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通过连续流运行处理硫酸盐废水。在硫酸盐去除率达到最大并稳定时,探讨硫酸盐还原反应体系碱度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挥发酸(VFA)与pH值对碱度平衡的影响,体系中各种碱度形式的相互转化等。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过程碱度增加,各种形式的碱度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碱度组成与体系pH值直接相关,pH=6.0~6.2时,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和体系中的碱度值最大;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的总碱度大部分以Ac~-碱度形式存在,但反应体系的缓冲能力由H_2CO_3/HCO_3~-控制;进水碱度控制在300~500 mg/L,对于反应体系碱度的平衡与调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还原电位(ORP)是评价饮用水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研究饮用水中的无机成分(如pH值、硬度、碱度、以及硫酸盐)与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关系,得出提高饮用水的温度、pH值、碱度、硬度均可明显降低饮用水ORP值,且茶叶也可降低饮用水的ORP值。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平衡与调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通过连续流运行处理硫酸盐废水.在硫酸盐去除率达到最大并稳定时,探讨硫酸盐还原反应体系碱度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挥发酸(VFA)与pH值对碱度平衡的影响,体系中各种碱度形式的相互转化等.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过程碱度增加,各种形式的碱度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碱度组成与体系pH值直接相关,pH=6.0-6.2时,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和体系中的碱度值最大;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的总碱度大部分以Ac^-碱度形式存在,但反应体系的缓冲能力由H2CO3/HCO3^-控制;进水碱度控制在300-500mg/L,对于反应体系碱度的平衡与调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Streptoverticillium mobaraense菌株发酵产生的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分离工艺.通过发酵液分离处理后的收率和比酶活测定,确定超滤和乙醇沉淀的最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超滤的最适浓缩倍数为2.5~3.2;浓缩液pH值为8,冷乙醇按照酶与乙醇体积比1:1.5加入为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烟塔合一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讨论了烟塔合一技术、烟塔分离技术和循环冷却水动态药剂模拟筛选试验三种运行方式下全碱度、硬度、pH和电导率随浓缩倍率的变化规律,试验验证了现有运行方式下烟塔合一技术与烟塔分离技术的运行参数:全碱度平均相差为0 60 mmol/L;硬度平均相差为0.13 mmol/L;pH平均相差为0.24;电导率平均相差为0.26 ms/cm.现有的烟塔合一技术运行方式对循环水有微弱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超滤技术浓缩酶中,获得浓缩倍数、酶的收率、RF值及超滤速率等数据,运用这些数据对超滤膜进行评价,并对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探讨,从而确定超滤技术在酶的浓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初沉污泥水解酸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污水中碳源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自身产生的废物(初沉污泥)进行水解酸化以开发碳源.控制温度为35℃,水力停留时间为28 h,污泥停留时间为3 d,水解酸化系统出水的ρ(SCOD)和ρ(VFA)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975.8 mg/L和516.4 mg/L.表明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实现水解酸化系统的启动,水解酸化系统碱度在725 mg/L左右,pH值在7.12左右时,系统能保持稳定的水解酸化效果.研究表明,水解酸化系统出现波动时,ρ(SCOD)和ρ(VFA)总是优先于系统的碱度和pH值而发生变化,同时系统的碱度也能有效缓冲系统pH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臭氧可以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的处理.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应用实际,建立了臭氧在冷却水中分解的数学模型.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其分解的数学模型,再通过配制不同浓缩倍数的试验用水,用N aHCO3调节碱度,通入不同浓度的臭氧,测定臭氧的分解速率,得到不同pH和CODC r时的相关数据,进而推出臭氧在实验条件下分解的动力学方程.数学模型的分析表明,影响臭氧分解的因素除了与水中的[OH-]有关外,还与其中的CODC r有关,即与系统中所含微生物、有机物、还原性无机物等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应对运行过程中水质实行连续或间歇监测,根据pH和CODC r的变化调整臭氧的投加量,同时控制系统的CODC r以保证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超滤技术在酶的浓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越滤技术浓缩酶中,获得浓缩倍数,酶的收率,RF值及超滤速度等数据。运用这些数据对超滤膜进行评价,并对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探讨,从而确定超滤技术酶的浓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确定最佳加药量的方法和实验步骤,以及最佳加药量与温度、浊度、pH值、碱度、色度、COD等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炉渣结构共存理论,建立了FeO—Fe2O3-SiO2三元渣系的作用浓度模型,计算了1350℃时的作用浓度NFeO和NSiO2,考察了碱度B对它们的影响,并基于该作用浓度模型对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多相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NFeO、NSiO2与文献实测值αFeO、αSiO2吻合较好,说明作用浓度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该渣系的结构本质;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的活度系数相比,基于作用浓度模型计算的活度系数,铜闪速熔炼多相平衡模拟结果更接近生产实践,表明将炉渣结构共存理论应用于铜闪速熔炼过程热力学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声电联合技术氧化降解2-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优化电解(EC)条件的基础上,以2-氯酚(2-CP)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超声(US)-电解(EC)联合技术氧化降解的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电解质Na2SO4浓度和pH是影响声电组合技术的重要因素,当pH〉9,电解质Na2SO4浓度大于0.15mol/L时,声电组合降解2-CP的效率最高.US—EC降解2-CP的动力学方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关系,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0.0096min^-1)大于EC(0.0055min^-1)和US(0.0034min^-1)两种单因素作用之和,表明超声与电解组合降解2-CP时,对电解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通过LC/MS检测,2-氯-1,4-对苯醌为2-CP降解中间产物,说明2-CP的降解经历了羟基对位氧化、开环等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氨氮生物硝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NH3-N是源水和回用水的重要水质指标且控制十分严格.