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参酶解产物的分离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海参酶解产物中分离制备海参肽.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作用。采用超滤、冷冻干燥方法分离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海参肽;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研究海参肽的抗氧化活性;经Sephadex G-25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抗氧化海参肽进行进一步分离。结果表明,分子质量在1000~3000u的海参肽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V_E,其再经Sephadex G-25分离得到海参肽Ⅰ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56.3%(1mg/mL),海参肽Ⅰ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将分离得到2个海参多肽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卵白蛋白酶解液中分离抗氧化肽.方法:通过超滤、离子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卵白蛋白酶解液中分离制备抗氧化肽,用电喷雾质谱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分离纯化获得抗氧化能力较强的3个肽:OPQ3-1、OPQ3-2和OPQ3-4,分别是源于鸡蛋卵白蛋白第115~117氨基酸残基(Pro-Glu-Tyr),分子质量408.14 Da;第245~248氨基酸残基(Leu-Pro-Asp-Glu),分子质量473.19 Da;第148~150氨基酸残基(Trp-Val-Glu),分子质量433.18 Da.结论:卵白蛋白经胃蛋白酶水解获得抗氧化多肽.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解法以鸡肉为原料进行鸡肉蛋白多肽的制备,通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混合多肽进行不同分子质量片断的分离,确定最优的分离填料为G25、洗脱液为乙醇-水,在此条件下,分子质量<1 000 u的组分通过分离富集含量可达100%、分子质量>5 000 u的组分含量达78%、分子质量1 000~5 000 u的组分含量达70%。通过感官评价、电子舌分析发现,不同分子质量片段多肽提供的风味侧重点不同,分子质量<1 000 u的多肽热反应产物在醇厚感、嗜好性方面最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对该肽段进一步纯化与鉴定,找到其中5条呈味肽,并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经感官评价验证其呈味功能,发现在清水评价中,合成的5条多肽呈味效果以酸、甜、鲜味为主;在鸡粉溶液加香评价中,呈现鲜味最强的多肽为γ-L-Glu-L-Glu和γ-L-Glu-L-Val-Gly;呈现醇厚感最强的多肽为L-GSH。  相似文献   

4.
硒在富硒灵芝中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深化富硒灵芝的基础研究,指导富硒灵芝的生产与应用,以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灵芝子实体为试样,系统地研究了硒在富硒灵芝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富硒灵芝子实体中81.71%~87.92%的硒是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并主要与子实体中的蛋白结合(蛋白硒占总硒的56.0%~61.2%);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是灵芝结合硒的主要蛋白,总结合硒量占蛋白硒的75.2%~79.2%。按照结合硒量的多少,硒在蛋白中的分布依次为:水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此外,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富硒灵芝子实体中的含硒蛋白组分,并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对蛋白或多肽条带按分子质量段切割进行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分辨出的13条蛋白条带中,分子质量在8.709~142.53kDa的蛋白或多肽均结合了不同程度的硒,但硒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不超过16kDa的蛋白或多肽中。  相似文献   

5.
牦牛乳硬质干酪苦味肽的分离与特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雪梅  张炎  杨敏  梁琪 《食品科学》2016,37(15):160-164
为了探究牦牛乳硬质干酪中苦味肽组成特征,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苦味肽,通过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其分离的苦味较强组分进行特征鉴定。结果表明:经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得到3 个不同分子质量的组分,组分Ⅱ具有明显苦味。LC-MS/MS鉴定出组分Ⅱ中存在14 种苦味肽,主要为氨基酸残基数目7~17 个、分子质量小于2 000 D的小肽,苦味肽序列中存在的疏水性氨基酸主要有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800~1 500 D苦味肽占64.29%,源自β-酪蛋白(β-casein,β-CN)降解产物的苦味肽占92.86%。因此,干酪成熟过程中源自β-CN的具有较强疏水性、分子质量小于2 000 D的混合多肽的积累可能对干酪苦味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牛骨胶原蛋白源抑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牛骨胶原蛋白经中性蛋白酶水解,采用超滤技术和凝胶层析技术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借助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抑菌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超滤分离后,分子质量小于10kD的组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Sephadex G-25柱分离得到的峰Ⅰ和峰Ⅳ组分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峰Ⅰ组分中含有的多肽种类多,分子质量集中在850~1550D之间.峰Ⅳ组分含有的多肽种类较少,分子质量集中在700~900D之间.  相似文献   

