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石场剖面八道湾组沉积旋回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主要发育9种岩相,4种典型的岩相组合,分别代表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内带辫状分支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外带水下分流河道及前扇三角洲席状砂沉积。八道湾组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特征为多期辫状水道砂体垂向叠加的巨厚砂体,其顶底为厚层细粒遮挡层,辫状水道物性较好,是主要的储集砂体。石场剖面八道湾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LSC1与LSC2,并细分为4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短期旋回。在明确构造运动、可容纳空间及沉积物源等控制因素下,石场剖面八道湾组旋回可与四棵树河剖面八道湾组旋回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侏罗系辫状河沉积露头观察、测量及成因分析,对该露头进行了3~5级构型解剖。此处沉积体垂向发育三期辫状河道砂体,期次之间发育稳定的细粒沉积物;在单期河道砂体内部,发育辫状河道和心滩两个4级沉积构型单元,其中,心滩主要为辫状河砂体类型;在单一心滩内部,发育多个增生体,增生体之间界面处发育沟道及落淤层,均为细砂岩充填,未见泥质夹层。在以上解剖基础上,综合其它同类型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最终得到了粗粒辫状河心滩级次及内部细粒沉积单元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Miall的构型分析法,以库车河地表剖面三叠系黄山街组中部砂体三维构型为模式,将与之成因类型相似的塔北覆盖区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砂体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界面和构型单元,并将其非均质性分为4个级别,A级为区域级非均质性,由六级界面控制,延伸范围十几到几十千米以上,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及规模;B级为亚区域级非均质性,多由五级界面控制,延伸范围几到十几千米,造成同一构造或构造带不同部位油气产能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模式及其内部夹层、韵律特征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问题,基于野外露头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研究,对山西大同铁路桥剖面中侏罗统云岗组砂质辫状河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9个岩相类型,确定出河道砂体、心滩砂体和边滩砂体等3种成因砂体,通过精细解剖剖面砂体和详细研究现代河流沉积特征,将边滩砂归入辫状河河道主要成因砂体中;同时结合砂体4、5级构型界面特征及注采井网部署情况,建立了9种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可对云岗组砂质辫状河储层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是本区主要的油气藏宿主储层之一,按其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前缘亚相、平原亚相.根据野外典型剖面的类比及钻井岩芯的详细分析,阿克库勒—达里亚地区的辨状三角洲砂体可划分出6组界面和9个构型单元.按其特征和规模其非均质性可分为4类级别,它们不同程度地对油气的富集起着控制作用,造成了储层沉积体在纵、横向上含油气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砂体是本区主要的油气藏宿主储层之一,按其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前缘亚相、平原亚相.根据野外典型剖面的类比及钻井岩芯的详细分析,阿克库勒—达里亚地区的辨状三角洲砂体可划分出6组界面和9个构型单元。按其特征和规模其非均质性可分为4类级别,它们不同程度地对油气的富集起着控制作用,造成了储层沉积体在纵、横向上含油气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深对港西油田四区厚层辫状河储集层内剩余油的认识,更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内剩余油开发效果,运用储集层构型理论和层次界面分析法,按级次分析了港西油田四区厚层辫状河储集层内辫流带、辫状河道构型要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单一辫流带,主水道沿北东物源方向分叉形成2条河道主流线,平均砂厚10.9 m,长宽比约2.3∶1;辫状河道包括心滩坝和辫状水道2种(主要4级构型单元),提出了夹层配位差异、注采效应差异、砂体高程差异、沉积厚度差异4种单一心滩坝识别方法,总结了3种辫状水道充填模式(分别为砂质、半泥质和泥质充填),该区以半泥质水道充填沉积为主。通过单一心滩坝和辫状水道识别,对4级构型要素进行平面组合分析可知,该区辫状河储集层平面呈现"宽坝窄河道"特征,心滩坝内部发育丰富落淤层,局部发育坝上沟道,且因半泥质和泥质充填河道,对流体渗流形成一定范围的隔挡。该研究结果为区内注采井网部署及射孔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该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进行实测、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构型模式,定量表征其内部沉积非均质性,预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剩余油聚集区。基于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扒楼沟二叠系曲流河砂体中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通过对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将河道下部槽状交错层理砂体从传统定义的边滩砂体中划分出来称为"底滩",而将河道上部板状层理砂体称为"边滩"。在精细刻画河道内底滩与边滩砂体沉积特征及叠置关系的基础上,识别出侧向迁移型、串沟截直型、颈项截直型及废弃河道型4种河道砂体。结合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认为侧向迁移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弱,剩余油分布较少;串沟截直型与废弃河道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相对富集;颈项截直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最强,剩余油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克75井区上乌尔禾组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异大,砂体展布特征与早期认识有较大差异,需对沉积相及砂体连通性进行研究,明确储集层展布规律。