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多年努力,我编辑的《北京火柴贴标图鉴》一书已经定稿。这本书中收集了北京火柴贴标(包括封标、卷标)171套共950枚火花,其中有丹凤、丹华和各时期在北京地区创建的火柴厂的火花和档案资料。多年来不少人对北京火柴厂的研究缺少丹凤火柴公司的资料,近期作者有幸找到了它的不少档案,我  相似文献   

2.
“火花”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集藏。自1877年于上海大马路一洞天(现南京路)开办“上海制造自来火局”使用“马牌”火柴商标以来,到本世纪马年的到来,在火花里真可谓当初一马当先,现在万马奔腾。下面推荐几套有关“马”的火花以供读者欣赏。 芜湖火柴厂早先出品的文物火花“敦煌壁画”(贴标)1套4枚,展现了古代战马、车,  相似文献   

3.
《火柴工业》1998年第2期刊载赵汝永先生文《企业形象与“公关火花”》中,赵先生认为“宾馆饭店火花”称为“公关火花”“更为贴切,也更具科学性”。但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4.
约从1988年开始,成都东方技术美学研究所,陆续为四川省(包括重庆市)的多家正规火柴厂代理设计、印制出笼了数量惊人的“火花”。这些纸片完全不用于火柴实物包装。  相似文献   

5.
把“火花”工作纳入行业的管理渠道,起始于1984年全国火柴协会成立以后,由火柴行业美术工作者、厂长、机关业务人员等为主体组成的火花组,在协会和各火柴企业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行业火花网络,建立了行业火花档案,举办了火花展  相似文献   

6.
李安 《火柴工业》2002,(2):22-23
以火柴造型为主体图案的火花。集花界称之为“火柴火”。由于它将火柴火花永不分家的关系完好地体现出来了。因而倍受集花者喜爱,成了不少火花迷主攻的目标。 集花伊始,我便格外注重“火柴火”,并以最大的努力收集之,收获还算不小。除了自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的火柴工业创始于1904年的丹凤火柴公司。1935年以后虽然出现过十几家火柴厂,但只有丹凤公司延续了下来,历经坎坷和几次改制更名,演变成后来的“北京火柴厂”,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 据资料,1949年以前,北平地区有丹华(即原“丹凤”)、厚生、永立、华兴、南洋、三阳和燕京7家火柴厂,1949年1月北平解放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火花组由安阳迁回至南京后,按照协会领导关于“思想要解放,打破原来的状况,要发挥好火柴企业和民间两方面的积极性,走行业内外共同发展火花的路子”的指示精神,对火花组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补充,除火柴行业内的人员外,还吸收了数名火花收藏界知名人士,使火花组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更有利于火花设计、制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1827年,英国克里夫兰郡的史托克登公司推出的“约翰·华克”牌火花,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花。这枚火花,是为表彰约翰·华克率先研制出摩擦火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才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将他的肖像印在火花上的。因而,可以说“约  相似文献   

10.
在火花世界中,“广告火柴”颇多,几乎每家火柴厂都生产过,涉入到工业产品和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范畴,其内容丰富多彩,可是“火柴广告”是为火柴而作广告,不多见,可谓是凤毛麟角,没有引起收藏者的注意,因而也许会产生陌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火柴商标,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那个时代的政治烙印。作为一种政治产物,在中国火柴商标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文北大革命期间发行使用的火花都称为“文革火花”吗?从一些火花刊物或交流目录中,发现大多持肯定态度,并以此界定。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不揣冒昧提出。  相似文献   

12.
火花,也称火柴盒贴画,是人们对火柴商标的爱称与雅称。也可以说是火柴行业与火花收藏界约定俗成和大家认同的,对火柴盒贴画的称谓。“火花”作为依附于火柴产品的商标,随着火柴进入千家万户。由于火花的题材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宣传产品和美化包装,人们在火柴外盒(传统的火柴为木质外盒)上贴了“招牌”,上面印有生产厂家厂名和注册商标,并配以各种图案。大家称此“招牌”为盒贴,就是我们熟知的贴标火花。 百余年来,随着火柴需求量的加大,火柴产量相应增加,火花的品种也十分繁多,其款式日益新颖,画面题材十分广泛,真是方寸之地,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4.
近日接花友寄来天水火柴厂“为人民服务”书式条标火花一枚(见图)。此属文革时期生产使用的商标。这枚全纸火柴的特定历史背景是:它在木材十分紧张的年代,为节约木材,当时各火柴厂纷纷研制以纸代木或以草代木的全纸火柴,用来完成计划,保障供应。  相似文献   

15.
据近代工业史料记载,现代火柴1827年发明于欧洲,1865年前后中国有进口火柴的海关记录。第一家民族火柴工厂创建于上海,厂名上海自来火局,是上海火花收藏者黄振炳查阅工商史料和《申报》报道所证实,将中国火柴工业的创业史从原来的1879年,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关于火花、伪花、商品花的讨论曾在国内火柴行业和收藏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讨论对繁荣火花创作、促进火花发行、提高集花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规范和推动作用。最近,由于“礼品火花”的面世,在集花界、收藏界又引起了扬扬洒洒的议论,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既推陈出新又正本清源,将这一讨论引向深入,本刊将从本期起增辟“火花大家谈”专栏。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评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进而推动集花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省火柴行业技术例会在连云港市陇东火柴厂召开。会后主持人赠与会者每人一套《花果山》火花,并邀我们去离厂不远的花果山景区游览。途中导游侃侃而谈,我们边听介绍边兴致勃勃地经“南天门”,过“水帘洞”。由于这次到过孙悟空的“老家”,所以对《花果山》火花上那火眼金  相似文献   

18.
最近,开封出品了第一套体现个性化的 火花。经向中国日化协会火柴分会火花组备 案,批准编号为2003-33署名汴梁火柴出品 的这套火花为16×1,尺寸为44×56毫米,主 题内容是纪念电影演员赵抒音女士。  相似文献   

19.
火花,目前通常的解释是“火柴盒上的商标贴画”。很多解释虽有出入,但不管何种解释,其中:“火柴”二字是少不了的,这种解释到了今天,已大大地限制了火花的收藏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火花的载体——火柴,无可奈何地因市场逐步淘汰,使火花也将随之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1944年3月,当时只有15岁的我进入了上海正明火柴厂当学徒(童工)。从此开始了我一辈子从事火柴工作的生涯,也从此开始了我近60年集有6万多枚火花的收集经历。 一天,我在工厂发放糊火柴盒材料处的门外地上,见有几枚散落在地的“一字”牌火柴商标,便随手拾了起来并把它们夹在书本里,这就是我最早收集到的火花。又有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