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139-140
STEM教育与小学数学融合不仅可行而且有效。香港地区在推进STEM教育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过程中的路径探索及经验教训,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重视STEM教育的学科融合之路,加强STEM教育学科融合的顶层设计,提升学科教师的STEM教育胜任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2)
STEM教育是一种基于现实问题情境,以项目为平台所开展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将STEM教育理念融合于科学课程教育,不仅能弥补分科式教育培养人才能力的缺陷,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为全面、更为系统,而且还能紧扣学生现学知识,巩固新知,增强其探究兴趣,促进其进行深度学习,有较好的时效性,进而在不新增课程挤占学生时间的情况下达到教育增效减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1)
STEM教育的模式是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的缩写合称。STEM不单是学科层面的问题,而是全新的教育战略。在STEM教育模式中,教师的学习同样重要,更不能机械地把不同学科放在一起。要消除STEM教育自身所携带的功利性。引入STEM教育一定要将重点放在对于学科本质的关注中来,让我国的科学教育成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9)
STEM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让学生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且和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这一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STEM课程更能从学生立场出发,契合儿童精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随着创客风靡全国,开展创客教育已成为教育界讨论并实践的热点。文章通过一个真实案例,阐述了创客是如何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进行跨学科教学整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和数学等学科的基础;并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随着社会对具备核心素养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核心素养型人才的STEM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匹黑马。在基础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教学以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载体,这正契合了STEM的教育理念。通过分析STEM教育理念,结合本地教育实情和实践,构建了基于活动的小学机器人社团学习模式,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超级轨迹》的社团活动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
<正>近年来,STEM教育理念凭借多学科的融合优势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受到我国教师的热烈欢迎。STEM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学科的优势特点,提升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本文针对STEM教育助推小学科学课堂高效学习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
近年来,教育部将STEM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政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STEM教育理念,二者的融合既能从多角度审视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关联性,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并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3)
STEM教育是由美国发起、主导并在全球兴盛的一项教育改革运动。文章通过分析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技术增强性等核心特征以及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针对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开展"D+X"或者"A+X"的跨学科培养,进行结构化课程设计,充分运用3D打印等前沿科技以及打破校园限制、充分开发社会资源,从而构建更大的设计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也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近些年来,STEM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概念在我国逐渐兴起,各学校在大力开展STEM教育的相关探索。STEM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就如何在普通高中实施跨学科STEM教育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