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标准修订工作概况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是总结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业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标准对于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与英国<可持续住宅标准>,并通过对比两国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异同,得出了针对我国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一些改进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1标准修订工作概况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正式取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成为绿色建筑行业的新航标,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对此,住建部决定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修编。2011年9月28日,国标《绿色  相似文献   

6.
背景 自200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和文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下简称"国家绿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编制背景及任务来源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建立了相关评价和管理办法,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得到高速发展.但是,医院建筑作为建筑中的耗能大户,因其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医疗流程复杂、室内外环境要求严格、各功能房间用能用水要求差别较大,尚未进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解读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从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与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国际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特征、指标体系内涵和评价方式特色,深入分析了评价标准的推行对生态城内绿色建筑各参与主体的要求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日,《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了山东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该标准在国家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设计和运行阶段评价指标.增设了建筑电气类评价指标.并结合山东实际,对评价条文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确定了绿色建筑三个星级的划分原则。将于近期以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印发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与美国LEED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从评价标准的颁布主体、对建筑形式的划分、申报流程、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同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1]17号文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修标工作已全面启动。据悉,现行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累计评价项目数量逾百个。  相似文献   

12.
刘瑜  覃琳 《室内设计》2012,93(6):33-37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绿色建筑评价系统是评价一个建筑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指标体系,同时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管理具有指导、规范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外先进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现行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优点与不足,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应行的科学、自主的创新之路,并提出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应着重发展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以绿色建筑标准提升建筑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绿色建筑政策、标准和评价标识情况,政策包括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的绿色建筑科技发展计划和工程评选制度;标准包括绿色建筑主题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社团标准;评价标识包括管理制度、评价机构和标识项目。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覆盖了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各主要建筑类型和全国各地区。最后,以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为例,说明了设置"四节一环保"各方面的控制项条文和最低得分要求、比现行相关标准要求更高的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款等绿色建筑提升建筑性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建筑领域,"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适时而出,对今后工业建筑的投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铸造作为能耗及污染相对突出的行业,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已成为一个必要和紧迫的任务。本文介绍了铸造行业的背景、"绿色铸造企业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绿色铸造工作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为更好在不同气候区、不同地区有针对性落实绿色建筑,各个省市陆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这对于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雨洪问题给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毫无疑问,为应对挑战,绿色建筑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本文着重阐述了绿色建筑中雨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绿色建筑中实施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理念和技术的必要性,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雨水管理评价内容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 201 3年3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CSUS/GBC04-2013),标志着中国的"绿色校园"评价进入了有章可循的时代.与英、美、德、日、澳等西方发达国家校园(教育)建筑专门评价标准相比,我国《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注重从生态效益、环境质量、功能质量、运行管理、教育宣传等方面关注校园的整体环境,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建材发展导向》2006,4(5):26-26
从江苏省建设厅获悉,《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已于公布,并于10月25日前完成修改意见的征集。据介绍,该标准比2006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更高且更具操作性。标准草案规定,绿色建筑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两类,其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简称"城科会绿建中心")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城科会绿建中心以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为主线,开展了项目评审、标准编制、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多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解读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从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国际上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结构特征、指标体系内涵和评价方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