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结构》2012,(6):83-84
对由厚度为6.0mm、名义屈服强度为315.0MPa的钢板制成的H型钢进行了一系列弯曲试验,研究焊接H型钢的抗弯强度。截面几何形状和侧向边界条件决定了薄壁受弯构件的屈曲形式(局部屈曲、侧向扭转屈曲或交互屈曲)。翼缘或腹板宽厚比较大的受弯构件最先出现局部屈曲,继而发生侧向扭转屈曲,在交互屈曲作用下材料最终破坏。侧向扭转屈曲下局部屈曲对抗弯强度有负面影响。计算薄壁抗弯构件名义屈服应力时应将该现象考虑在内。对翼缘和腹板宽厚比不同的焊接H型钢梁进行了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将局部和侧向扭转屈曲模态的初始缺陷及残余应力考虑在内。基于考虑焊接型材局部和侧向扭转屈曲相互作用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给出直接强度法(DSM)计算抗弯强度的简化公式。计算强度曲线与AISC规范(2005),EC3(2003)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DSM方法所计算的强度曲线的准确性。通过试验得出薄壁焊接H型钢的抗弯强度和结构性能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钢框架-支撑体系中支撑与框架的变形特点对结构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多高层钢框架-支撑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应依支撑的变形型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当支撑的变形型式为剪切型时用 D 值法,当支撑变形型式为弯曲型时用与框架协同工作的位移法。重点就剪切型支撑计算中如何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弯曲型支撑如何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以及框架因整体弯曲产生的柱轴向变形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在结构分析中的若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基的单侧失稳与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建立地基单侧失稳模型,通过对实际滑动面和潜滑动面内各楔块逐个进行静力分析建立极限荷载,该承载力由两类六项承载力系数组成.通过与其它理论值和试验值对比分析,初步阐明本文所建议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MIC-120拱板的局部失稳试验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揭示MIC-120彩板波纹拱壳结构的破坏机理,对其进行现场足尺寸试验。通过对8组不同跨度、不同板厚的彩板拱壳进行分级加载,观测其极限承载能力、变形特点以及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彩板拱壳极限承载能力的关键是跨度,拱壳的主要破坏形式是腹板局部受压失稳。 相似文献
5.
考虑残余应力影响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压杆整体稳定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残余应力分布特点,以卷边角钢75×75×20×2.5为例,探讨了用有效面积法,计算残余应力对冷弯薄壁型钢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的影响,并且将此方法和试验结果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有效面积法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完善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连续组合梁的局部失稳与弯矩重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负弯矩区截面未完全塑性时出现局部失稳的连续组合梁的稳定。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第三类截面的连续组合梁局部稳定设计 ,中间支座负弯矩可调幅 2 0 % 相似文献
7.
8.
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盾构隧道开挖面挤出破坏机理。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隧道开挖面挤出破坏的局部失稳模式,得到了盾构隧道开挖面挤出破坏的局部失稳比和极限支护压力。此外,还进行了摩擦角和相对埋深对局部失稳比率和极限支护压力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其次,基于极限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局部失稳模式的隧道开挖面挤出破坏新机制。新的被动破坏机理由五个圆锥台和作用在圆锥台上的分布力组成。通过对定义的角度和隧道开挖面局部失稳直径进行数值优化,计算得到挤出破坏模型的上限解,进而研究了摩擦角和相对埋深对局部失稳比的影响。比较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得出的局部失稳比结果。最后,将获得的被动极限支护压力与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新的挤出破坏机理为极限支护压力提供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H型钢剖分T型钢压杆在压力作用下,屈曲性能有如下特点:一是当沿形心纵轴受压而绕对称轴屈曲时杆件将发生弯扭变形;二是当沿剪切中心轴受压而绕对称轴屈曲时弯曲变形与扭转变形不再耦合。因此,形心受压时的屈曲荷载低于剪切中心受压时的屈曲荷载,上述结论对理想压杆是适用的。然而,对于工程中具有初弯曲、初偏心以及残余应力的剖分T型钢压杆而言,将压力由形心轴移至剪切中心轴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能力会降低,采用有限元建模计算剖分T型钢压杆承载力的分析结果也可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已有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给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中钢管不出现局部屈曲时的最大宽厚比限值,同时提出大宽厚比下矩形钢管混凝土中考虑钢管屈曲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轴压中长柱的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简化计算结果和大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用试验结果验证了简化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同时,采用CECS、DBJ、EC4、LFRD及AIJ规程计算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并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欧洲EC4规程、DBJ规程及简化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所提出的简化计算公式不仅适用于普通宽厚比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且适用于大宽厚比下考虑局部屈曲时承载力计算,实现了普通壁厚和薄壁矩形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T形截面压杆的腹板局部屈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对T形截面压杆腹板高厚比的限值规定得过严,影响剖分T型钢的推广应用。分析表明:T形截面压杆板件相关屈曲的临界应力等同于杆件绕剪心轴扭转屈曲的临界应力。当杆件满足弯扭屈曲验算要求后,一般无须再对局部稳定进行验算.但是,高厚比很大的硬板也有可能单独屈曲,因而仍然需要对腹板高厚比加以限制。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此外,还对T形截面压弯构件的腹板稳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侧刚度与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建筑》2015,(8)
为了便于计算V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的层间侧移与耗能连梁转角,更好地理解V形偏心支撑受力特点,基于结构力学基本假定,给出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耗能连梁剪力和支撑轴力计算式;依据侧向位移拆分原则,利用连梁剪力和支撑轴力表达式,推导出V形偏心支撑结构的弹性抗侧刚度,通过30个算例对比说明,抗侧刚度算式有较高的精度;在V形偏心支撑结构弹性内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比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支撑杆件的设计提出新的建议;基于虚功原理和小变形假定:当已知外力分布时,依据偏心支撑达到极限状态时的典型屈服机制,推导出V形偏心支撑极限承载力算式,利用SAP 2000对10层算例进行推覆分析,验证极限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19.
双相不锈钢材料的成功研发有效地克服了普通不锈钢初始材料成本偏高的缺点,使不锈钢在结构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大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学者的注意。利用国际上最新发表的有关双相不锈钢UNS 32101/EN1.4162空心截面梁的试验资料,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构件材料强度、宽厚比及高宽比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现有Eurocode 3:Part 1—4中第3类受弯截面承载力设计公式不能准确计算此型号双相不锈钢梁的抗弯承载力,且已有的宽厚比限值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