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气冷吹膜 聚丙烯吹膜传统上采用“水冷吹膜法”生产,膜泡是以“下吹”方式,及用冷却水直接与膜泡外层接触,以达至冷却成形。但PP水冷吹膜法,其生产效率较低,且改变薄膜宽度时,须更换水环一费时费力,故PP水冷吹膜逐渐不受业者重视,其产量逐渐减少,有被流延聚丙烯薄膜(CPP)完全取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包装》2008,28(1):122-122
德国一家公司推出的可进行生物降解的Bio—Flex467F聚乳酸/聚酯共混物,可进行薄膜加工。利用聚乙烯现有的吹膜加工设备。无需对设备的螺杆、口模或牵引装置进行任何的调整。同HDPE薄膜比较,新品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好的伸长性能,同时具有高的透明性和柔滑感。适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薄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包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单层薄膜由于性能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物品发展对包装的要求渐渐淡出消费市场。而共挤吹膜设备生产的共挤膜因其综合性能高,可用于生产的树脂种类多且防护性能优良,加工成本降低,越来越受到广大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共挤薄膜在生产过程中会在薄膜生产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和垂直方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受到拉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包装》2008,28(3):119-119
DSM公司的一种新型高产率PA6挤出树脂据说能为包装用多种厚度规格的流延薄膜提供较宽的加工窗口。AKulonXP能给优化多层薄膜的厚度率提供更大的熔体强度和更好的吹膜膜泡稳定性,这种透明的材料可印刷和热成型。目标市场包括食品、药品和农产品的包装。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FFS袋用吹塑薄膜产品的用途;重点根据国内外现有装置的生产特点,阐述了生产工艺和性能指标,并对国产吹膜设备和进口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最后简述了投资建设FFS袋用吹塑薄膜装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于希明 《塑料包装》1999,9(4):55-57
一种壁龛式的双炮吹膜加工方法满足了专业的高范围的食品和非食品包装,在欧洲和北美对其关注正在增加。双泪薄膜挤出与层会薄膜和取向流延膜的加工方法竞争,可提供具有精确收缩特性的高透明度双取向的多层PP或PE薄膜。其基本工艺包含最初的熔体技出、吹塑、水管状冷却,然后加热至树脂的熔体温度下和加强展平、取向,通过加强展平以及不同的压辊和引出装置获得。然后薄膜退火,退火通常用红外加热器。双泪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领域:如处理肉皮,包裹鲜肉、奶酪和鱼,专业磁带,大体积消费品的装饰印刷包裹和用于消费品项目如烟草、C…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垂直定向交叉复合薄膜和螺旋定向交叉复合薄膜为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吹膜法一次成型定向交叉复合薄膜技术,并对定向交叉复合薄膜吹塑成型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塑料包装》2011,(1):64-64
德国莱芬豪舍·凯孚尔挤出公司在2010K展推出了9层吹膜系统EVOLUTION。这一吹膜系统的中心是挤出机和吹膜模头的组合。该系统的优点之一是吹膜模头的设计,可以加工目前行业中众多常用配方。此外,薄膜的冷却单元,经过重新设计并可适应阻隔膜生产的特别要求,使生产阻隔膜的产量可以达到曾经是生产聚乙烯才能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氧化锌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制备ZnO薄膜的常见方法和影响薄膜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已在Si衬底上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央求地制备出C轴取向高度一致的ZnO薄膜。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醇改性及吹膜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改性及吹膜技术。经改性剂改性前后的I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剂与PVA分子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较强的分子复合键。改性PVA塑化温度的研究表明,醇解度为88%的PVA,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塑化温度升高。醇解度升高时,PVA塑化性能下降;改性剂用量增加,塑化温度下降。吹膜工艺研究表明,成膜助剂的加入能明显改善改性PFA的加工流动性,PVA膜对冷却效果要求较高,吹膜后的热定型处理能降低其吸湿性,延长水溶时间。  相似文献   

11.
温度传感功能薄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温度信息获取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温度传感器超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追切,薄膜传感器的出现满足这一要求。薄膜温度传感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特点、种类、应用、测温机理、膜系及其主要制备工艺等,并探讨了薄膜热敏电阻、薄膜热电偶的标定方法,最后论述了温度传感功能薄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薄膜内应力的起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薄膜内应力的存在是薄膜生产、制备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应力的产生与薄膜的成核、生长以及微观结构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提出的各种有关应力起源的理论模型,并对磁控溅射Co-Cr和Gd-Fe二元合金薄膜的应力产生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的共混物,采用DSC、电子拉伸机、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对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界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DSC结果显示共混物为部分相容体系。扫描电镜照片显示PHBv分散相均匀分散在PPC基体中。共混物薄膜的力学性能较PPC有大幅增强。纯PPC吹膜性能不稳定,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差,而PPC/PHBv共混物吹膜性能稳定,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的膜材料,在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龚朝阳  罗学涛  张颖  程璇  张莹 《真空》2006,43(5):19-22
复合薄膜材料由于具有传统复合材料和薄膜材料两者的优点,正成为复合材料的重要分支而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它可以把各层薄膜材料的优异性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各自的弱点,达到特定的应用目的。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十年来复合薄膜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层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常用表征手段并总结了目前复合薄膜材料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以忧  杨乃恒 《真空》1991,(1):37-46
本文对金刚石薄膜的性能、应用,金刚石薄膜的合成方法以及薄膜样品的表征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根据金刚石薄膜研究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俊德  范本惠 《真空》1991,(6):1-10
本文概述了最近十年来国外合成立方氨化硼薄膜的各种方法,指出了各种沉积技术的特点,并给出了试验条件、影响因素及合成立方氮化硼薄膜的红外吸收波谱.  相似文献   

17.
对聚乳酸(PLA)在挤出吹塑薄膜成型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吹膜冷却过程中膜厚方向(径向)和机器方向(轴向)的温度场分布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用Matlab数学软件模拟了PLA在吹膜冷却过程中的一维温度场。结果表明:在口模出口附近,PLA薄膜内外表面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故在吹膜冷却过程中,膜厚方向的热传导必须给予考虑,只有在冻结线附近才可以忽略不计;由于空气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在薄膜外表面进行,因此,吹膜过程的传热主要发生在薄膜外表面;冷空气流量对冻结线高度(FLH)有重要影响,通过模型计算,可以控制FLH,从而实现对薄膜性能和产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制备ZnO薄膜的常见方法和影响薄膜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已在Si衬底上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出C轴取向高度一致的ZnO薄膜  相似文献   

19.
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涎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有单层流涎和多层共挤流涎两种方式。与吹膜相比,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的透明性、光泽性、厚度均匀性等都极为出色。同时,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都极为方便,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用品、纺织品、鲜花、日用品的包装。  相似文献   

20.
纳米Si薄膜的结构及压阻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HREM及STM技术检测了纳米Si薄膜的微结构,纳米Si薄膜由大量的细微Si晶粒以及大量的晶粒间界面区组成,这一特殊的结构造成纳米Si薄膜具有较大的压阻效应及较高氢含量,本文分析讨论了薄膜微结构对其压阻效应的作用,并认为纳米Si薄膜材料将是一种理想的传感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