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水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比较了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水管理系统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水文化遗产"概念理解的异同。筛选并分析1978—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与水相关的文化遗产(含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将其保护历程归纳为"水利文物保护""水利景观保护""水管理遗产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4个阶段。基于《名录》中"水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提出"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识别和评估应构建更加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吉林省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公众参与主体应以建筑遗产为核心,以利益相关者来选择;公众参与需要建立法律机制、回应机制、教育机制来确保其有效实施,从而促使公众参与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详细探讨了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及遗产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其次,分析了国外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再次,分析了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历程,将其划分为起步、探索和发展3个阶段,描述了各阶段的实践、理论研究的特点,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揭示了公众参与从被动逐渐过渡到有限参与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最后,分析了建筑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并提出促进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建议,为推动当代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结论为理解公众参与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对促进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广州市工业遗产现状概况,比较了近年来广州推行的"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排查""媒体和专家提名推荐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践,以广钢集团、广州造纸厂、广铁援外仓等案例,比较在不同的旧厂改造模式下保护制度介入的时间及效果,提出有利于工业遗产各阶段保护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事件与项目的梳理,归纳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运动充满矛盾冲突与多样性的发展轨迹,分析公众参与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探讨目前美国社会广泛认同的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观念.指出历史建筑可以为民众提高生活内在品质,这些建筑与其建造工艺不仅代表了历史的工艺水平,蕴含了历史遗产宝贵的品质,也是对今天技术品质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历史住区具有"遗产"与"居住"的双重属性,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但往往面临无法兼顾的"双重困境"。近年来,用公共政策来配套促进城市遗产保护与更新成了一种积极的干预路径,本文将现行保护更新体系下长期被忽视的财政补贴和多主体参与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提出了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兼顾的综合目标。本文选择以意大利历史住区保护与更新政策的革新代表城市热那亚为研究对象,选取热那亚历史中心住区建筑立面更新项目作为实证案例。实证案例内容包括项目的资金来源与分配、具体实施阶段、多方参与的合作框架等,并基于政策实施评估标准与评估项目的经验与不足,总结经验,分享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的城市更新与转型,从职业化教育的观念出发,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根植工业城市建筑文化的建筑学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依托"建筑环境认识实习"与"历史建筑测绘实习"两门实践课程,以废弃锅炉房改造项目——刘鸿典建筑博物馆为调研原点,辐射其周边老旧社区,以学生参与工业城市更新项目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工业遗产城市的特征,通过工业建筑遗产自身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唤起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共鸣与责任,掌握有关工业城市建筑改造的专业知识,从而实现工业城市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以UNESCO亚太遗产保护奖的原则和标准为参照,基于对我国获奖项目的调查研究,探讨世界遗产保护发展趋势下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策略;并基于中国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体制保障、适应区域条件、提升工程完成度、改善建筑性能、提升人文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利用信息平台、发展应急防灾几个方面研究我国遗产保护策略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李湉 《城市住宅》2022,29(1):192-194
建筑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大力发展,然而仅开展保护工作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建筑遗产的社会影响力,使其能够广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让建筑遗产"活"起来,成为当前工作的焦点.通过探讨建筑遗产活化的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能够对此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历史遗产保护,来源于民众"自下而上"的自发性保护运动。1949年,国会立法创建了全国性的非政府保护组织,成为民间保护团体和个人的纽带。民间组织往往决定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公众则是主导力量。文章以美国亚利桑那州为例,介绍历史遗产保护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项目运作模式、相关法律保障、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内容。其"整体保护"与"动态保护"的观点对我国历史遗产保护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从提高参与内驱力、加大法律制度供给、降低参与成本、拓展参与渠道等方面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工业建筑遗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如何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文化和经济价值来促进旧城活力的再生,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以无锡"西水东"这个住宅开发项目为蓝本,通过对"西水东"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分析与总结,探讨住宅项目中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能性与再利用的策略,明确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城市记忆的积淀、城市生机魅力的保持以及对城市文化复兴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性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城市遗产保护的创新方法,它在强调更大城市背景的思路框架下,还强调了根植于当地情况的一种可操作性.文章在"历史性城市景观"关键步骤的基础上,横向归纳出"遗产本体的研究及评估""遗产环境的调研及统筹"以及"项目方案的推进及沟通"3个操作内容,并结合洛阳老城"于家大院"保护更新项目,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了实践运用,希望用HUL方法对洛阳老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问题给出新的视角,同时也是HUL方法在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评价和修复有了新的认知和界定。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将建筑遗产保护行动融入到大众生活生产中去,使人们认知触摸、尊重利用建筑遗产,置身于"原真、整体、活态"的建筑遗产环境中,与遗产建筑同呼吸、共命运,使遗产得以延续历史文化,重生见证当代文明。从保护模式与大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建筑遗产活态保护合理利用的模式、方法与途径,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具有社会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五龙庙环境整治的热议凸显了人们对于建筑遗产保护与其存在环境的关注,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见解。而本文则试图从"历史环境概念及其历史价值辨析""五龙庙身份定位及社会价值实现""建筑本体阐释尺度辨析""历史语境真实性解读"4个方面重新审视产生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古村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是作者多年对古村落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思考,也是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古村落空间格局及其旅游开发路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镇)的旅游保护性开发对策研究"等项目研究的成果汇集。该书理论创新,观点明确,行文客观,案例充实,是一本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的可读性强的论著。该书以古村落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利用为主线,从古村落遗产的特殊属性及其  相似文献   

16.
公众在使用新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中能够感知多媒体的社交娱乐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经济成本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媒体感知价值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意愿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媒体三个维度的感知价值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态度,感知社交娱乐价值还直接影响公众使用多媒体参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江天一  郑宁 《建筑遗产》2021,(2):122-131
建成遗产保护修缮设计策略的制定是一个随着项目推进,不断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完善价值体系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修正建筑的价值判定,从管理、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评估设计方案,使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策略得到最优选择.文章以白公馆修缮项目为例,对历史建筑和场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探讨了建筑活态遗产保护修缮的动态设计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等多元价值的融合与拓展.其场所空间演变、文化传承的独特属性和正面的改造结果也渗透至历史建筑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形成建筑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正向反馈,为建成遗产的保护利用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建筑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一是从建筑遗产走向文化遗产,从物质遗产的保护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记忆挖掘、体验和认同。二是从单纯的保护走向保护、管理和运营的整个过程,使建筑文化遗产得以成为各方关注、共同参与的话题。本期杂志刊发黄晓菲和项亚量两篇文章,结合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内外理论发展与实践,从理念、参与、技术和类型几个方面展现了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视野。一是理念的沿革。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不是阻止进化而是管控变化,其目的是为未来发展提供史地维度和创造源泉。  相似文献   

20.
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而火车站是铁路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1960年代,围绕城市历史火车站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展开了论争,英国的工业考古学与美国的建筑保护运动开拓了各自的遗产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从1950年代开始逐步成熟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早期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重点回顾铁路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尤斯顿拱门"事件,分析工业遗产认知的转变,从单纯地认识价值转变为在再利用中延续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