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0年代铸渗工艺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回顾了90年代以来国内外铸渗工艺研究的新进展;对铸渗条件下的铸件表面合金化及材料表层复合进行了综合述评;分析了新近开发的一些改善效果的工艺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值和诉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V-EPC法铸渗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影响铸渗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采用正交实验对 1 6Mn钢表面进行了 Ni基合金 V- EPC法铸渗处理 ,从中确定出合理的工艺 ,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铸渗表面合金化要求铁水润湿合金化涂层、对工艺参数敏感等问题,以灰铸铁表面铸渗Al和Si为对象,研究了新型铸渗剂YB-1在不同工艺条件的助渗效果。结果表明:在1350-1410℃的冲天炉铁水和重力铸造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5%的YB-1的铸渗剂可克服铁水对涂层不润湿的影响,使厚度为10-50mm的试样获得了1-2mm的优质Al和Si表面合金化层,并具有优良的工艺鲁棒性。同时还对YB-1的助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消失模铸钢件表面合金化铸渗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干砂消失模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铸渗过程中钢液的传输进行了理论分析 ,对合金颗粒形成的孔道半径与铸渗量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给出了铸渗量与孔道半径的关系式 ;用正交试验对合金粉末的粒度和加入量、合金涂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考证 ,给出了最佳工艺配方 ,所获得的合金化层厚度可达 10mm以上。 相似文献
11.
铸渗熔铝铁埚及其抗高温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对熔铝铸铁坩埚高温氧化生长失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超重力场铸渗表面合金化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高铝、硅合金化表层的新型熔铝铸铁坩埚,探讨了铸渗铁埚的抗高温氧化生长机理。生产应用试验表明:铸渗铁埚的使用寿命是相同材质普通铸铁坩埚的3~4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铸渗工艺对高锰钢辙叉心轨进行表面强化,并对心轨表面形成的4~5 mm铸渗层进行了组织与性能分析。检测结果显示,铸渗层和基体均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表明铸渗工艺有助于高锰钢辙叉心轨表面和辙叉基体的强化。 相似文献
13.
14.
15.
铸渗涂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铸渗涂料中各组分以及浇注温度对合金层性能的影响,得出了铸渗涂料的最佳配比。采用铸渗工艺,能够在铸件受摩擦的特定部位形成可进行切削加工的耐磨层,层深都大于5mm,组织均为珠光体基体,A型石墨,10~15%分散的硬质相,其耐磨性较母材HT200提高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18.
铸渗表面耐磨复合层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运用铸渗理论,通过控制渗剂材料的组成,在铸钢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耐磨复合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层中的合金元素呈梯度分布,其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小块状、菊花状(Fe,Cr7)C3和弥散分布的细小石墨颗粒,在不同载荷的干滑动摩擦条件下,该复合层大大改善了铸钢件的表面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铸渗法制备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铸渗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铸渗温度场测试及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铸渗法制备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铸渗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物质流和能量流协调作用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基材为HT300,预置体为单一的WC颗粒时,预置体中的温度高于1281℃是获得理想铸渗层的必要条件,而当基材为HT300,预置体为WC和高碳铬铁混合颗粒时,要形成良好的铸渗层,HT300母液的渗透作用即物质流的传递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建立的铸渗物质流和能量流协调作用模型得出,要达到理想的铸渗效果,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作用缺一不可。但是如果将预置体中的高碳铬铁换成熔点较低、与WC颗粒润湿良好的物质,单独依靠间接能量流的作用可能也会形成理想的铸渗层。 相似文献
20.
材料表面铸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新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29(6)
本文在金属铸渗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述了这项技术在金属铸渗机理、铸渗工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还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