运用沉积学原理,探讨碎屑流与辫状水道共同控制的冲积扇各亚相4级构型要素特征及构型样式,分析各构型样式的沉积特征及其砂体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扇根片流带相邻井的电性及沉积旋回特征较一致时,砂体连通性较好;当漫流砂体或漫流细粒沉积发育时,砂体连通性差,不易形成有效储集层。落实了克拉玛依油田克75井区1个Ⅰ类有利开发气藏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14油田古近系文昌组文五段为例,提出“层次约束、分级解剖、模式拟合、井震互馈、多维联动”的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构型表征方法,运用分频RGB融合技术,表征储集层构型单元,并在储集层构型划分的基础上,预测优质储集层。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级构型单元为复合分流砂坝,四级构型单元为分流砂坝、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四级构型单元具有3种垂向叠置样式和2种侧向拼接样式;岩石矿物组分和构型单元对物性起主导作用;文五段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多分布在分流砂坝内部;Ⅱ类储集层主要分布在Ⅰ类储集层的外缘,连续性较差;Ⅲ类储集层通常与Ⅱ类储集层伴生,连续性最差;由分流砂坝中心向分流砂坝外缘,再到分流砂坝间的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储集层品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辫状河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沟辫状河露头实测、岩石相分析以及建筑结构要素精细解剖,总结出6种岩石相,划分出5级层级界面,识别出稳定水流河道、高流态河道、砂坝、废弃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5种4级建筑结构单元,分别以St—Spx—Sp—Sr,St—St—St,St—Spx—St—Sr,St—Sr—Fl和Sr—Fl—M岩石相组合为特征,并根据各级结构单元和层级界面特征,识别出泛滥平原泥、河道间泥、砂坝内部泥和交错层理层面泥4类泥质夹层。研究表明,目的层段为典型的砂质辫状河沉积,表现为下粗上细、水体能量逐渐减弱的多期、多旋回特征;辫状河砂体中,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最为稳定,是构成优势储集单元的基本要素,其中高流态河道和砂坝是有利的储集结构单元,这两类结构单元形成的河道砂体厚度大、侧向连续性好、非均质性较弱,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是辫状河最为有利的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12.
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砂体特征与储集层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库车坳陷目前已在侏罗系至第三系发现丰富的天然气 ,因此认识下侏罗统沉积砂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储集层性质的控制作用对该区天然气勘探极为重要。通过露头调查、取样测试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 ,该区下侏罗统自下而上为辫状三角洲、湖泊三角洲和较深湖沉积组合 ,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辫状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 ,其次为河口坝。分析该期沉积砂体的时空叠置模式 ,按砂体成因可以划分为 9类砂体 ,其中辫状河道砂体 ,辫状分流河道砂体 ,类曲流河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的主要砂体类型 ;按层序结构分有 5种砂体 ,而据砂体的形态可分为积木式和迷宫式 2种类型。砂体特征对储集层性质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粒径大小上 ,较粗粒级砂岩的储集层性质明显变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对该坳陷的储集层性质进行了评价 ,提出克 依构造带西段为致密储集层或裂缝性致密储集层分布区 ;东段为优质储集层分布区 ,是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这一认识已被钻探结果所证实。图 5表 2参 3  相似文献   

13.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集岩主要为中粒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的杂基内溶蚀微孔为主,强-中等胶结、弱-中等溶蚀成岩相最为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存在着3种砂体成因类型:一是分布于该组二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砂质辫状河道砂体;二是分布于该组一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砾质辫状河道砂体;三是分布于该组三段的扇三角洲储集体。在储层砂体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将巴什基奇克组的储层建筑结构划分为6级层次界面和6级层次实体,储层骨架结构属于“积木式”。单砂体多呈板状和宽透镜状。与井下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相比,露头区砂体的粒度要粗一些,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要高一些,储集性能也要差一些。造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露头储层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在沉积学和构型要素分析法的指导下,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建功煤矿剖面上侏罗统齐古组曲流河砂体进行了构型分析,统计了构型要素和河道砂体的规模和形态,划分了叠置类型。建功煤矿剖面主要发育7种岩石相类型,通过砂体构型分析,识别出6级层级界面,划分出4种构型要素。当可容纳空间增大量(A)与沉积物供给增加量(S)的比值(A/S)大于1时,发育孤立型砂体;随着A/S值减小至1附近时,发育桥接型和叠合型砂体;当A/S值小于1时,发育切叠型砂体。齐古组沉积期,气候炎热干旱,头屯河组沉积期宽阔的湖面下降,建功煤矿剖面发育水深约33.3 m、宽约139.2 m的砂质曲流河,河流满岸宽度约805.2 m,单一曲流带宽度约6 405.2 m.齐古组沉积期A/S值先减小后增大,早期发育孤立型砂体和泛滥湖泊砂体;中期发育桥接型砂体、叠合型砂体和切叠型砂体;后期再次以发育孤立型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15.
