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聚酰亚胺材料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智能制造技术的特征及其对新材料的应用需求、适用于智能制造技术的聚酰亚胺新材料的开发以及该材料在智能制造技术中的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3D增材制造领域用负性光敏型聚酰亚胺以及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是200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由教育部和北京市科委共建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注册成立的北京科大永兴电子信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为同一个实体。工程研究中心与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是:高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材料制备与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材料制备与加工设备的制造、新型电子信息元器件的开发与制造、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及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公司注册地点在中关村科技园西三旗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级)。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实力位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原材料作为保障制造产品质量的最基本条件,更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支撑,但目前我国仍面临基础材料参差不齐、战略性新材料受制于人、前沿新材料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只有加快材料工业的发展进程,提升我国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2025"才能真正地挺起脊梁。一、材料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石"制造强国梦、材料当先行"。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研发、产业化和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制造转变,各工业强国纷纷投入新工业革命的竞争当中,美国提出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日本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国内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方面也提出了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明确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助推智能制造一体化向高端化迈进的长远规划。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智能焊接技术更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主攻方向,已成为促进产业优化与提升“智造”水平的关键因素。基于智能制造大背景下,不断涌现出新型的智能焊接技术,但其发展始终需要以焊接材料作为支撑,尤其是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焊接材料的研制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焊接材料品质,赋予焊接材料新的特征,才能实现智能制造下优质高效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面向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浪潮,本文讨论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焊接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现状,梳理了焊接场景与焊接材料的匹配关系,归纳了新一代焊接材料应具备的特质,提出了焊材质量评价的新要素,总结了新时代浪潮下焊材制造技术所面临的新挑战,并对未来焊接材料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自美国于2011年率先启动材料基因组计划以来,中国、欧盟和日本等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计划,争取在新一轮材料革命性发展中抢占先机。材料基因组计划借用生物基因组的理念,以集成化的"多尺度计算-高通量实验-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立足实现材料"发现-生产-应用"的新研发理念,从而达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半的目的,最终支撑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的发展。2017年11月10日,"2017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  相似文献   

6.
微纳加工技术主要应用在光电子和IC领域,随着国际新一轮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路线宽越来越细,对印刷电子材料与应用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印刷术很难实现数微米以下精密电路。针对国际行业研究现状、工艺及最新进展,详细阐述微纳柔性制造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基于微纳图形化激光直写光刻技术、卷对卷纳米压印技术及其配套(微纳填充、转印和软压印)技术,以大尺寸透明导电材料的研发为例,微纳柔性制造在106.68 cm幅面上使印刷电路的线宽达到1.5μm。微纳柔性制造方法属于"加法"制造。展望了柔性制造在印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中的前景和需求,指出微纳柔性制造与印刷材料的结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大尺寸柔性显示与触控、传感器件等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和推动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的应用和加工技术对于设计以及产品的功能产生什么的样影响?成本、工艺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才能实现最小化?本将和读一起探讨三个有关这方面的案例,看看那些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是如何尝试新材料和加工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太阳能海水技术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激光微纳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先进、便捷的加工方法,近年来在制备海水淡化材料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以及激光加工技术作为研究背景,根据研究材料的多样性,从材料的构成本质出发,将近年来关于激光微纳制造海水淡化材...  相似文献   

9.
《材料导报》2011,(Z1):378
"我们的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给材料研究创造了很多机会,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产业发展对新材料有如此的需求。"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所长卢柯说。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靠信息化来推进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依靠先进材料。没有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制造产业的升级、产品质量的提升、附加值的提升就没有基础。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应该走在制造业升级的前面。有了  相似文献   

10.
《功能材料信息》2010,7(1):50-50
<正>据报道,两家日本知名企业近日分别开发出了利用木材制造纳米碳材料和塑料原料的技术。这是一种被称为纳米碳材料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专题序言增材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的发展,《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指出要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建设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已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其中有8个规划提及增材制造,被列为研发、产业化和应用重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等计划的大力资助下,我国在增材制造技术、新材料与工艺等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尚存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滞后、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装备及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产业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相比,增材制造技术不仅能实现复杂加工零件的快速制造,而且在成形过程中较短的保温时间能缓和或消除异种金属材料界面产生的冶金缺陷,进而增强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由于双金属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关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综述性文章较少,故综述了近年来激光、电子束及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并从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及界面合金元素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材料界面组织性能变化的关键因素。发现在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方面,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小尺寸零部件,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如钛合金,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大型复杂零部件。在铜/钢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界面处易形成显微组织分布不均匀、界面晶粒尺寸差异较大等现象,导致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采用银盐感光材料制造过程中晶体反应和膜分离技术,将传统材料与高新材料的制造相融合,成功研制并生产出纳米银系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的主要技术条件、方案划分和技术经济指标;指出了目前设备制造和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规范变电站设备制造和材料加工借鉴的经验以及典型设计对输电线路铁塔材料加工的影响;提出了对规范变电站设备制造的建议(包括一次主设备和二次主设备)。  相似文献   

