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 《建筑技术》2022,(11):1586-1587
本文讨论了作为建筑学知识系统继承和补充的新型建筑学产生和发展,以团队在2022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作品Solar Ark 3.0的设计和建造为例,阐释了从艺术到建造,再从建造到艺术的一种新型建筑学的知识拓展。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对当下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与严峻挑战以及传统建造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与梳理,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半工业化、内装工业化和建筑模块化的工业化制造技术途径,从传统建造到工业化制造的历史经纬中系统勾勒出未来乡村建设过程中多元并存共生、交叉融合的建造工艺与技术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3.
正木建筑曾是人类历史中最大量的建筑,而曾延续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木构技术更可谓"先进"。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疯狂扩张和高密度聚集,钢筋水泥建筑成为主流。其实,木建筑是最环保的可持续绿色建筑,其可预制装配的特点既能实现快速建造又能降低成本,加上胶合木等新技术的出现,又极大地扩大了木建筑的应用范围和结构表现。如今,在北欧、日本、北美等国家依旧保留着木构建造传统,并不断将之改进和发展。那么,反观木建筑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木建筑在中国的未来应该如何。本期"木建筑"专题作为每年一期的"从  相似文献   

4.
贺勇 《室内设计》2015,(3):6-11
乡村建筑,是一种典型的在地建 造,以此作为一种观照对象与方法,探讨 其在当下对于建筑教育与设计实践的作用 与意义。以乡村建筑为代表的在地建造, 脱离了历史的主线与时代主流,其局限性 是显然的,然而,让建筑重回场地,让建筑 重回生活,让建筑师重返建造现场,让建 筑从形式本位中解放出来,或许这正是当 下在地建造之于建筑教育与建筑实践的意 义。尽管它的力量有限,但它注定正在修 改我们对待建筑的立场与方法,乃至对于 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对中国建筑的未来充 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它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从城市发展角度,它改变了黄浦江两岸的城市空间关系,并为未来数十年城市沿江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人文的角度,它既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一个特殊的回忆,又让人们对未来文明的发展充满憧憬。7年后的今天,为了记录那段精彩的历史,世博会博物馆应运而生,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展示世博会专题的永久性博物馆。面对这一特殊性,建筑师如何理解世博会的精神和作为一座博物馆应  相似文献   

6.
当今城市更新的需求和活力社区的挑战影响了学校和大学校园的建设与改造,而这一内容在提高社区的多功能性以及增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与人口状况不同,其学校和大学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尺度、类型、形态和设计特点,它们的设计构思也基于政府出台的政策和计划,并受到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和城市环境品质的制约.鉴...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工匠营造"都是一种悠久的传统。设计在古代并没有专门的传授,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建造中领悟设计,设计与建造是合一的。后来产生的"学院派"、"鲍扎"体系虽然完成了建筑学理论的建立,并对建筑学教育产生极大影响,但是却中断了设计与建造紧密结合的传统,最终工程设计的负责人由传统的工匠变为在画室工作的职业建筑师。对此,包豪斯学校的创立者格罗皮乌斯曾在其"包豪斯宣言"中极力呼吁到:"建筑师们、画家们、雕塑家们,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瑞士木构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应用,结合案例分析木构建筑在过去百年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比传统和现代木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探讨了木构建筑发展中文化价值和技术创新所发挥的作用,旨在为木构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AI的3种主义出发,提出建筑智能设计AID模型,试图为理解建筑设计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建立一种思维体系,并结合AID模型,系统论述了描述性语法、人工神经网络和自主体等各种AI方法在建筑设计、分析和建造中的应用,以期探索未来建筑智能设计发展之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城中村,或许我是有一些发言权的,因为在少年时有过一段在城中村居住的经历。在小学六年级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到省城,我们一家开始是租住父亲朋友的房子。那时候还没开始住房制度改革,朋友的房子也是单位的公房,不让对外出租。每天进入院子的时候,我都提心吊胆,怕被看门的人问到。一旦问到,只能说某某是我的亲戚,万不可把租他们家房子的事情透露出去。后来我们还是搬了出去。那时候商品房还比较少,房租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进程,从城市的适应性迭代、建筑作为微型城市的类型学解读、文化形式的转译与重塑3个层面剖析了王建国院士在其作品中呈现的都市性及其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对公共性与文脉的双重考量是贯穿王院士研究及设计的关键性策略,城市视角下的建筑分析与设计方法则将帮助当代中国建构一种新的城市建筑学向度。  相似文献   

12.
从乡村建造现象与问题出发,探讨乡村建造中的观念与方法,对当下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当代乡村建设中,面对地域、场地、材料、技术、经济等现实条件,建筑师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低技"策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巧妙解决各种问题,试图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可以说,"低技"不仅是一种"技术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在延续2014年"从设计到建造"系列专题深入挖掘优秀建筑背后的故事并展现真实的设计与建造过程,这一大主旨  相似文献   

14.
<正>近代以来,中国的乡村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困境、发展诉求,呈现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果。伴随着中国高速的城镇化,乡村建设重又回到人们视野。但是,今日的乡村不同于彼时的乡村,"城-乡"关系也不同于传统的"城-乡"关系,"乡土"也因此有了特别的含义。故而今天的乡村建设被理解为"乡村重建"。事实上,乡村与乡土本也是两个彼此间既有差异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近几年来,不少规划师/建筑师在乡村做设计,参与乡村的建造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乡村建设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建筑师/  相似文献   

15.
从乡村花园到都市公园--美国园林今昔略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建造是建筑设计的原点、创意源泉和重要内容。欧美和我国建筑院校的建造设计是将设计拉回到我们的双手、双眼对材料、连接、表现的基本体验和把握中,强调从建造到设计、从做到学的工匠式的感悟和创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造设计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段德罡 《住区》2021,(1):12-13
国家各部委从医疗卫生的角度颁布了多个有关健康乡村的文件规范,指出村庄环境卫生品质要达标、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推动厕所革命等,旨在为村民提供健康的人居环境,促进公共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设施等合理配置.但着眼于乡村振兴目标,健康乡村的内涵应拓展至乡村社会的全面健康,包括老百姓身心健康、乡村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等,以促进乡村...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国庆期间,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嘉年华开启,小堡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数十个艺术创意市集商铺热情迎客,吸引不少市民围观挑选.宋庄这座小众的艺术小镇也开始了面向大众的破圈.宋庄之兴,始于艺术宋庄的成名也就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来自国内外、怀揣梦想的艺术家北漂到宋庄落脚.21世纪初,已有上千名绘画、雕塑、诗歌、...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烽 《时代建筑》2012,(5):10-21
文章论述了"前数字化"时代、"参数化主义"时代以及"多智能体"时代的建筑数字化思想演进过程,并着重阐释了"参数化设计"、"算法设计"、"数字化建构"与"数字化建造"等基础概念。作者还从数字设计方法论角度介绍了"建筑数字编程设计"理论内容,阐释了"自上而下"的建筑几何设计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涌现理论;在编程与算法的方法论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建筑数字化建造"对于数字范式革命的重要意义,涉及内容从建筑形式生成到基于建筑性能与生产方式一体化的数字化建造理论i展望了协同设计与社会多系统整合带来的建筑产业升级及建筑材料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从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城市区域:一个新现象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MCR:mega-city region)作为一个全新的现象,正在当今世界上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出现.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从中心大城市到邻近小城市的漫长扩散过程.这些小城市或新或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