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低密度分选极难选4~#原煤时,精煤灰分偏高,精煤灰分稳定率低,循环水浓度偏高的问题,新疆焦煤集团艾维尔沟选煤厂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选煤厂更换了密度计、高压泵及煤泥旋流器,恢复了精煤泥弧形筛击打振动器,增加了耙式浓缩机和尾煤压滤机,改造了精煤泥脱水工艺。改造实践表明,改造后精煤灰分8.5%,精煤灰分稳定率达到95%,循环水浓度0.5 g/L。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内蒙古白音华煤田褐煤降灰的可能性,对该煤田褐煤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褐煤粉煤进行小浮沉试验和捕收剂条件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浮选降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煤田褐煤煤泥具有分选降灰的可能性,当浮选精煤灰分为18%时,精煤产率为70%,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为84.31%,此时该褐煤属于易浮煤;当浮选精煤灰分<15%时,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为65.04%,此时该褐煤属于中等可浮煤。该试验说明褐煤煤泥可通过浮选降灰提质,为褐煤脱硫降灰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提质后褐煤由于松散、易碎,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大量的能源损耗问题,对影响提质后褐煤成型的主要条件,即成型水分和煤料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液压单缸褐煤成型装置分别进行了成型时的水分含量及颗粒级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成型水分和煤料颗粒级配更有助于提质后褐煤成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提质后褐煤的低成本成型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褐煤干选、干燥、成型一体化工艺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忠坤 《选煤技术》2011,(2):20-23,82,83
阐述了褐煤的特点、储量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对国家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内外现有的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褐煤干选、干燥、成型一体化提质工艺技术,并阐述了该工艺技术流程、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具有的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一些优点;文章还对原褐煤处理能力为50 t/h的提质系统进行了提质工艺参数计算和工艺设备投资估算,并论述了该工艺技术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褐煤提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由于褐煤存在高水分、高灰分、低发热量、易于风化和自燃的缺陷,致使其加工利用受到限制,为高效利用丰富的褐煤资源,减小褐煤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国内外在褐煤干燥脱水、成型和热解方面的提质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褐煤蒸发和非蒸发脱水干燥脱水技术、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成型提质技术以及热解提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褐煤提质加工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的煤泥含量越来越大,多数选煤厂存在粗煤泥分选精度不高、尾矿跑煤严重等问题。通过对大煤泥量原煤进行筛分试验和干扰床分选试验,分析了不同粒级的粗煤泥干扰沉降状态差异。同时针对传统干扰床分选的局限性,提出用两次分选提高精度的技术路线,研制了三产品干扰床试验机。工业实践结果表明:粗煤泥经过三产品干扰床分选后,大大提高了粗煤泥分选精度,粗精煤产品灰分降低了3%|同时有效避免了尾矿跑煤,提高了精煤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龙禄财 《选煤技术》2021,(1):187-190
为解决制约煤泥减量化生产的难点,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各选煤厂精准定位各自工艺流程、装备水平及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挖潜点,在粗煤泥分选回收、煤泥浮选、尾煤泥截粗掺配、压滤煤泥干燥破碎掺配、褐煤干选等工艺环节上因煤制宜、分类实施,创新衍生煤泥精回收工艺,形成了“5+N”煤泥减量化分选创效体系,实现了煤泥产量及质量的“双降”,达到了分选效益最大化,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针对土城矿选煤厂由于长期生产以来采用的介质分选密度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提高主洗旋流器和煤泥重介旋流器的分选密度提高了精煤产率和浮选尾煤的灰分,在系统中提前回收部分煤泥。通过干燥系统的改造,使煤泥系统全部回收。  相似文献   

9.
入选原煤泥化对浮选、浮精脱水作业以及重介旋流器分选有重大影响,因而针对选煤厂入选原煤泥化特征的研究对选煤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场指导意义。按照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对田庄选煤厂入选主要矿别的原煤进行泥化试验,即对平煤股份一矿、二矿、十矿、十一矿、十二矿、十三矿和首山矿该7个高泥化矿别的入选原煤进行不同粒度、不同翻转时间的泥化条件试验,分析泥化特征量化试验数据以判断其泥化程度,从而提出高泥化原煤配比建议与洗选方案。研究表明:田庄选煤厂主要入选的7个矿别原煤泥化比均大于30. 0%,泥化实验结果中粒级小于0. 045 mm的产品灰分显著高于其他粒级,即其均为高泥化程度煤;田庄选煤厂入选原煤的煤泥化现象较为严重,所产生的高灰细泥量较大,需尽量缩短洗选过程以减轻泥化;分析次生煤泥灰分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可知,随着翻转时间延长其灰分逐渐增加,说明矸石有泥化现象,但当翻转时间为45 min时的次生煤泥灰分比翻转时间35 min时降低了0. 33%,说明翻转时间超过35 min后入选煤的碎化现象加重,次生煤泥的灰分有所降低且含煤量占比提高,由此说明入选的7种煤在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在组织田庄选煤生产时需降低高泥化煤配比,并尽量缩短高泥化煤洗选过程以加强煤泥水处理及降低循环水浓度。  相似文献   

10.
高灰难选细粒煤泥分选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灰难选细粒煤泥分选问题是国内外选煤专家研究的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浮选柱、浮选机以及新型细粒煤泥分选设备处理难选细粒煤泥的优缺点,介绍了细粒煤分选的新工艺和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