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论锌系磷化膜的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举鸿 《表面技术》1998,27(2):29-30
通过SEM对站系磷化成膜过程的观察,分析槽液化学成分、处理工艺、温度、槽液搅拌对磷化结晶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关于磷化膜的耐蚀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提高耐蚀性的锌系磷化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实验确定了一组锌系磷化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着重讨论了在磷化液中加入促进剂、催化剂以及NO_2~-、金属离子,使得金属磷化膜的耐蚀性质得以提高.CuSO_4点滴试验时间可达200s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耐蚀性,在磷酸二氢铵和高锰酸钾组成的磷化液中加入酒石酸钾钠,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分别对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元素进行观察和测试,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对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酒石酸钾钠加入到磷化液中以后,磷化膜表面的微裂纹数量明显减少,表面更加平整、致密,膜电阻和电荷转移阻力明显增大,减少了腐蚀介质渗入到基体的通道,增大了腐蚀性离子的迁移阻力。同时,磷化膜中Mn、O和P等元素含量的增加,磷化膜中含有更多镁的磷酸盐和锰的氧化物,使磷化膜的耐蚀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宝明  陈靖芯 《表面技术》1995,24(2):21-24,20
在常温磷化膜的研制过程中,用4X型显微镜对各种膜层进行了组织形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通常有八种因素影响常温磷化膜的形成、外观、膜重以及耐蚀性等。通过对膜层性能及形貌研究得知,对常温磷化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可使覆膜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钙系磷化液的磷化温度及时间对磷化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在不同磷化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对AZ31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镁合金表面钙系磷化膜呈花瓣状结晶生长,其主要成分为CaHPO_4·2H_2O。随着磷化时间的增加,磷化膜的厚度不断增加,但磷化时间过长使得磷化膜的平整度有所下降。极化曲线测试分析表明,磷化时间为30 min时,腐蚀电位与极化电阻最大,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此时磷化膜耐蚀性最佳。当磷化温度为30℃时,磷化膜致密性最好,磷化膜的结晶度及覆盖能力在磷化温度为30℃时达到最佳。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磷化温度为30℃时的磷化膜极化电阻最大,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耐蚀性最优。结论磷化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0℃时所得磷化膜的质量最好,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7.
8.
钢表面磷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工艺条件下磷化处理的试样进行耐盐雾腐蚀试验以区别优劣。根据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光衍射仪等的显微分析,揭示了磷化膜耐蚀与否的主要因素,为制订优化的磷化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硝酸铈处理对磷化膜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碧兰  卢锦堂 《表面技术》2010,39(4):47-49,64
为了发挥磷化膜和铈盐膜的优势,采用硝酸铈前处理或硝酸铈后处理对热镀锌层上的磷化膜进行改进,通过SEM,EDS,NSS和Tafel极化研究了硝酸铈改进磷化膜的显微组织和耐蚀性,并与铬酸盐钝化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硝酸铈前处理或后处理改进磷化膜均为含P,O,Ce和Zn化合物的复合膜,基本上克服了单一膜层的缺陷,使得复合膜的耐蚀性明显增强;硝酸铈后处理改进复合膜的耐蚀性优于铬酸盐钝化膜,有望成为高毒性铬酸盐钝化膜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锌锰系磷化膜硅酸钠封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成强  刘新院  陈梨  程涛  郝建军 《表面技术》2012,41(3):84-86,104
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了硅酸钠浓度、添加剂以及封闭时间、封闭温度等对磷化膜封闭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封闭工艺。采用加速腐蚀实验方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将硅酸盐封闭的效果与铬酸盐封闭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封闭机理。结果表明:硅酸钠封闭后,磷化膜中性盐雾试验(NSS)24h未见腐蚀,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明显降低;硅酸钠封闭是通过形成硅酸盐沉淀封闭磷化膜的微小凹陷处,从而提高磷化膜耐蚀性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是一种高耐蚀磷化工艺,借助金相显微镜和SEM对磷化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磷化工艺参数为:磷酸二氢锌70 g/L,马日夫盐30 g/L,硝酸锌40 g/L,柠檬酸铵2 g/L,硝酸镍1 g/L,磷化温度65℃,磷化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表面改性处理来减小镍离子溢出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同时提高其力学及生物性能。