7.
分离纯化长裙竹荪子实体多肽,对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分子排阻色谱分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获得长裙竹荪子实体多肽。通过自由基清除作用,评估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活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评价长裙竹荪多肽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长裙竹荪多肽得率为0.59%,该多肽具有优良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P<0.05)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特别是能够迅速促进信息递质NO的分泌和Toll样受体的表达。因此,长裙竹荪多肽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免疫调节药物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从菜籽饼粕中分离纯化多肽,并验证其抗肿瘤活性.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获得菜籽饼粕总蛋白,通过碱性蛋白酶水解提取菜籽饼粕总多肽,连用分子排阻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获得菜籽饼粕多肽(RMP).通过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评价RMP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显示:RMP由8个氨基酸组成,序列为Asp-Val-Phe-Va...  相似文献   

9.
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松仁清蛋白制备高抗氧化活性肽,通过超滤、SephadexG-25、SephadexG-15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经筛选获得高抗氧化活性肽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FFPY)和酪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YLPF),分子质量分别为572.67 Da和538.65 Da。对FFPY和YLPF进行固相合成,纯度达到99.16%和99.91%,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为7 329.63 μmol/g和2 835.47 μmol/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季豆叶富硒蛋白(SPK)为材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酶解条件,利用超滤截流不同分子质量(10、5、1 kDa)的酶解液得到多肽,并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底物添加量3%(以超纯水质量计)、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50℃、加酶量3%(以SPK质量计)、pH 9.5的条件下,水解度为12.74%±1.12%。当四季豆叶富硒多肽质量浓度为0.5~3.0 mg/mL时,低分子质量(<1 kDa)组分多肽的抗氧化能力总体上优于其他3组组分多肽(>10、5~10、1~5 kDa)。  相似文献   

11.
风干武昌鱼中鲜味肽的分离纯化及二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舌测定鲜味,超纳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风干武昌鱼中分离纯化出纯度均一的鲜味肽,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鲜味肽的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和二级结构,探讨鲜味肽结构与风味的关系。结果显示:从风干武昌鱼中纯化得到了一种鲜味较强的肽P2a-2,其分子质量为1 304.59 Da。P2a-2的鲜味氨基酸谷氨酸(21.97%)、甘氨酸(10.67%)和丙氨酸(9.51%)比例较高,且助味氨基酸组氨酸的比例最高(27.54%),β-转角为主要的二级结构(90.16%),推断P2a-2呈现较佳鲜味与其高含量的鲜味氨基酸和β-转角相关。  相似文献   

12.
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 of indigenous enzymes and enzymes from starter bacteria to proteolysis in fermented sausage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proteolytic changes occurring in sausages resulting from the presence of a proteolytic strain of Staphylococcus carnosus, i.e. S. carnosus MC 1 to the proteolytic changes occurring in control sausages containing glucono-δ-lactone (GDL) and an antibiotic mixture. Proteolysis was quantified by assaying for non-protein nitrogen (NPN) and free amino acids.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d 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 were used to qualitatively assess the proteolytic changes in the sarcoplasmic and myofibrillar proteins as ripening progres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NPN and free amino acids increased in both sausages initially, but subsequently decreased towards the end of ripening in sausages inoculated with the starter culture. SDS-PAGE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of proteolysis of sarcoplasmic proteins in both sausages, while of the two sausage types; the S. carnosus MC 1 inoculated sausages exhibited the most intense degradation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 especially myosin and actin. RP-HPLC profiles of 2% trichloroacetic acid (TCA)-soluble peptides for the two sausage types were similar, with the production of numerous hydrophilic peptides.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and sequence homology with proteins of known primary structure showed that six of the TCA-soluble peptides were released from the sarcoplasmic (myoglobin and creatine kinase) and myofibrillar (troponin-I, troponin-T and myosin light chain-2) proteins. In addition, the initial degradation of sarcoplasmic proteins was due to the activity of indigenous proteinases, while both indigenous and bacterial enzymes contributed to the initial degradation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 Furthermore, indigenous enzym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lease of TCA-soluble peptides, which, were further hydrolysed by bacterial enzymes.  相似文献   

13.
鸡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慧  许时婴 《食品科学》2007,28(4):148-152
本文以鸡关节软骨为原料制备Ⅱ型胶原。在酸性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胃蛋白酶酶解鸡关节软骨Ⅱ型胶原三股螺旋链的端肽,使Ⅱ型胶原由不溶性转变为可溶性,研究底物粘度随酶解时间的变化,确定最佳的酶浓度及酶解时间。采用DEAE-Sephalose CL 6B离子交换柱和去离子水重复洗涤两种方法对酶解样品进行纯化制得Ⅱ型胶原,研究表明,胃蛋白酶最适添加浓度1%(W/W),最佳酶解时间24h。两种纯化方法的Ⅱ型胶原提取率分别为67%和81%。SDS-PAGE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成分分析及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证实了由鸡关节软骨所制备的Ⅱ型胶原具有较高纯度。  相似文献   

