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求解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浓度的问题,对传统的混油浓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龙贝格积分公式计算混油浓度的方法,用VisualC++编制了混油浓度模拟计算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油品顺序输送的混油浓度,此方法计算准确、累积误差小,为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特性的分析预测及混油浓度的计算提供了一个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成品油输油管线用顺序输送方式输送多种油品,其水力特性表现出与输送单一油品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工艺设计中合理地确定泵站布置、输油方式、配泵方式、调节方式,选定泵站工艺流程和自动控制方式等问题的基础.两种油品直接接触的顺序输送,其混油长度和混油本身质与量的特征等,都直接影响着对混油的分输和处理,关系着顺序输送条件下对油品质量的保证程度.本文根据汽油和轻柴油顺序输送工业性试验和实际输送的一些体会,对成品油顺序输送的水力特性和混油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原油管道顺序输送时产生混油的原理。详细叙述了顺序输送过程中计算混油量的方法,在理论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针对实际三化线输油管道进行混油段工艺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最后提出了关于彩南油和东疆0#原油在三化线顺序输送过程中关于混油分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同一条管道内成品油顺序输送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管道利用率,为了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混油量,分析了管道内不同油品的混油机理及分布规律,对混油段内油品平均密度及混油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混油控制措施,确保输送过程中油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从长输管道顺序输送中混油的产生机理、混油界面的检测及混油切割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顺序输送中混油量的控制措施、混油界面检测的描述和对混油量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混油量控制是个综合的过程,制定合理的输送方案和混油切割处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成品油质量,还可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武汉-信阳成品油管道混油全回掺,在简要介绍了该管道的基本情况及汽柴油顺序输送混油产生的原因和混油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混油长度和混油回掺量的分析研究和计算,得出在孝感站增设混油罐后在确保油品质量前提下正确的回掺量、孝感站与信阳站混油的分输比例以及两站的混油下载量和实现混油全回掺所需的纯油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可将孝感站作为混油顺序输送时的末站,且将本站下载的混油完全消化,安全高效运行和油品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盲支管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松  赵会军  王树立  张娟 《石油机械》2006,34(11):14-16,29
为分析研究顺序输送管道的混油问题,建立了有盲支管的顺序输送管道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混油段通过盲支管管段时的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实际算例给出混油段体积分数变化的图像和曲线。通过对有、无盲支管混油段体积分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盲支管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中间泵站、转油(分输)站对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成品油长距离管输通常采用油品顺序输送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混油问题,对油品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对影响混油量因素和对油品质量指标影响的分析,对减少混油量和混油掺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勇 《石油商技》2003,21(6):35-37
受价格、产地、炼制工艺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是解决输送不同种类原油问题的最佳方法,但产生的混油损失是管道企业面临的新课题.主要分析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混油损失,提出计算管路终端混油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成品油长输管道顺序输送时混油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管道设计和油品运输方案上采取措施可以减少混油,对混油段进行科学的切割也可以减少混油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处理混油以回掺的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11.
