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油气藏的研究和勘探是吐哈油田实现油气接替的主要领域之一,位于西部的七泉湖构造带是北部山前带重要构造带之一,因此探索吐哈油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于推动吐哈油田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泉湖构造带侏罗系开展了岩性油气藏规律研究,确定了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预测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水西沟群为一套煤系沉积,是盆地主要的烃源岩系。近年来,随着勘探主攻方向转向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勘探领域,水西沟群的勘探潜力日益受到重视,也发现了个别油气藏,由于对水西沟群油气地质条件和运聚规律研究不够,认识还不深入,钻探成功率不高。从盆地水西沟群沉积、烃源条件、储集层及储盖组合、构造等石油地质特征出发,结合已知油气藏特征,对水西沟群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对重点区带勘探潜力和方向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在石油开采中受地质条件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新疆塔河油田受三叠系、石炭系地层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井塌问题,因此,加强新疆塔河油田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对新疆塔河油田石油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疆塔河油田的地质和石油钻井工程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新疆塔河油田的开发给予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吐哈油田水平井的钻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了最有效的钻井施工程序,优化钻井工程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水平井钻探的效率,满足油田开发的经济性需要。水平井钻井施工中,需要设计直井段、造斜井段、稳斜井段以及水平井段的施工计划,应选择和应用先进的钻井工程技术措施,达到水平井钻井施工的质量标准,促进吐哈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区地质条件复杂,针对复杂断块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面临的技术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东部断陷盆地形成复杂破碎的断块构造加上储层复杂多变的陆相河流相沉积,建库存在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辽河油区储气库井固井技术还不完善。解决的措施主要包括与建设方合作完成储气库建库评价设计与运行技术,采用水平井、分枝井钻完井技术完成储气库钻井工程。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长期基准面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对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的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控制着油气的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油气藏的特征及类型。本文作者根据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中长期基准面的变化,总结出基准面变化过程中油气的生储盖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岩性油气藏的类型、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对吐哈油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盐层和石膏层是钻井工程中的复杂地层,常引起井下复杂事故,对钻井工程危害极大。盐膏层中通常含大量盐膏、膏质泥岩,盐膏侵使钻井液急剧变稠、絮凝、滤矢量猛增,同时由于盐膏层的蠕变、水化膨胀易导致井径不规则甚至形成"糖葫芦"、"大肚子"井眼。通过对吐哈油田胜南2区块的几口钻井的完井过程及技术分析,形成了含盐膏层区块较为理想的钻井技术,成功解决了吐哈油田胜南区块、神泉区块含盐膏层钻井过程中常见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吐哈盆地勒东地区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研究,提出研究区在纵向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第三系鄯善群为勘探的主力目的层系,具有多层系复合勘探的潜力,横向上将以中部主断裂带为勘探的重点区带.有望荻得油气藏复合连片的趋势,研究区两条主干断裂及其调节断裂所形成的构造圈闭带将是研究区下一步进行勘探部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工程难度大。主要从地层压力系统、井身结构优化、钻井复杂、防斜打快等方面,分析了独山子背斜超深井钻探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下组合超深井钻探,宜采用四开(备五开)的井身结构,选用PRT有机盐钻井液体系,上部井段采用大尺寸钻铤、下部井段采用垂直钻井系统防斜,加大PDC钻头与螺杆配合使用力度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孔隙压力作为一个地质参数在油气勘探、钻井工程及油气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的钻井区域已经由陆地转向海洋,由浅海转向深海发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钻井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就钻井工程而言,孔隙压力是实现快速、安全、经济钻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如何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钻井之前准确预测,已成为钻井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依据大量的详实数据,将陵水LS25-3-1井在钻前与钻后的地层压力剖面图加以对比分析,有力地论述了该方法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可行性,为钻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吐哈油田开发20年,采油进入高含水阶段。作为水驱油田,今天的水就是明天的油,“注好水、注够水”从而做到精细化注水一直是吐哈油田公司贯彻的方针。而高效测试技术在吐哈油田中的应用,更加有效保证了油田分注井数据测量的进行,大大提高了注水井调配的工作效率。本文先是对高效测调技术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常规分层测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分别从高效测试技术的工艺原理、高效测试技术的优势、高效测试技术的配套工艺三部分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2.
