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4)
本研究以936名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初中生565名)为被试对象,调查了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1)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应对方式也以积极应对为主,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消极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且主观幸福感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为考察留守初中生亲子沟通、社会智力与前瞻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695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的前瞻适应、亲子沟通与社会智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亲子沟通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前瞻适应;(3)社会智力在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前瞻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154-158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现状,不同医学生在适应问题、应对方式的选择及人格特质层面的差异并分析适应性与应对方式及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大五人格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对海南医学院322名医学专业大学新生进行测评。比较不同性别学生各量表评分情况,分析各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男学生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评分及适应性总分均高于女学生(P<0.05)。不同性别学生各项应对方式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学生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及宜人性评分低于女学生(P<0.05)。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解决问题和求助与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均正相关(P<0.05),适应性量表各维度和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对大学新生活存在不适应问题,其中男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女生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及宜人性更强。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适应性均呈正相关,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呈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与适应性均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与适应性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
目的调查山西大同大学学生焦虑心理与应付方式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健康学习成长。方法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焦虑心理问卷"对1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焦虑水平得分2.29~2.40;应付方式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2未担任班委的大学生来自"自信不足"的焦虑显著高于班委人员;应付方式在"自责"、"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睡眠质量在各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但在应付方式上无显著差异。4学习成绩在各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应付方式上差异显著;在"幻想"、"退避"、"合理化"消极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大学生焦虑程度适中,应付方式具有积极倾向性,同时在人格上体现出两面性、矛盾性。2睡眠质量良好者焦虑程度低,但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应对方式无显著效应。3学习成绩在及格水平附近者焦虑程度较高,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也较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本研究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江苏某县210名留守儿童和22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低龄时尤为明显;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③积极应对可以有效缓冲社会支持不足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④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均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为了解陪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通过对陪读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六个影响因素(学校、家庭、社会、学业、人际关系、认知反应)和对其应对方式的调查,比较中学生在是否陪读和陪读者方面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差异。t检验表明,陪读学生跟未陪读学生、陪读者是父母还是祖父母的中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重视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锻造中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中学生环保意识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在环保认知水平上,中学生环保意识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而言,高中学生环保认知水平高于初中学生;(2)在环保行为方面,中学生在有着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好的表现;(3)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调查发现,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内的广大学生对环保教育有极大的热情,他们最乐意接受活动式、参与式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2)
农村留守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农村的打工群体在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城市打工赚钱,他们的孩子则成了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留守现象更为普遍,他们正值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期,因而针对他们的教育也更加具有难度。本文主要围绕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基本现状,探究如何加强对这一群体的青春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6)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1)
检验应对方式作为第三方变量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2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研究学习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要求压力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学习倦怠14.1%的变异量(p<0.001),指向情绪应对进入回归方程,新增解释量为3.4%(p<0.01),自我发展压力×指向情绪应对、竞争压力×指向问题应对的回归系数在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水平(p<0.001,p<0.05),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为5.9%(p<0.001),表明指向情绪应对方式在自我发展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指向问题应对方式在竞争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