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4)
科学教育作为高校师范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深化科技创新向教育教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和教师要对科学教育在师范生创新素养培育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并通过合理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助推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文章在明确科学教育在师范生创新素养培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强化该项功能发挥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师范生创新素养的良好提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6)
全纳教育背景下,我国随班就读迅速发展。随班就读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安置方式之一,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难点。如何改变原有的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拓展师资培养的途径,培养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随班就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研究以确定大学生对幼师职业是否存在刻板印象。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幼师职业在两个层面均有刻板印象;并在内隐层面存在显著刻板解释偏差效应;在性别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
实践协同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重点,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在玉林师范学院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申硕攻坚、师范生专业认证背景下,从与大芦村建立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如何在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下,整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发挥资源聚集效应,建立有利于培养化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师范生实践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1)
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乡村教育师资队伍补充的源头活水,对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主体单位迎来了发展良机但又存在一定的挑战。为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完善人才培养环节、抓好情意教育,并加强与地方政府、小学的三方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振兴我国的教师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无疑举足轻重。研究发现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存在培养目标趋于同质、教育类课程相对弱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师资队伍较为薄弱、课堂教学比较陈旧、培养培训相对分离等问题,极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应采取的对策包括:以"差异化"明晰培养目标,构建分层分类的师范生培养体系;以"专业化"统领价值取向,重建实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全程化"养成教师素质,形成实践导向的师范生技能培养体系;以"胜任化"强化岗位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以"信息化"驱动教育创新,搭建现代化的教师教育智慧系统;以"终身化"助力持续发展,建立共赢的教师培养培训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明确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建立稳定长效的教育实践基地、完善本科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多方参与的教育实践评价体系、强化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扩展教育实践内容等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而建筑学本科生源学科背景的差异性又是探索人才培养多元化方向的机遇。该文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的教学探索为例,阐述美术院校背景下的建筑学本科跨基础培养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块,试图构建一个从通识基础、专业启蒙、设计创新到专业拓展的教学模块构成,使艺术类与工科融合共生的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职后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着教育实习时间过短且过于集中,少数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薄弱,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等问题。梧州学院数学专业为此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较好地提升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
融合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融入和应用目的在于使更多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回归普通学校,从而接受公平教育。以特殊儿童的特殊性转普通性为目标,尝试从转型的资源整合应用、引导定位、引导方式等方面着手,分析特殊儿童教育中如何有效应用融合教育理念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