果既为以砂体构型研究为核心的构型建模数模和剩余油预测奠定基础,也为同类油藏综合调整方案、井位部署、剩余油挖潜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复杂断块油藏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注采关系更加复杂、层间及平面矛盾日益突出、井况问题不断加剧。在剩余油潜力研究基础上,对Z油田开发层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2套注采井网,从而达到了层系清晰、井距合理、井网独立的目的。预计层系重组后,油田可提高采收率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桥29块调整挖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量和产量均占桥口油田80%多的桥29块,属于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各小块之间、高低渗层之间水驱动用差异大,注水开发7年进入中高含水期,该块能否控水稳油,决定了桥口油田能否稳产.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研究,认识了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应用了多项调整方案,使区块连续7年实现了产量、含水稳定的开发目标,为同类油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绝大多数油田都是采用注水开发的,水淹层测井解释评价剩余油分布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剩余油分布,最关键的是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根据多年从事测井解释的经验,分析了水淹层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综合作用对于测井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时差三方面的影响。认为混合地层水特性是影响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难点,并提出了低渗透储层基于纯水砂岩和含泥质砂岩计算水淹层含油饱和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从钢绳多层缠绕过渡过程入手,运用微分几何、力学、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网绳过渡情况,提出层谙过渡块的几何开头和计算公式及钢圈间过渡长度和角度理论公式。实验证明,按本提出的公式设计过渡块和过渡区,能使过渡钢绳的冲击振动和磨损大大降低,并保证圈间过渡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一项重要技术。针对一东区克拉玛依组砂砾岩油藏开发特点,采用储层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在对目标油藏构造特征、沉积相和属性参数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作为油藏数值模拟初始地质模型。并对数值模型作全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生产历史拟合,储量拟合误差为2.8%,90%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在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沉积相带、井网等因素控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和注采不完善区,多呈孤立状分布,仅在局部小范围有连片分布,且克拉玛依上段油藏剩余油分布连片性要好于克拉玛依下段油藏。纵向上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主力层S1、S24、S25、S27、S37。  相似文献   

19.
肇源油田X区块致密砂岩油层具有储层厚度薄、物性差、常规技术难动用、注水不受效、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特点。针对肇源油田扶余油层油藏地质特点,确定采取平台化设计、工厂化钻井,降低成本,实现肇源油田扶余油层致密油经济有效开发。针对平台水平井施工的一些难点,结合井区储层沉积规律、砂体分布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等油藏地质特征,通过优化平台井轨道、井身结构、钻具组合等技术手段,达到井眼轨道控制并精确中靶,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时间,高效安全快速钻井,对同类油田致密油水平井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城油田泌124断块下层系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层含油井段长、含油层数多、油层厚度薄、地下原油粘度高、非均质严重。经过常规降压开采、笼统注水开发、分层注水开发、调整完善和聚合物驱等5个开发阶段后,单元层间矛盾、平面矛盾非常突出。通过聚合物驱后整体调剖、细分注水、注采调整,扩大了聚合物驱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