14.
乌苏拉  张晖 《中国油脂》2012,37(2):26-30
以玉米蛋白为原料,主要研究了通过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制备的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玉米蛋白经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后水解度为11.43%,体外实验该水解度下的玉米蛋白水解物结合胆汁酸的能力较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 000~180 Da之间,水解物中有高含量的疏水性氨基酸残留。玉米蛋白水解物持水性为2.95 mL/g,持油性为2.13 mL/g,乳化性为49.96 mL/g,起泡性为126%。玉米蛋白水解物经Sephadex G-15、RP-HPLC分离纯化,对含量最高的组分F2,用MALDI-TOF/TOF MS/MS方法进行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4.2 Da,氨基酸组成为脯氨酸-谷氨酰胺。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利用凡纳滨对虾蛋白质,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进行蛋白分离,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定分子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总蛋白为(19.72±0.08)g/100g湿重,其中盐溶蛋白64.30%、水溶性蛋白25.00%、基质蛋白5.78%、非蛋白氮4.92%;凡纳滨对虾各蛋白氨基酸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类似;SDS-PAGE电泳显示,凡纳滨对虾基质蛋白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宽,集中在200~19ku,盐溶蛋白分子量集中在200~45ku,水溶性蛋白分子量集中在80~27ku。  相似文献   

16.
以鸡胸软骨为原料制备软骨粉,采用盐酸胍溶解去除非胶原成分后,添加胃蛋白酶酶解提取软骨粉II 型胶原。SDS-PAGE 电泳和RP-HPLC 色谱证实了所提取的软骨粉II 型胶原具有较高的纯度。氨基酸组成分析、紫外吸收光谱、FT-IR 谱图、圆二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测定结果表明软骨粉II 型胶原保持天然构象,结构没有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罗非鱼肌肉蛋白组分(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基质蛋白)进行酶解,研究罗非鱼不同蛋白组分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超滤、凝胶过滤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高活性肌浆蛋白组分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对纯化后的抗氧化肽氨基酸组成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肌浆蛋白酶解物(tilapia sarcoplasmi...  相似文献   

18.
测定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基本成分、单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及其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的含量,并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8.22%;葡萄糖含量最高,为258.04 mg/g;17种脂肪酸被检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5.91%、28.46%和24.50%;游离氨基酸共检出29种,其中Tyr和Ala含量较高,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3.37%和12.69%;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8%,其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71.88、69.93、64.52、19.73和50.05。灰褐牛肝菌富含Mg、Fe、Zn、Cu,同时有毒元素Cd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中清蛋白含量最高,占总蛋白的65.62%,但其Cd含量较高,占总Cd量的38.79%。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主要在40 k D,差异热量扫描分析表明其热变性温度分别为125.04℃和75.04℃。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营养价值较高,但是由于Cd元素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酱油上清液为对照,以过滤-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了酱油渣。首先,对比研究了酱油渣的常规理化指标。其次,以SDS-PAGE、MALDI-TOF/TOF MS和HPLC法对酱油渣和酱油上清中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来源与种类及氨基酸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酱油渣(湿渣)主要由15.98%的碳水化合物、10.19%的蛋白质、10.10%的食盐和59.50%的水分组成。SDS-PAGE和MALDI-TOF/TOF MS分析结果显示酱油渣蛋白质主要由分子量约为19.3 kDa(a, 59.40%)、31.8 kDa(b, 12.91%)和12.3 kDa(c, 27.69%)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经质谱鉴定分子量为19.3 kDa的多肽(a)为Glycinin G4亚基碱性端B3。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相比,酱油渣蛋白质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和平均疏水值明显高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上述差异是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主要特征,也是酱油渣蛋白质水溶性差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粉葛多糖(Puerariae thomsonii Radix polysaccharide, PRP)对植物乳杆菌P9的促生长代谢作用, 评价其益生作用。方法 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PRP液体培养基并接种P9, 检测发酵液OD600值和pH, 考察PRP对P9增殖的影响及P9产酸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进一步分析添加PRP后, P9发酵液中有机酸、糖类代谢产物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添加PRP后, P9发酵液OD600升高, pH下降, MRS+3.00% PRP组达到极值, OD600为3.25, pH为3.56, 表明PRP能促进P9生长且产生了更多的酸性代谢产物, 有机酸测定进一步表明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乳酸、甲酸、丙酸均升高, 且产生了蜜二糖、水苏糖、棉子糖3种有益的糖类降解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MRS+3.00% PRP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 分别为60.88%和97.41%, 较MRS组分别提高9.29%、29.84%; 各组别还原能力与PRP质量分数呈正比, 表明添加PRP后, P9发酵液抗氧化活性增强。结论 综上推测PRP具有益生作用, 经与P9培养后, 发酵液抗氧化活性增强, 为PRP作为益生元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