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蟹壳、明胶和卡拉胶做载体,采用交联法和包埋法对糖化酶As3.4309进行固定化。以淀粉溶液做底物,在相同条件下,对各种固定化糖化酶进行活力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用卡拉胶包埋的固定化糖化酶保留了最高、的酶活力;而酶活力半衰期最长的是用蟹壳与戌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得的固定化糖化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固定化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交联法制备磁性固定化纤维素酶.分别研究了活化剂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与戊二醛的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对酶固载量的影响.比较磁性固定化纤维素酶与游离纤维素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其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磁性固定化纤维素酶的酶活受磁场作用影响较小;当磁场强度<500 mT与曝磁时间<60 min时,游离纤维素酶的酶活随着磁场强度与曝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这范围,酶活就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假单胞菌H3壳聚糖酶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纳米CaCO3吸附法、聚丙烯酰胺(PAG)包埋交联法和DEAE-22纤维素交联法固定化假单胞菌H3壳聚糖酶,结果表明:以DEAE-22纤维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的固定化方法较优,酶活保留率达91.4%;此外,还确定了DEAE-22纤维素交联法的固定化条件为:DEAE-22纤维素载体0.5 g,3.5%戊二醛交联剂20 mL,给酶量为15 mg,固定化温度为4℃,固定化时间为12h;壳聚糖酶在经固定化后,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4.5,并表现出比游离酶更高的热稳定性,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值为14.29 g/L;将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2次,固定化酶的活力降低到75%,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研究了一株具有N-酰基酰化酶(DAA)生产能力的细菌,通过对其酶学特性及固定化酶用于D-氨基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显示此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7.4,1mmol/L以下的CaCl2,CdCl2,CoCl2,CuCl2,FeCl2,HgCl2, MnCl2,ZnCl2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在20mmol/L的EDTA条件下仍可保持65%的酶活性。底物特异性显示酶的最佳底物是N-乙酰-D-苯丙氨酸,50mmol/L以上的N-乙酰-D-苯丙氨酸显著抑制酶的活性。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酶后,在30℃条件下,使用50mmol/L的N-酰基-D-苯丙氨酸底物进行的降解实验显示水解率可以达到84%,转化批次达到6次以上,活性保持达到7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球形壳聚糖的制备方祛,阐释了壳聚糖盐酸溶液滴在氢氧化钠—甲醇—水凝结液中的成球机理,分析了成球的影响因素和采用不同交联方法得到的交联球的性能,初步探讨了球形壳聚糖作为α—淀粉酶固定化载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钠-明胶-PVA包埋法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藻酸钠,明胶,PVA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金属铅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包埋剂海藻酸钠、明胶、PVA浓度各为1%,pH值为4.5,Pb2 离子初始浓度为0.9652mmol·L-1,酵母菌浓度为5g/L时,在室温下吸附1h,吸附效果最佳,其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目前工业用α-半乳糖苷酶耗能大、成本高的难题,研究泡菜汁中筛选出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而后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和亚硝酸钠进一步诱变,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 H下测定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酶活高达36.9 U/m L的α-半乳糖苷酶菌株,该菌株所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为5.5。利用4%海藻酸钠做为固定剂对α-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可以使酶活保持在70%左右,此α-半乳糖苷酶高产菌株的发现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为α-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柚苷酶是一种具有α-L-鼠李糖苷酶和β-D-葡萄糖苷酶两种酶学活性的酶,在柑橘类产品脱苦、鼠李糖和普鲁宁制备及类固醇的生物转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柚苷酶来源广泛,其主要来源为微生物。不同来源柚苷酶的酶学性质往往会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应用领域。系统地从柚苷酶来源、微生物产酶、活力测定、分离纯化与性质、克隆表达、结构、固定化及应用等方面对柚苷酶进行了综述,有助于指导其更好地科学研究和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酶固定膜的工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用于胆固醇生物传感器中固定酶的新型薄膜的工艺和过程,经SEM进行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和酶固定及酶膜活力测试实验,发现用此薄膜固定的胆固醇氧化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力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用9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沉淀纤维素酶蛋白,将蛋白沉淀用3%戊二醛交联固定制得交联酶聚集体;研究交联酶聚集体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批次稳定性。交联酶纤维素酶聚集体的最高比活性为559.2 U/g湿载体,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9.0。交联酶聚集体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优于游离酶,重复使用10批活性基本稳定。交联纤维素酶聚集体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酶法酶提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酶解条件,同时比较研究了复合酶法、纤维素酶法、淀粉酶法、糖化酶法的提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产品纯度最高;复合酶法产品收率最高,在酶解条件方面具有时间短、温度低等特点.最后确定复合酶法为最佳方法,提取薯蓣皂甘元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为16 h,酶解温度35℃,酶解PH值5.0,每克黄姜用酶量为0.04g.  相似文献   

14.
