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宰后肌肉的生化为肉品科学的基础之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方面的知识,令人注目的进展,关系到食品科学、动物科学或冷藏事业.宰后肌肉的生化和肉品质间的关系肉在刚宰后时期的品质结局:1.由于肌原纤维性ATP—酶活性的结果,肌肉纤维发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宰后肉色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宰后牛肉肉色变化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排酸成熟7d牛肉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pH值、剪切力、持水力及蒸煮损失率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肉色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排酸过程中牛肉亮度值(L*)和红度值(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缓慢上升;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xyMb)相对含量持续下降;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globin,DeoxyMb)相对含量先上升,5d后缓慢下降;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相对含量逐渐上升;pH值先降低,5d后回升;持水力和剪切力逐渐减小;蒸煮损失率先呈上升趋势,7d后下降;L*与DeoxyMb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xyMb相对含量与MetMb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etMb相对含量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持水力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OxyMb相对含量与持水力和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MetMb相对含量与持水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畜禽肌肉在宰后变为可食肉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变化直到成熟,其中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动态调控机制,几乎调节每一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是生物界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因此,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与宰后肌肉的关系有助于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本文从介绍蛋白质磷酸化概念出发,讨论磷酸化蛋白质检测技术的发展,总结宰后肌肉中会发生磷酸化的蛋白质及影响因素,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与宰后肉的嫩度、肉的色泽和保水性3 个方面的研究入手综述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对肉品质的影响,以及食盐与氨基酸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在肉品品质中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冷藏过程中冰鲜鸭肉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15℃条件作对照,测定0~4℃下0~10d内鸭胸肉表面的菌落总数、腐败菌数等指标的变化,并对肉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0~4℃和13 ~15℃下分别在第6天和第2天后细菌总数>104cfu/g;0~4℃下腐败菌数在6d后有明显变化,而13 ~15℃下在第4天和第6天之间腐败菌数有较大的变化(对数值>2);0~4℃下TBA值呈逐渐增长趋势,13 ~15℃下TBA值在第4~6天之间剧烈增长;0~4℃下MetMb含量增长缓慢,第10天时仅为13 ~15℃下的29%;0~4℃和13 ~15℃下TVB-N值分别在第6天和第2天超过新鲜禽肉国家标准值;两温度下感官评分值变化与微生物和品质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水和氯化钙溶液对宰后冷藏期间猪背最长肌肉色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猪背最长肌于宰后1.5h注射肉质量分数5%的水和200mmol/L氯化钙溶液,分别测定其冷藏期间肉色a*值、总色素含量、高铁肌红蛋白(MetMb)相对百分含量、MetMb还原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注射氯化钙溶液能降低肉中a*值、总色素含量、MetMb还原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B(LDH-B)活性,增加MetMb相对百分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注水能降低肉中总色素含量和MetMb还原酶活性,增加MetMb相对百分含量。结论:注射水和氯化钙溶液均能降低宰后冷藏期间猪背最长肌中总色素含量,增加MetMb相对百分含量,从而加快猪背最长肌的褪色,不利于其冷藏期间新鲜肉色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牦牛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化调控的能量代谢对肉色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以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使用AMPK激活剂(AICAR)和抑制剂(Compound C)对其进行处理,并置于4 ℃下成熟,在相应的成熟时间点对AMPK活性、肉色及能量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肉色和能量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熟至12 h,与对照组相比,AICAR组AMPK活力提高了13.17%,而抑制组降低了9.03%,表明AICAR对AMPK活性有激活作用,而Compound C对AMPK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三者的L*值、a*值和己糖激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值、H*值、乳酸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L*值、b*值和H*值始终为AICAR组>对照组>Compound C组,a*值始终为AICAR组<对照组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变化及肉色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该试验以川西北麦洼牦牛背阔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为研究对象,置于4℃自然成熟并在相应时间点测定分析肌肉色泽、肉色稳定性指标总肌红蛋白(total myoglobin, TMb)含量、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 O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 M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metmyoglobin reductase, MetMbR)活性及pH值。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3个部位肉L*值和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背最长肌和半腱肌b*值和H*值均呈逐渐上升变化,背阔肌b*值、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Mb含量、OMb相对含量及MetMbR活性呈下降趋势,MMb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值呈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变化的趋势;相同时间点下,三者的L*值和b*值总体上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研究二倍体虹鳟和三倍体虹鳟感官品质差异,分析同一亲本、同一养殖条件下二、三倍体虹鳟肉色、肉质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色方面,二倍体虹鳟肌肉黄色值显著大于三倍体虹鳟(P<0.05),亮度值和红色值无显著差异;在肉质方面,三倍体虹鳟肌肉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二倍体虹鳟(P<0.05),持水力和pH值等无显著差异;在滋味物质方面,三倍体虹鳟肌肉滋味组成相对二倍体虹鳟较为丰富,有鲜、咸、苦和甜等味道;在挥发性物质组成方面,二、三倍体虹鳟肌肉挥发性物质均由77 种化合物组成,气味活度值较大的特征性气味物质主要有1-辛烯-3-醇、己醛、辛醛、壬醛和(E)-2-壬烯醛,整体呈现青草味、脂肪味及水果香味,三倍体虹鳟肌肉中总特征性气味物质的气味活度值显著高于二倍体虹鳟(P<0.05)。