石油勘探开发国际合作一直是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吐哈油田从1995年起开始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的实践,通过“吐哈石油”品牌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吐哈国内对外合作不断寻求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实现共同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论述了吐哈油田开展国际合作的历程、现状,取得的成果和意义,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下一步国际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玛132井前期二开的钻井工程情况来看此井地质条件较复杂,造斜段和水平段钻进施工难度较大,本文主要针对此项目中定向井钻井液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钻井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塔盆地机械钻速低和钻井周期长是加快勘探进程的一项瓶颈.海塔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大,是延长钻井周期的主要原因.通过在海塔地区优化井身结构、优选钻头和钻井参数,以及开展防斜打快和微泡沫钻井技术研究,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一套海塔地区优快钻井技术。为海塔盆地快速增储上产,和大庆4000万吨稳产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钻探出优质的井筒,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优化设计石油工程钻井工程技术措施,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钻井工程技术措施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为自动化钻井技术措施的实施,提高钻井施工的效率,达到预期的钻探施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已经发现的大气田位于盆地北部,传统认为具有"南油北气"的格局。延长石油所处的盆地东南部存在南北物源交汇区有效储层规模小、相变快、分布零散、储层精细预测难度大和多气层大跨度复杂叠置、高效动用难度大等问题,通过近10年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取得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新认识,建立了成熟烃源灶迁移控制成藏模式,发现了延安大气田。通过分析成藏条件特殊性,对延安气田地质特征实现深入了解,理清了产区开发井部署思路,研发VES-CO_2泡沫压裂和高效酸化压裂等气井增产技术,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650×10~(11) m~3,累计建成5.0×10~9 m~3·a~(-1)产能,工业化应用效果较好,将天然气勘探扩展到了东南部,改变了盆地致密气藏沉积传统格局。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玉北区块井第三系、侏罗系泥岩地层易水化分散造浆、缩径阻卡,三叠系、二叠系砂岩地层渗缩阻卡、定向托压严重,严重降低机械钻速,试验使用多聚胺环保钻井液体系,配合得当钻井工程技术方案,实现安全快速完井。  相似文献   

18.
YB121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身结构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钻井施工的安全顺利,而且还关系到钻井经济效益.本论文通过调研并分析了国内外井身结构特点,分析元坝区块已钻井所钻遇的复杂情况,研究了岩性、压力剖面以及地层特点,总结出该区块钻井技术难点,评价分析了元坝区块原使用井身结构系列,研究了该结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合理性及局限性.结合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利用传统自下而上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套管柱层次及下深,推荐出针对于元坝区块复杂深井的井身结构系列,达到了加快钻井勘探速度,减少钻井工程事故,有利于发现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乙烯工业》2010,(1):32-32
中国是世界石油资源大国,但含油气盆地规模较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我国发现的世界级大油田较少。在此背景下,油田生产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分布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探区数量多、分布广泛,各区地质-地震条件差异大,地震勘探程度及效果不同。通过对中国石化海外典型区块的分析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三类问题:复杂地表问题、复杂构造成像问题和复杂勘探目标(复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通过对物探技术和资料效果的分析,找出海外探区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复杂地表条件造成的信噪比低、静校正难和资料不一致问题;复杂构造、盐丘及盐下成像难的问题;低幅度构造圈闭落实,小断块、薄砂层、小砂体的储层预测,深层目标层位的勘探,裂缝型油气藏勘探等。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根据国内外地震勘探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典型探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震勘探技术对策与方法,为各类探区的深入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