以正硅酸甲酯(TM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复合前驱体,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固定木瓜蛋白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MTMS与TMOS的体积比4∶1,水与硅源的体积比(R值)0.3,用5mL前驱体水解液制备成凝胶,0.1mol/L盐酸溶液的用量210L,PEG400的用量为240L,给酶量150L.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包封率为84.1%,活力回收率为84.4%.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交联淀粉和乙酰化淀粉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的工艺条件为:淀粉浓度38~46%,反应温度为35~60℃,反应时间为 2~7 h,pH值为10.5~12.0,NaCl用量为 2—6 g/100g淀粉,ECH用量为0.02~0.5 ml/100g淀粉。 乙酰化反应的条件为:淀粉浓度38~46%,反应温度25~35℃,反应时间3~5h,pH值为8.5±0.5。 测定结果表明,交联淀粉在酸性条件下长时间加热时粘度稳定;乙酰化淀粉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时,凝胶柔韧,不老化。  相似文献   

16.
生物酶强化采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实验室中,模拟井下采油条件,研究了高凝油及高稠油在石油裂解酶作用下的降凝及降粘效果,结果指出:采用石裂解酶不仅可以开采辽河油田高凝油,高稠油,而且有利于储运和集输,是一种新型,先进的采油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技术原理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影响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以及最佳用量和合适的工艺条件,如基础树脂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各种助剂的选择及最佳用量、接枝工艺、交联工艺以及接枝设备的选择等。同时预测了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黑鲨鱼肌原纤维蛋白(MPI)、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以谷氨酰胺转胺酶(TG)为蛋白质交联促进剂,采用SDS—PAGE电泳法和浊度法考察TG催化MPI和SPI共价交联的效果;从凝胶持水性、凝胶质构特性两方面探讨TG对MPI和SPI热诱导凝胶的影响.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在TG催化下,MPI和SPI的主要谱带颜色逐渐变淡,同时在图谱的上端出现的大分子蛋白带的颜色越来越深;浊度变化分析表明,在X320nm处反应物的吸光值逐渐增大;TG催化和SPI的添加均能改善蛋白质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且TG可以减少SPI对产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4%CaCl2作为交联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包菌量,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和小球直径4个因素对海藻酸钠包埋菌株的脱氮性能的影响,以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为指标,优选包埋条件.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包埋条件下,包埋的脱氮菌株的脱氮性能与其游离状态下的脱氮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20.
以CaCO3、Fe(OH)3、Ca(H2PO4)2、MgO为稳定试剂,模拟复合污染的沉积物进行稳定化处理,运用毒性浸出方法(TCLP)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稳定剂不同程度提高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率.其中,CaCO3对Cu的稳定效率最高达到50.01%,对Pb的稳定效率最高为42.21%;Ca(H2PO4)2对Pb的稳定效率最好,最高可达90%以上,但对Ni未见明显的稳定效果;Fe(OH)3对As具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稳定效率可达68.44%;MgO对Cu和Pb最高稳定效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