本研究表明二、三倍体虹鳟具有不同的感官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遍认为参与宰后肌肉嫩化的相关蛋白酶主要有溶酶体组织蛋白酶、蛋白酶体、钙激活蛋白酶、钙激活酶抑制蛋白和半胱天冬酶5 种,然而对于成熟过程中肉的嫩化程度及机理颇具有争议。大量的研究表明,上述5 种嫩化酶在参与肉嫩化过程中其自身生理生化特性在宰后也发生变化。本文综述5 种参与宰后肉嫩化酶的分子质量、存在部位、作用底物、作用位点、激活条件、最适pH值以及对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的抑制剂,并就其影响宰后肉嫩度的作用机理及其自身状态的变化进行分析与阐述,旨在为后续研究嫩化酶在宰后改善肉嫩度方面的应用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梅山猪与三元杂交猪肉宰后成熟过程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梅山猪与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以及影响两个猪种持水力的因素,为梅山猪肉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6 头梅山猪和6 头三元杂交猪,在宰后45 min取胴体左侧背最长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肌肉中水分分布情况以及酪蛋白酶原分析法测定钙蛋白酶的活性,在成熟过程中的1、3、7 d测定肌肉的持水力。结果:梅山猪肉色的L*值和a*值与三元杂交猪差异显著(P<0.05)。梅山猪宰后成熟1、3 d的贮藏损失率和宰后1 d的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说明梅山猪肉具有较高的保水性。梅山猪宰后45 min的pH值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低场核磁共振T2弛豫测定结果表明,梅山猪肉中结合水含量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自由水含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肌肉水分分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种猪肉的持水力的变化。梅山猪与三元杂交猪肉中的钙蛋白酶活性在成熟第1天差异显著(P<0.05),成熟第3天和第7天差异不显著。结论:钙蛋白酶活性对这两个猪种的保水性影响不大,肌肉的水分分布及宰后45 min、pH值的差异解释了梅山猪具有较高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15.
猪肉PSE肉发生率居高不下降低了我国猪肉的品质,限制了猪肉的深加工。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影响猪肉PSE肉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宰前补饲成为控制PSE猪肉发生率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缺乏对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深入的总结。本文系统总结了影响猪肉PSE肉发生率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调控措施,并主要就宰前补饲维生素、氨基酸、电解质矿物元素、天然化合物对猪肉PSE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降低PSE肉发生率营养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清除氧化自由基和中断脂质过氧化作用、延缓宰后肌肉pH下降速度并提高猪肉的保水性以及作为应激状态时的主要能源物质供应来源等。此外,控制1~3 h的待宰时间、−10~30 ℃的运输温度、60 ℃下烫毛6 min,采用二氧化碳致晕及两段式冷却,可有效减少猪肉PSE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16.
肉色、嫩度、保水性等肉的品质特性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而肌肉能量代谢会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并最终影响肉的食用品质。磷酸肌酸系统、糖酵解途径和氧化磷酸化是肌肉中ATP主要来源,并在宰后不同时期发挥主要作用。动物屠宰放血后,肌肉内环境发生变化,不同的供能方式会影响能量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肌肉转化为“肉”的过程。本文综述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过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并阐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SIRTs)家族对代谢过程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能量代谢过程调控肉品质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嫩度是肉品最重要的品质指标,而成熟是改善肉的嫩度的重要途径。肉成熟嫩化的原因普遍认为是肌细胞的细胞骨架降解造成的。目前,细胞骨架降解的机理研究方面报道较多的是钙激活酶系统、组织蛋白酶系统和蛋白酶体,而有关细胞凋亡酶在肉成熟中的作用国内外还鲜见报道。本文综述了宰后肌细胞内生理条件的变化,以及细胞可能选择的死亡方式,即凋亡;概述了能作为caspase酶家族底物的几类主要的肌细胞骨架蛋白;对常用的几类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毒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细胞毒素注射应用于宰后牛肉品质形成机理研究的潜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The tenderness of mea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but the mechanism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meat tendernes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t tenderness and protein degradation,with a view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study of meat tenderness and qual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鸭肉色泽和新鲜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色差计跟踪检测贮藏过程中鸭胸内颜色的变化,并结合球蛋白沉淀反应和新鲜度感官检验对鸭胸肉样品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添加不同种类儿荼素会改变鸭胸肉的亮度(L*)、红度(a*)和黄度(b*);鸭胸肉色差计光学指标L*、a*、b*与球蛋白沉淀反应和新鲜度感官检验的结果一致;鸭胸肉在4℃、616 lux的贮藏条件下,选择添加800 ms/ks的70%EGCg儿茶素和500 mg/kg的70%小叶种儿茶素,可达到护色和保鲜的目的;结论:色差计指标可以初步鉴定鸭肉新鲜度,儿茶素能够起到护色和保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对肌肉宰后嫩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嫩度是肉品最重要的品质指标,而成熟是改善肉的嫩度的重要途径。肉成熟嫩化的原因普遍认为是肌细胞的细胞骨架降解造成的。目前,细胞骨架降解的机理研究方面报道较多的是钙激活酶系统、组织蛋白酶系统和蛋白酶体,而有关细胞凋亡酶在肉成熟中的作用国内外还鲜见报道。本文综述了宰后肌细胞内生理条件的变化,以及细胞可能选择的死亡方式,即凋亡;概述了能作为caspase酶家族底物的几类主要的肌细胞骨架蛋白;对常用的几类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毒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细胞毒素注射应用于宰后牛肉品质形成机理研究的潜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