15.
正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是制约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在当今前所未有的全球竞争中,制造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加剧了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全球变暗等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退化。解决制造业污染问题及能源浪费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绿色制造。大力发展材料的绿色制造及加工对推动绿色制造业发展,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具有重要作用。由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材料导报》编辑部策划的"材料与可持续发展——材料绿色制造与加工"专栏将于2019年  相似文献   

16.
正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是制约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在当今前所未有的全球竞争中,制造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加剧了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全球变暗等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退化。解决制造业污染问题及能源浪费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绿色制造。大力发展材料的绿色制造及加工对推动绿色制造业发展,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具有重要作用。由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材料导报》编辑部策划的"材料与可持续发展——材料绿色制造与加工"专栏将于2019年  相似文献   

17.
竹质工程材料的制造方法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质工程材料是利用性能优良、可迅速再生的竹子为原料制造而成。主要的产品有: 竹集成材、竹层积材和分级竹丝复合材料。在竹子生长、采集、加工、制造、使用和产品的废弃过程中, 消耗能源少, 无污染, 是一种高性能的环保材料。与其它工程材料相比较, 其最大的不足在于材料的均齐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材料的均齐性, 包括竹材的分级、规则化的加工、浸胶、定向预压、铺层组坯等工艺技术, 以及采用规范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 才能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工程材料。其物理和力学性能良好, 可广泛用于风轮叶片、船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材料智能处理与制造(IPMM)的概念,结合半固态成形技术特点,分析了材料智能处理在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中的应用结合点,从材料成形的模拟仿真预测、工艺过程的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和控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智能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依赖于科学直觉与试错的传统材料研究方法日渐成为制造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瓶颈。革新材料研发方法已成为国际新材料研发的趋势。材料基因组技术是材料科学技术的一次飞跃,是新材料研发的"加速器"。钎焊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使得钎焊材料的设计开发相比普通材料更加复杂、研发周期更长,"材料基因组计划"作为先进材料开发的崭新模式也应及时应用到钎焊材料性能优化及开发中,这对促进钎焊技术尤其是智能钎焊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基因组技术包括高通量材料计算、高通量材料实验和材料数据库三个要素。大规模的高通量计算可提供大量而系统的数据,高通量实验方法可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验证,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则可实现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的有效集成,使其相互补充的同时相互验证。三要素协同工作,可以使得材料研发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验结合更加紧密,加快材料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过程,降低新材料的开发成本。开发新型钎焊材料除考虑材料本身的性能外,还需要考虑钎焊材料与母材物理化学性能的匹配性以及连接过程中钎焊材料与母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扩散和新相形成)。钎焊材料与母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除了受到连接工艺(连接温度、保温时间、压力、气氛等)的影响之外,还与钎料和母材的成分有直接关系。因此,相比于普通材料,钎焊材料的设计开发过程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新材料的研发周期更长,有必要尽快启动钎焊材料基因工程。开发高通量计算软件、高通量实验方法(高通量制备及表征)及数据集成系统是实施钎焊材料基因工程需解决的三个基础问题。目前焊接智能化的发展多集中在熔化焊领域,如弧焊、激光焊等,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但是,钎焊全过程智能控制的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钎焊设备及钎焊过程控制方面。钎焊材料制备是智能钎焊的重要组成部分,钎焊材料基因工程的实施将促进钎焊技术的智能化进程。智能焊接尤其是智能钎焊的技术进步可大大简化和缩短新型钎料的试验验证过程,同时能够在过程中搜集到更多实时数据,丰富数据库,因而反过来又会对钎焊材料基因工程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材料基因组技术的三要素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材料基因组技术应用于钎焊材料开发时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需解决的关键共性基础问题,并且阐述了钎料材料基因工程与智能钎焊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10~12日,"2017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在西安成功召开。作为大会分论坛的"3D打印材料及应用技术前沿论坛暨中国3D打印材料发展趋势研讨会"于12日顺利举办。分论坛由南京工业大学3D打印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承办。论坛由沈晓冬教授、伍尚华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