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务构造带断裂发育,与油气运聚成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构造带断裂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断裂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河西务断层活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不同位置活动强度和活动时期差异使构造带演化具有分段性特征,南部形成时间较早,中深层(Ek-E s3)含油气;北部较晚,浅层含油气(E s2-Ed)。不同层段断层封闭性具有规律性,中深层反向断层封闭性好,浅层反向、顺向断层封闭性取决于断距和两侧岩性配置关系。河西务断层不控制油气分布,次级断层控制;断层封闭性好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
海坨子地区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了受构造、岩性控制的二组裂缝。它们在现应力场作用下,目前以近东西向裂缝的渗透性最好,在动态上反应最明显。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大安逆断层西部的断层分布,东部鼻状构造是应力和裂缝集中发育分布区,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油气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3.
断层封闭性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油气运移、聚集、保存及现今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东典型构造为例,在充分剖析断裂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动静态资料,通过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泥岩涂抹情况,流体性质与温压系统,断层带内充填物特性,以及井动态特征等分析,开展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封闭性研究,最后分析了现今断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在明确盘河断块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断层封闭性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合工区实例对重点区块应用泥岩含量、泥岩沾污因子、岩性配置关系、声波时差、断层封闭性评价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断层封闭性研究,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势,然后应用较适合的方法分析盘河断块主要断层不同部位,不同层位的封闭特征。总结其纵向、横向上的变化,结合油气的分布特征,阐明断层封闭性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石凹陷断裂系统复杂,油藏受断层作用控制明显,断层的封堵性研究非常关键。基于断层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从构造应力、断层形态、断层两盘岩性特征、断面附近的砂泥含量及断块油藏压力值等多方面综合定性评价断层封堵性,结合SGR值、CSSF值对断层封堵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涠洲组及其以上地层砂岩含量比重大,断层整体封堵性差,南斜坡局部受力挤压,形成局部封堵。(2)流一段整体岩性表现为砂泥岩交互沉积,断层封堵性整体变好,且南北向小断裂也具有一定封堵性。(3)流二段地层泥地比普遍较高,当SGR值大于27%,封闭性好,但当CSSF值> 5时,封堵性变差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6.
卫城构造位于东濮蚴陷中央隆起带北部,背斜大多被断层切割,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与断层关系密切。利用断层封闭研究方法对卫城构造断层封闭性进行评价,认为不同地层由于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同一条断层在不同深度段的封闭性可能截然不同,断层封闭与油气藏的形成在时间上须匹配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溱潼凹陷不同断层对构造单元的控制作用、规模大小及形成时间,将其划分为四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含油气特点,明确了一级断层为凹陷控边断层,是断阶带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二级断层控制各个构造带,除殷庄、北汉庄断层仅具有封闭油藏的作用外,多数具备油气运移通道及侧向封堵的双重功能;三、四级断层对油气成藏主要起到了侧向封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出发,深入研究了临南斜坡带沙三、沙四段砂体发育的类型及其储层特征,进而结合临南斜坡带构造、油源条件,指出了该区发育的断层扇体、断层河道、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等岩性油藏的类型及其分布,从而有力地指导了该区岩性油藏勘探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套管损坏影响油井生产,增加后期维护成本。造成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层岩性变化、断层活动、地应力的变化等。本文利用某区块油井井身结构资料和地质测井资料,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围岩有限元模型,直观有效地模拟了套管、水泥环在不同地质参数下的应力应变状态,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水泥环力学性能、地层岩性、地应力、套管内压变化对套管和水泥环应力状态的影响规律,从而在理论上为降低套管损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三春集地区以小断块(鼻)、小背斜、小型岩性隐蔽圈闭为主,勘探程度高,在目标区进行断层封堵性研究,可以提高探井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部署和浪费。断层封堵性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沿断面的垂向封闭性,二是穿越断层面的侧向封堵性。通过交互分析平面构造图与地层模型,完成断层面平面图的岩性标定,综合利用地化、储层压力、试油等数据,明确断层封闭特征和可能的断层封堵容量。  相似文献   

11.
普光气田大部分海相圈闭及气藏形成与岩性、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在明确相带变化确定岩性圈闭的同时,对断层封堵性的综合研究已成为本气田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要部分。普光气田为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厚且非均质性强,断层均为逆冲断层,判断控制性断层封闭性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普光气田断层整体封堵效果良好,断层在圈闭形成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受断层和岩性同时控制的油气藏。普光3断层封堵效果分析评价对该断层两侧气藏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化工设计通讯》2017,(11):69-70
东濮凹陷文留油田断裂发育,构造破碎,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此类油藏的油气分布与断层封堵性有很大关系。通过对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产状配置关系、断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配置、断层产状和落差等因素,分析讨论断层封闭性与断块油气藏形成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 3油藏位于濮城长轴构造西冀,东以濮31、濮46、濮49三条主要断层为界,南到濮14断层,西北面为岩性尖灭区和边水区,沙二上2 3开发层系为沙二上第二、三砂层组,东面和南面基本被断层遮挡和封闭,北边与边水相接,属于岩性一构造油藏。含油面积3.  相似文献   

14.
区内古近系构造运动活跃,断裂发育,其中燕南断裂为本区的主干断层,具有控凹控带的作用。油气的分布与断层的期次、强度密切相关,整个构造单元的含油气高度受构造类型和构造高点控制,油气聚集程度依赖于断层两侧岩性不同和断层活动强弱的控制。本区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块被燕南断裂早期、中期发育的近东西向断层所控制,其构造高点是最为有利的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已日臻成熟,本文结合已完工工程实例,通过对断层分析研究,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施工措施和对策,并根据围岩情况制定出符合断层岩性特征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以期为高速公路同类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提供相关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占探明储量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埕南断层上、下盘附近正是岩性油藏和地层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勘探潜力巨大,与埕南断层的活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次开展对埕南断层整体、系统的研究,重点是对控凹断裂构造的活动、演化规律做基础性研究,为该区勘探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结合裕兴煤业具体实践,研究内容包括断层产状(特征)、破碎带围岩应力分布范围、断层对巷道影响的规律、受采动影响下断层应力分布规律、断层活化对回采的影响,最后确定断层保护煤柱留设尺寸。  相似文献   

18.
高唐-堂邑凸起受控于东西两条边界断层。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参数对两条边界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断层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南北分段性,导致整体凸起分为三个潜山带,同时具备不同的成藏条件。高唐潜山带保留了较完整的背斜形态,边界断层起油气疏导作用,成藏条件有利。康庄潜山带和堂邑潜山带为单斜构造,控藏断层通天,大部分时间处于开启状态,对油气保存不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文西地垒带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文西地垒带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不同于文南其他地区的特点,由于靠近物源,储层发育变化大,因而岩性油气藏发育比较丰富。在沙二下、沙三上亚段,主要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油气藏、断层遮挡断块油气藏,在沙三中,主要是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比较发育,因而,油气藏的隐蔽性也比较强,勘探风险较大,只有加强精细的地质研究,借助储层预测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人机联作,才能减少勘探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葡萄花油田西部葡萄花油层断层极为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储层发育变窄、变薄。在分析葡萄花油田西部区域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不同区带上的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为:背斜带构造成藏模式、斜坡带构造-岩性复合成藏模式和凹陷带岩性成藏模式;并从动、静态要素分析确定了油气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