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引言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这个概念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首次提出社区这个概念的时候,是把具有熟悉、同情、信任、互相依赖和社会粘着等属性的传统人际关系特性的社会组织叫做“社区”。1917年,英国社会学家麦基文是这样来界定社区的:“说到社区,  相似文献   

2.
“社区”一词是舶来品,英文为community,意为社区、部落、团体、相对独立小社会、社区活动中心。“社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在1887年,由德国著名学者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提出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最早把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归入社会学,他于1928年对社区下的定义是:“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目前地震精准预报尚未过关的形势下,震前预防、震时与震后救灾等一套体系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自2000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地震局的防震减灾事业逐渐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地震安全城市"和"地震安全社区"的提出,更是开创了中国防震减灾史的先河,这很值得我们学习。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人群居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安全是城市稳定、社  相似文献   

4.
“社区”一词是舶来品,英为community,意为社区、部落、团体、相对独立小社会、社区活动中心。“社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在1887年,由德国名学滕尼斯在其作《社区与社会》中提出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最早把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归入社会学,他于1928年对社区下的定义是“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社区中国     
突然想到,"社区就是我们的家"这样的一句话,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虚妄和不真实。当然,这要建立在对于社区这个概念全面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上。作为一个舶来品,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指由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紧密、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而后,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等人后来又加上地域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一般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工作流动性加大,企业单位逐步不再承担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职能,使城市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与单位剥离,原来隐含在单位“福利”中的相关费用,现在装到了他们的口袋里。居住在同一地域的居民,只能以社区为单位,解决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问题。这样,居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更加紧密地与社区联系在一起。所以,一个城市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不以社区为依托。近年来,山东莱芜市以创建文明社区为载体,不断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何为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in Shanghai “社区消防”《Community Fire)这个概念渊发于70年代的发达国家。它的意思是依靠社区中的共同价值利益、行为规范和组织机构来开展消防工作。 Community这个名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的。《辞海》对该词的解释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的组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一定的地域2、有一定的人群;3.有一定的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4、有满足成员的物质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 1996年 3月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即使在大规模旧住区改建和新住区开发的今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仍被“住”的问题所困扰。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社区结构的差异,更主要的是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们面临的这种困扰同时包括纵向和横向层面的多重因素。表现在:住房的供需矛盾甚大,住宅建设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骤增  相似文献   

10.
李和平  付鹏 《世界建筑》2022,(11):26-27
从目前城市更新中社区品质提升所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地段特点、不同人群需求3个层级梳理当前社区更新面临的差异化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三层次六方面”的精准化更新思路,即在地域尺度评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地理环境特点,在地段尺度分析不同地段历史价值和片区空间功能,在小区尺度满足居民生活环境改善需求和精神文化追求。最后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探索精准化社区品质提升的方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社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社区的首要职能就是生活的组织职能,即社区要提供满足居民群体生存、发展需要的生活组织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如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等。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其各类设施的满足程度实现的。本文在国内外城市社会学及城市规划学对社区生活质量综合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社区设施可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所选社区的社区设施可获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社区设施可获性的居住社区规划与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外城市居住社区设施可获性研究及其在中国西安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社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社区的首要职能就是生活的组织职能,即社区要提供满足居民群体生存,发展需要的生活组织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如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等.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其各类设施的满足程度实现的.本文在国内外城市社会学及城市规划学对社区生活质量综合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社区设施可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所选社区的社区设施可获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社区设施可获性的居住社区规划与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社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社区”的基本含义是:在人们生活的一定区域中,由稳定生活的人群所组成的共同体。社区(Community)的中文起自1933年翻译的美国社会学论文,其含意是指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它区别  相似文献   

14.
闽南传统社区中的交往空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文章通过对计划性社交和随机性社交两种交往模式的调研,分析厦港片区和塔下村传统社区中的交往空间特点,认为兼容、动态的适应性调整策略是闽南传统交往空间融入现代生活的法宝,是提升社区活力和人群满意度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提出了多项应对政策和方法,我国现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以及养老社区三种主流养老模式。在三种养老模式的居住环境中,公共空间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空间,以老年人为主要使用人群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社区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综合性养老社区发展现在的总结,在分析老年人特征的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适宜性设计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因为震级小,人感觉不到。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多次,造成破坏的地震近千次。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震多发。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这些严重灾害主要是来白发生在城市或城市附近的地震。城市的基本组织体系是由城市社区组成的,城市社区是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由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城市防震减灾的许多工作都需要靠社区来完成。地震是一个社会敏感问题,现在大多数群众还是谈震色变。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应对地震突发灾害,建设安全社区,打造平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给我们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就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范围而言,主要是指经过规模调整后的城市居民委员会辖区。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关于城市的专述中,城市的概念是以农村为参照体来定义的。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区别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自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什么呢?社会学家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早期研究城市的学者中,斐迪南·滕尼斯在其名著《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中把农村和城市从结构意义上进行了理论分离。滕尼斯认为,“礼俗社会”一般指较小的乡镇地区,亲族街坊有共同的利益与目标,居民能为共同的目标合作,而结成高度“透明”和整合的社区;而城市社区是“法理社会”,个人主义使得亲族邻里的凝聚力不如“礼俗社会”,是“…  相似文献   

19.
徐晓燕 《华中建筑》2011,29(1):31-34
该文以目前现存单位社区在其嬗变过程中发生的城市供给空间模式转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单位作为就业地的核心作用依然有所体现,论文将其典型空间模式描述为"核心--外围圈层"结构,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这种嬗变中表现出的城市供给空间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化城市生活"空间结构.最...  相似文献   

20.
儿童友好社区和老年友好社区的发展理念已在国内试点城市推进实践,但社区建设中的老幼友好规划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探索社区生活街道如何为老幼人群提供接触他人、融入社区的良好支持,利用行为跟踪法和环境行为定点观察法,以广州的三个典型社区商业性生活街道为研究对象,对老幼群体在街道中的行为特征和互动场景模式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提出老幼人群互动的五种行为模式、典型街道生活场景模式和三种行为序列。从增进社区老幼互动、提升社区街道活力的角度,提出设施邻近和设施共享的社区生活设施复合布局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