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开发至今,逐渐出现新区新层投产即高含水的非正常生产井,搞清其非正常出水原因和类型,将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卡控水提供重要依据。针对海上油田大斜度多层合采井无法进行动态监测以认识各层产出的问题,以生产动态数据为研究基础,从水源、见水时间出发,结合机理模型,建立水淹模式识别图版,分析不同因素对曲线特征影响;基于贝克莱水驱油理论,建立多层合采井考虑层间流体性质、驱油效率差异的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的修正关系,预测水层窜槽井卡控水后含水。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对新理论进行验证,证实该理论合理、可靠,从而可实现水层窜槽井水淹模式快速识别及卡控水潜力分析,为油田精细挖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含水率高是油井低效生产的关键,也是制约油藏高效开发的最主要问题,其中产液剖面及控水效果的分析与计算一直困扰着现场生产。根据单井的分层合采数据及控水需求,采用小层厚度、渗透率加权的方法,确定小层配液系数;再与小层含水饱和度加权确定小层配水系数,引入小层配水修正系数,通过拟合得到与实际油井一致的含水率,实现产液剖面的预测;根据产液剖面预测结果,设计了控水增油和提液增油的分层控水效果量化方法。实例应用表明,产液剖面预测方法可保证各层产液误差、产水误差均在5%以内,合采误差均小于1%;在高产水层控液量较低的情况下,随控液量增大,增油减水效果明显,而当控液量达到临界值时,增油减水效果不再显著,反而趋于平缓。该综合方法的设计可节省大量的产液剖面测试成本,优化控水规模、预测增油效果,为油田提供科学的控水提液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时底水脊进的出现会使油井采收率显著下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利用控水工具延缓或控制底水脊进。为模拟各种控水工具的控水效果,更加准确地进行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控水方案设计,基于油藏方案解决软件Petrel RE平台,结合各种控水工具稳油控水机理,建立水平井全寿命控水方案设计模型,并针对实际油田水平生产井,模拟了中心油管、ICD、ICD+打孔管、碟片形AICD的控水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中心油管技术适应性较差; ICD、ICD+打孔管技术均能实现产水量减少,产油量增加的目的,但效果有限; 碟片形AICD能提升油井产量,且大幅度降低油井产水量,增油控水效果较好; 不同控水时机模拟结果表明,油井前期下入控水工具进行控水较后期采取控水措施效果更好。利用Petrel RE平台建立的控水方案模型可为油田水平生产井控水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问题突出等,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技术.该技术通过封隔器卡层,并在对应层位加装循环打压开关器,通过套管打压开启或关闭开关,实现分层采油.集找水、卡水于一体,可满足1~3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机械卡水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充分挖掘了非主力层的潜力;而且减少了作业井次,降低了作业成本,减轻了油层的污染伤害.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杏北区块多油层发育,油井多数为多层合采,随着开发时间延长,由于层间物性差异,出现单层水淹或层间干扰导致单井产能下降。为提高多层开发效果,杏北区开展常规封隔器换层隔采、碰泵控制换层、压力开关器控制、分压合采泵等分层采油工艺试验,其中压力开关器控制、分压合采泵工艺对于判断油井见水层位和解决层间干扰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渤海P油田采用多层合采、油井不断侧钻的方式进行开发,储层水敏导致平面产液结构差异大,且测试资料较少,储层水淹状况及含水率预测难度较大。为了研究储层水淹状况,综合利用地质、动态、生产、测井、水驱油试验等资料,通过油藏工程法对复杂地质及开发条件下的储层含水率进行定量描述,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海上变井网多层合采油田油藏工程法含水率预测技术。储层含水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渤海P油田储层纵向上Ⅰ类储层水驱波及较广、水淹严重,Ⅱ、Ⅲ类储层水驱波及相对局限、水淹较轻;平面上断层附近、平台相接区、无井控区及局部井控区水淹较轻,剩余油相对富集。在此基础上实施P油田加密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表明提出的油藏工程法含水率预测技术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油井找卡水工艺技术是大港油田实现合理开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找卡水工艺技术及配套工具现场应用适应性差、成功率低、有效期短、重复作业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港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存在底水脊进导致含水上升速度快、油井无水采油期短等问题。为此进行了水平段产液剖面分布规律及控水机理的分析,开展了水平井分段控水完井工艺研究。形成了2种不同封隔工艺的分段控水完井管柱,实现了筛管变参数设计,并通过合理控制初期生产压差,达到了稳油控水的效果,为同类型油井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单层厚度、储量丰度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油藏不满足分单砂体开发的条件,为了获得较高的产能,往往采用大段合采的开发方式,导致高含水阶段层间干扰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压差、含水率及渗透率影响下的多层油藏干扰系数的计算公式,修正Vandervlis定向井产能公式,求得卡掉干扰层前后油井产能的变化。根据地层流动系数与干扰系数对产能的影响绘制均衡驱替图版;同时定义并绘制卡层门限曲线,指导油井的合理开关层与提液措施。提出了4种应用于矿产实际生产的定量化卡提组合模式,指导油井的合理开关层与提液,矿场实际应用效果较好,有效缓解了层间矛盾,实现产能接替,年增油达23×104m3。该研究对于缓解多层合采油田的层间干扰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我国油田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适用性良好的采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加油田生产效益,有效应对油田生产中的层间干扰问题,则需要加强分层找卡水采油工艺使用。基于此,本文就多层系油田分层找卡水采油工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水平井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局部高渗段、水窜裂缝、油水粘度差异等因素导致的产液剖面不均衡,从而引起油井高含水。