但由于其浓度比较低,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菌的种类及动力学特性与高浓度氨氮系统不同,pH,温度和基质可利用性的影响规律可能也有不同.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细菌就温度、pH和碱度对高、低浓度氨氮硝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硝化的温度系数(θ=1.105)大于高浓度(θ=1.099),温度对低浓度氨氮硝化的影响较高浓度大;偏碱性的环境更有利于低浓度氨氮硝化的进行,高浓度氨氮在pH-8或Alk/N-9.19左右时硝化速率达到最大,而低浓度氨氮最大硝化速率发生在pH=9或Alk/N=38.39左右.这3个影响因素对高浓度氨氮硝化过程中NH2-N的累积都有显著影响.但和温度相比,pH和碱度是影响低浓度氨氮硝化过程中NH2-N生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一种木本植物为原料,以阳离子醚化剂(ETA)为改性剂,合成阳离子絮凝剂.根据Plackett—Burma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六因素二水平试验设计,筛选6个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子,选取透光率为响应值对絮凝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醚化剂用量、活化温度、碱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温度为37.5℃、碱浓度为25%、醚化剂用量为5.5g.  相似文献   

15.
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系统酸化预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系统极易酸化、缺乏有效预警监控指标的技术瓶颈,在中温条件下利用自行设计的单相厌氧消化反应器,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启动、连续式单相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试验,通过深入分析表征系统酸碱抵抗能力指标的变化规律,选取挥发性脂肪酸(VFA)、碳酸氢盐碱度与总碱度的比值(BA/TA)和挥发性脂肪酸总浓度与碳酸氢盐碱度的比值(VFA/BA)作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酸化抑制的指示性指标。当VFA/BA〉0.8、BA/TA〈0.4或VFA〉3000mg/L时,表明系统缓冲能力极小,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预防系统酸化;而当BA/TA≥0.8、VFA/BA〈0.4时系统碱度较高,可以在较高负荷下运行以提高系统的产气效率。  相似文献   

16.
磁化水抑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Ca^2+、Mg^2+的总浓度,碱度、PH值、「SO^2-4」对磁化水抑垢效果的影响,利用静态水溶液在上述诸条件下分别进行有磁场情况和无磁场情况的实验,计算铁片表面单位面积的结垢量和磁化水抑垢率随上述每一个条件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应用磁化水抑垢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SZ36-1油田水源井水对油管腐蚀穿孔的影响日益严重的问题,在现场工况下研究了管材的腐蚀规律并对腐蚀进行了预测。设计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分析了温度、压力、流速、CO2质量浓度和矿化度等5个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确定了SZ36-1油田水源井腐蚀环境下的主控因素是温度和CO2质量浓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腐蚀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腐蚀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更适合目前油田水源井水的腐蚀预测。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aid of soil column test models, 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are discussed. Curves of F-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sites in the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 were obta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injection of fluoride contaminants and wat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observation data, the values between computed results and observed data we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luorine ions are active.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fluorine ions in soils is complex.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he curve of the fluorine ion breakthrough curve is not symmetric. Its concentration peak value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gradually decays. The tail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is long and the process of leaching and purifying using water requires considerable time. Along with the release of OHˉ in the process of fluorine absorption, the pH value of the soil solution changed from neutral to alkalinity during the test process. The first part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fitted better than the second par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fluorine does not always exist in the form of fluorinions in groundwater. Given the long test time, fluorinions possibly react with other ions in the soil solution to form complex water-soluble fluorine compounds. Only the retardation factor and source-sink term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our numerical model, which may leads to errors of computed values. But as a whole the migration rules of fluorine ions are basically correc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stablished numer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花生壳和小麦秸秆为原料,对模拟废水进行了Cd2+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溶液温度、Cd2+初始质量浓度、花生壳粉和秸秆粉的用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均对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在Cd2+初始质量浓度为25mg/L、pH值为6、吸附剂投加量0.25g、恒温振荡120min的条件下,花生壳粉和小麦秸秆粉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63.2%和5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