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阅读教学的任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认识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0)
对于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校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来对于阅读方法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的教学方式,希望这个可以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有助于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
该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2018级非英语专业选修学术英语(理工)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英语阅读态度调查量表对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12周的"文学圈"阅读模式教学后学生英语阅读态度的变化。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英语阅读态度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阅读态度的三个维度中,情感维度和行为倾向维度的大部分指标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说明"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态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方面要求第一段(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总的来说,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习惯,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1)
基于分析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首先分析出通过语文教师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设置阅读任务,合作学习研究;传授阅读技巧,培养自读能力三种指导策略,来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最后分析出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72-77
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5所学校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初中生心理弹性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少数学生存在某些维度的水平偏低;男女生在家庭平等与自主、社会能力、同伴高期望值、同伴亲密关系、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家庭高期望值上存在差异显著;初一与初二、初三年级在教师关怀、亲戚关怀、同伴高期望值、同伴亲密关系维度有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二年级在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目标与志向维度的差异显著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阅读的地位逐渐突出,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变阅读为"悦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一年级作为小学语文阅读的基础阶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立足于此,阐述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中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一年级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现状,并进一步探究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8)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发生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是四者对话的过程。更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阅读的主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经典,从而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于阅读能力的测试,表现在阅读量的加大,难度的增加,以及综合性的试题逐渐增多等方面。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找到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症结所在,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口又是我们阅读教学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就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目前,中学语文教学远没有把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到应有的位置。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谈谈中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