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3)
共同体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是具有人类关怀的思想家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人这种"类存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维系人类共生共荣的使命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实践,是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能承担此任,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逻辑一致性:生成逻辑的一致性、价值逻辑的一致性和实践逻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近年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国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建构条件、发展阶段等等,并探讨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5):5-6
共同体作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意蕴所在,它所体现的正是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自由王国。基于马克思原著的分析,从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根源两个方面阐明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同时指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享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内涵的应有之意。基于以上分析,落脚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即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物质基础,要坚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基于共同富裕,要坚持公有制为前提的经济改革;基于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283-284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分析阐述了世界交往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世界交往背景下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交往理论,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追求提供了现实方案。本文站在世界交往的立场上,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点和现实意义,进一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7):15-17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当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把教师作为共同体去发展,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教师成长规律而言,新的研究结果更强调将个体置于各种专业的群体之中,这一点正如托马斯所指出的:“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如何给教师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交流、互动、反省和慎思的氛围,促进教师抱团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对自然的无序利用与强制开发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犯下的一个"本体论"错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性反思,对人类存在的本质进行实践性反思,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置于生命共同体的视阈下,寻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解之路。人与自然达成生命共同体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联合,在实践基础上才能达成,而这是以认识与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是以对人自由全面发展本质的实现为前提的,是对自然本体的尊重与正确认识,是人的能动性的理性发挥。实现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的属人性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然的均衡良性进化,使人与自然在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状态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西方政治哲学对共同体的探讨是建立在"自然法权"这一平台之上的,而马克思则开创了探索"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平台,即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探索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从未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以往的共同体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共同体都是"虚假的共同体"。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虚假的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和分工都成为限制"自由个性"的"异己力量"。因此,"真正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与"联合体"的辩证统一,公有制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实践、合作、反思的平台。教师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对话、分享、协商和反思"的学习形式能够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精神的深化,最终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机共同体主义在有机哲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关于有机共同体的生成、实现及现实意义的基本问题。有机共同体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认为“现代性”思维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关注与反思是其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有机共同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有机共同体主义主张培育和践行共同体主义价值观,坚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有机共同体主义的现实意义表明,有机共同体理念有利于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整个人类的合作共赢,并逐步迈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9)
名师工作室模式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在不断提升高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全面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名师工作室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全面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当前教育形式下的重要目标。教师从名师工作室的主要内容,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内容,多元化、具象化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打造区域一流的专业团队,构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高职教师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林晓蓉 《福建建筑》2009,(2):112-114
绿色社区评估标准里,对社区特色做了初步界定。本文从绿色社区的定义出发,说明绿色社区中的社区特色应该包含的内容,并通过福州融侨锦江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进而对如何创建社区特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论“社区”与社区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的和谐发展作为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区”是个社会学范畴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社区被赋予的含义和指代有其特定性,不可泛泛而论。文章简论社区的概念殛社区营造和社区规划在中国当前有若怎样的地位,起到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
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的关系究竟是"同质相容"还是"异质互补",这一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国内122个社区1 571份居民调查问卷数据,探究社区异质性、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联机制,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在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异质性、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以及社区文化异质性均有助于促进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仅与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正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相比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互助     
《城市环境设计》2014,(8):94-94
从航拍照片来看,受灾情况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实际到达当地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房屋一楼的墙壁完全被海啸所毁.汽车翻车并被冲进了屋内.渔船的巨大船首已经堵在了宅前.我们慢慢沿着鹿岛御儿神社的半岛步行,有一辆小汽车停在路边,一位年轻的女士坐在副驾驶席上.在她旁边站着的女士看到我们后过来攀谈.她说自己家中一篇狼藉,并要带我们去看看.到了之后发现果然,家中散落着瓦砾、被褥、床垫和榻榻米、破烂的家具、食器,混杂着污泥,无处立脚.我们站在满是泥巴的被褥上听着这位女士的讲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人文视角,求索社区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便将社区发展的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内容与策略等有机地融入城市规划,分析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如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陈实 《中外建筑》2010,(8):136-137
我国已经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在面临这样转型期的社会阶段,如何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居住和使用的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将成为我们这代建筑师设计工作的重点。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针对人口老龄化情况下的建筑设计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但是由于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认识深度不够,经验不足造成设计上有所偏颇。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新的一轮对老年人居住模式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渴望实现的梦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城市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大改变了中国城镇的面貌,但对于其中众多的传统历史区域,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城市化的方式,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试以重庆磁器口社区为例,就这一问题从社会学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能抛转引玉,为这一难题的早日解决找到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居环境也因观念而变化,环境、智能、生态、经济已是新型居宅区不可缺的因素,本文从绿色生态,自然资源,环境均衡等方面对理想住宅区作了建设性、科学性的阐述,说明了建设理想居住区是今后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首先溯源中外的社区概念,解析在时间内涵上的重要差异;再阐述社区作为时空统一体的时间与空间意义;接着剖析了社区结构演化、社区老龄化、社区日常空间、历史记忆与场所精神等社会、人口与文化问题在时间维度上的实质;进而论述社区规划的时间维度,提出社区规划中要运用时空观,将时间维度纳入社区规划,着重于建构时间—空间—行动者的关系框架、社区的更新改造规划和社区的时间多维化。时间维度上的深入探讨,将带来国内社区与社区规划的重新概念化,并为现时的社区规划实践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社会变迁带来的居民的居住方式改变、共同兴趣爱好消减、宗教仪式衰微、公共利益责任主体转移等,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现代社区精神重塑很有必要,应将自治事务的单位选择和行政事务的单位选择区分开来,明确社区居委会定位及与其他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不同业态的小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