依据测井、岩心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进行了砂体沉积类型划分.在冲积扇相-扇中、扇缘亚相背景下,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筛状沉积、辫状河道沉积、片流沉积、泥石流沉积4种.辫状河道沉积呈明显的正韵律,具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富含油;筛状沉积呈微弱的反韵律,层理构造不发育,多为块状构造,含油级别较辫状河道低.在此认识基础上,明确了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地层储集砂体厚度分布特征,对优势储集砂体通过实例剖面进行了量化认定,最终确定优势储集砂体类型,优势储层为辫状河道砂体,筛状沉积为次要储层,泥石流沉积仅局部发育在东部WU7井一带,未见油气显示.在此优势储集砂体分布规律指导下部署钻探的13口评价井均在T1b2、T1b3段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有效指导了油田现场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油藏经过20多年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复杂,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扇三角洲沉积模式、特征及沉积微相岩、电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克上组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按照复合分流河道、单期分流河道、单一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单一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等级次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的识别与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克上组单期分流河道界面主要包括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河道冲刷界面;单一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具有4种识别标志,分别为河道间溢岸及泥质沉积、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河道砂体厚度差异和河道砂体测井响应差异。进而确定研究区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沉积微相分布特征: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的厚度多大于4 m,宽度多大于300 m,最大可达1 500 m;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宽度为100~740 m,厚度为1~8 m;心滩微相在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占主体地位,呈土豆状、块状分布,厚度为3~9 m,宽度为150~750 m,长度为200~800 m。综合分析储层构型单元及界面与剩余油饱和度模拟结果认为,研究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构型单元、界面及构造因素综合控制,形成大量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中油组砂体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好,有利于油气储集,为主力产油层。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差异压实形成的沉积坡折,并结合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认为在大量物源、坡折带和单河道等因素的控制下,中油组为3级层序内部的低位域湖底扇沉积。随着相对湖平面的下降,在沉积坡折带边缘形成补给水道,物源的不断供应使研究区发育大面积的富砂湖底扇沉积。在内扇的富砂辫状补给水道、中扇辫状沟道和新的上置扇中均见很好的油气显示,但只有侧向封堵性好、砂体厚度大、砂体连通性具有两极性的储集层才有可能成为油气的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相似文献   

19.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面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准噶尔盆地边缘复杂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利用密井网及露头资料,采用层次界面分析,对冲积扇储集层内部构型分级次解剖,建立了盆地西北缘红18井区克拉玛依组克下亚组冲积扇储集层的构型样式及三维构型模型。冲积扇沉积体4级构型由槽流砂砾岩体、片流砾石体、高能水道砂体、低能水道砂体及径流水道砂体等组成,同时包括漫洪砂体、漫流砂体及漫洪细粒沉积等非优质储集层。冲积扇不同相带内部构型存在差异,槽流—片流相带为复杂砂砾岩体叠置形成的席状连通砂砾岩体,单一砂砾岩体宽1.2~1.6 km;辫流相带为高能水道砂体、低能水道砂体与漫流砂体的复杂叠置,其中高能水道宽度为400~600 m,低能水道宽度为100~250 m;径流相带呈镶嵌状分布在漫溢细粒沉积中,为孤立窄条带状,单一径流水道宽度为50~80 m. 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利用确定性建模结合人工互动方式,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构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