古城油田BQ10区块超稠油降粘集输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城BQ10区块超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掺热水降粘集输现场试验分析,提出并实施了污水回掺降粘集输工艺。由区块单元进行污水回掺,联合站进行集中处理说明,污水回参工艺优于掺稀油,更优于单纯掺热水降粘集输工艺;污回掺可有效利用热能进行二次做功,降低井口或干线回压,改善油井的出油状况,提高油井泵效,增加单井产油量;掺污管线并不会生堵管事故,使于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重油催化裂化MZCC技术的工艺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在多区协同控制新理念基础上的重油催化裂化MZCC(A Milti.Zone Cascade.Controlled FCC Process)技术,以优化油剂混合热量为工艺基础,提出了进料强返混、反应平流推进、产物超快分离及化学汽提的分区强化新方法。为了实施该技术,采用连续反应-再生提升管催化裂化中型试验装置,考察了强化油剂混合条件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对MZCC技术的工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再生催化剂温度,提高剂油比,在减少再生催化剂与原料接触温差的条件下提供适当的油剂混合热量,有利于提高提升管反应器内催化剂活性中心与原料的可接近性,强化烃分子与催化剂之间的热量和物质传递,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大分子烃类的裂化反应,在相同转化率下可大幅度减少干气的产率,获得更高的轻质油收率和液体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分稠油井和高含蜡井都存在原油粘度大、对温度敏感、含水低、产量低、距离计量间远等问题,造成生产井口回压大,严重影响油井生产。因此,对于这些稠油井以及高含蜡井只有掺热水降粘才能维持生产,但对于普通的三通式掺水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实现掺水降粘,而且还造成井口回压的增大。研究表明,利用Venti原理设计的射流掺水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该泵能大大降低油井井口回压、节约能源、实现稠油的加热与乳化双重降粘作用,而且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维护方便、成本低。现场试验还表明,安装射流掺水泵后,油井悬点载荷降低,油井产量增加。该设备还可应用于排污、排酸、解堵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型冷模实验,结合多种现代多相流测试技术,考察了FCC提升管内催化剂和原料油的流动、混合状况.通过引入4个新参数:射流相无量纲特征浓度(反映射流的扩散速度)、颗粒密度分布均匀性指标(反映催化剂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颗粒相返混比(反映催化剂颗粒的返混)和特征浓度剂油比(反映剂油的浓度"匹配"),定量比较了不同喷嘴出口射流速度对提升管内多相流场的影响.从优化提升管内油-剂流动、混合效果的角度出发,对进料雾化喷嘴的两个"外部矢量"进行了优化:一是喷嘴出口射流速度应控制在65~70 m/s,二是采用"气体内构件"来调控提升管内流场.工业应用的效果表明,进料雾化喷嘴"外部矢量"的优化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5.
新研制的NX-1型液压启动稠油泵克服了常规泵在抽稠油时,充满系数小、排液量少、泵效低的缺点,具有入泵阻力小,下行动力大等优点,可以实现泵内掺水,解决掺水压力不足的问题.介绍了该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特点.现场使用表明,该泵适用于所有的油井中,特别是对稠油、出砂、高油气比的油井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的若干再认识,以高油剂混合能量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为工艺基础,提出了进料强返混、反应平流推进、产物超快分离及化学汽提的分区协同控制新理念和实现分区协同控制反应的新技术.并且为实现高油剂混合能量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提出了新型反应器结构;同时对汽提段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与强化,提出了"化学汽提器"的概念.分区协同控制反应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轻质油收率和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为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压气井套管回接固井质量的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套管回接固井常出现的质量不佳和井口带压的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套管回接固井作业时应先泵入低黏、抗钙钻井液和大量冲洗液彻底冲刷套管壁,水泥浆中应加入膨胀剂和纤维,改善水泥石力学性能,确保水泥环与套管胶结质量。采用高能混浆设备配浆和井口憋压候凝,确保水泥浆密度均匀,防止水泥浆体积收缩、管柱膨胀和水泥环微环隙的形成。几口试验井的声波测井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行之有效,能够保证套管回接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垦东521油田油稠、开发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采取了稠油集输用掺污水加药降粘集输流程。实践证明,掺污水加药既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又可以有效地降低井口回压。并进行了一管多用、掺水站和接转站合建、稠油计量和注汽分配站合建、掺污水进行定量控制等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新型汽提式粗旋风分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目前常用的提升管出口粗旋风分离器的锥体下都增加一个汽提器,形成了新型汽提式粗旋风分离系统。通过汽提器的特殊结构布置,减少了反应后油气的向下返混,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汽提对粗族分离效率的影响,使引入汽提后的分离效率仍可保持在99%以上。采用特殊设计的气体引出方式,大大缩短了油气在沉降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型冷模实验,结合多种现代多相流测试技术,考察了FCC提升管内催化剂和原料油的流动、混合状况.通过引入4个新参数:射流相无量纲特征浓度(反映射流的扩散速度)、颗粒密度分布均匀性指标(反映催化剂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颗粒相返混比(反映催化剂颗粒的返混)和特征浓度剂油比(反映剂油的浓度"匹配"),定量比较了不同喷嘴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