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在南海东部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控水增油效果,为了提高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应用性,分析了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在南海东部的应用效果,为后续选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卡堵水工艺封卡套管大段破漏或多点出水油井存在施工周期长、作业成本高,后续作业难度大等弊端,江苏油田在插管挤灰桥塞的基础上研制了插管采油桥塞,并在现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该工艺无需找出套管具体破漏段即可实现卡水、采油一体化功能。同时利用原有的插管挤灰桥塞实现了分层找水、直接上返调层(无需封卡下部生产层)等功能,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集找水、卡水于一体,可满足1~4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机械卡水的成功率和有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充分挖掘了非主力层的潜力;而且减少了作业井次,降低了作业成本,减轻了油层的污染伤害。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低渗地层或伤害地层,水力压裂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针对在油田开发中封闭多层油藏无限导流垂直裂缝油井合采的情形,给出了n层圆形封闭非均质油藏、层间无窜流、各层的供给半径不等或相等、各层初始压力不等或相等等情况时,垂直裂缝油井在保持定产生产或保持定压生产时的井壁压力、各层层面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压裂两层油藏的算例,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分别计算了无限导流垂直裂缝油井定产和定压条件下油层层面流量的变化,并对垂直裂缝油井的产能以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该方法对矿场圆形封闭多层无限导流垂直裂缝合采油井的配产配注、动态预测以及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世群 《钻采工艺》2012,35(3):55-56,10
双河油田油藏非均质性强,纵向物性差异较大,随着油田的不断深度开发,大厚层内细分挖潜,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常常需要找堵水,机堵高含水层,开采低含水层,以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文中研究了一种经济的两层找堵水工艺管柱,先在两层间下入空心封隔器,完井生产管柱下带定位接头、插管、筛管等,将插管插入空心封隔器实现插管与套管间的密封,短距离上提或下放生产管柱使下部或上部插管与封隔器密封,实现采上层或采下层生产,将插管全部提出封隔器可全井生产。该技术现场应用12口井,调层19次,调层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6.
机械找堵水一体化工艺管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油田找堵水工艺存在作业工作量大、效率低、找水不明确、堵水不准确的问题,研究了2类机械找堵水一体化工艺管柱——QSC桥塞带泵找堵水管柱和液压调层找堵水一体化管柱。QSC桥塞带泵找堵水管柱通过专用插管的插、拔,实现找水、堵水,并可验证管外窜槽,配套的固定阀可拔式悬挂泵使找水、堵水一体化和采油融为一体;液压调层找堵水一体化管柱可连找4层,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采用套管加压方式进行调层生产,液控找堵水开关器可往复调层,性能可靠,调层成功率高,减少了作业工作量,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17.
冀东油田浅层油藏为边底水驱动油藏,天然能量充足,油水层间隔层较薄,在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注水开发阶段后,油层平面、层间及层内矛盾更加突出,注入水常沿高渗透层或韵律层突入油井,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选择性化学堵水技术,在冀东油田浅层区块开展了试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堵剂的降水增油效果比较明显,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防砂后含水上升快、稳产期短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井防砂用的FS-RPM相渗调节剂,该材料既可以配制成处理液改善近井地带控水能力,又可以化学锚定到石英砂表面制备成控水砂提高充填层的控水效果。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80℃、矿化度30000mg/L的条件下,其标准流体阻力比(NFRR)大于3,具有较好的控水能力。FS-RPM相渗调节剂和负载型控水砂在QTQ9-10井的应用情况表明,措施后油井含水率下降了21%,控水有效期达到380d,累计产油758t,取得了明显的控水稳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井正常生产状态下,运用井下智能开关器对油井进行分层开采、分层测试、堵水调层及任意层多层合采的工艺技术。该技术主要由智能开关器和智能分层开采及遥控调层工艺两部分组成。分层开采管柱采用丢手方式或整体管柱下入井中,用封隔器将井下各层位封隔,管柱上对应的每一个目的层位安装一套智能开关器,智能开关器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时序,或根据地面遥控发送编码指令工作,打开或关闭层位的进液通道,实现油井的分层测试、分层开采、堵水调层及任意层多层合采,同时开关器内置或外挂的压力仪还可获得油层的压力恢复和压力降落曲线。  相似文献   

20.
控水压裂技术在温米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芬敏 《钻采工艺》2011,34(5):77-79
吐哈温米油田属于低孔、 低压、 低渗油藏, 经过多年高速开采, 部分区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 层内、层间和井间矛盾突出, 平面上油井距水驱前缘距离减少, 纵向上水淹层与油层交错存在, 裂缝前端容易沟通注水前缘, 导致压后高含水增液不增油, 另一方面缝高失控压窜上下水层或层内底水, 导致压后高含水, 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文章从控水压裂机理入手, 开展了控水压裂工艺技术对策研究, 形成了低排量、 多段塞、 相渗改变技术、 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等配套技术, 在现场成功应用9井次, 有效率8 8  9 %,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