方法采用超声磷化技术在镍钛合金表面制备磷化膜,研究磷化时间对NiTi合金表面磷化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摩擦磨损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表层的形貌、结构、成分、耐腐蚀性、耐磨性、生物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超声磷化最优磷化时间为1 h,生成的磷化膜均匀、致密、完整,呈细小短棒状,其厚度约为17.5μm,自腐蚀电位由基材的-0.72 V提高到-0.3229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2个数量级,摩擦系数稳定在0.12左右,相比于基材的0.50,降低了很多。磷化膜浸泡在SBF中30天后,成功吸附了细小、均匀、致密的类羟基磷灰石。结论超声磷化处理能明显改善镍钛合金的耐蚀性能、耐磨性能以及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8MnVS6非调质钢在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01~5 s-1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曲线。根据经典应力-位错关系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分别对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两阶段建立流动应力模型,然后统一表示为完整的38MnVS6非调质钢高温奥氏体流动应力模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模型中各参数。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可以用于38MnVS6非调质钢热锻造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pH值、温度以及不同浓度臭氧等因素对碳钢表面形成磷化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钢片在臭氧溶解量为0.82~1.62 mg/L,pH值为2.75~2.80的磷化液中,42~45℃处理5 min获得的磷化膜层致密呈暗灰色,膜重>5.90 g/m2,经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表明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涂技术,在热镀锌(HDG)钢板表面制备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膜。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硅烷膜在3.50%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用SEM研究存在硅烷膜的镀锌钢在腐蚀前后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形成硅烷膜的镀锌钢在3.50%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到2.434×10^-8A·cm^-1自腐蚀电位正移。经SEM测试表明,硅烷膜在腐蚀前后的形貌几乎不变,耐蚀性能明显优于空白样镀锌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冷轧钢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和硅烷化处理,应用极化曲线、硫酸铜点滴和盐水全浸泡测试其耐蚀性能,并对其与有机涂层间的结合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硅烷化处理形成的硅烷膜耐蚀性能及与有机涂层间的结合力明显优于未处理的磷化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磷化膜的结构较为疏松,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表面致密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硅锰钼系转化膜的新工艺,获得性能优良的膜层。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工艺条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成膜过程,采用盐雾实验检验膜层的耐蚀性能,采用划格法测试附着力,采用测厚仪测量膜厚,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结果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二氢锰2.0 g/L,钼酸钠4 g/L,单宁酸0.4 g/L,氟化钠1.6 g/L,氟硅酸3 m L/L,p H=5,成膜时间8 min。所得转化膜均匀,呈非晶态,平均厚度为2.0μm,与基体的附着力达到0级。结论硅锰钼系转化膜的制备工艺中无促进剂亚硝酸钠,所得转化膜的厚度、耐腐蚀性及附着力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镀锌钢板表面有机硅烷钝化膜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龚利华  朱玉巧  程东亮 《表面技术》2011,40(1):34-36,85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镀锌钢板经单-BTESPT溶液处理、经添加铈盐的BTESPT溶液处理、先经y-APS预处理再经添加铈盐的BTESPT溶液处理所得3种有机硅烷钝化膜的耐蚀性.研究发现:有机硅烷成膜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铈盐,可通过其形成的三价和四价氧化物,修复单一硅烷膜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15CrMnMoVA钢磁控溅射镀铝防护层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15CrMnMoVA钢上镀覆一层纯铝防腐蚀薄膜。利用盐雾机、电化学测量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比基体和铝涂层样品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分析偏压、靶电流、沉积时间等因素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膜厚度为8.2μm的样品,铝膜层晶粒均匀,大小为1~2μm、膜/基界面平整、结合良好,其中基体与膜层界面处致密的过渡层对提高样品的耐腐蚀性作用显著;在中性盐雾气氛中,516h出现红锈;Al膜沉积时间为1h的样品,其自腐蚀电流比基体低2个数量级,达到icorr=-6.53×10-8 A,能有效提高基体的耐腐蚀性,膜层在中性盐雾腐蚀气氛下失效方式为逐层失效;薄膜沉积过程中,提高负偏压、靶电流和镀膜时间,均能提高膜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