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工方法对鱼汤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考察不同制作方法、加水量、熬煮时间对鲫鱼汤营养价值的影响为目的,通过鱼汤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在不同制汤条件下鱼汤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制作方法显著影响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P<0.05),在4:1~8:1的加水量范围内,各种营养成分的提取率均无显著性增加(P≥0.05),在0.5~1.5h内,煮汤时间对鱼白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将煮汤时间继续延长,这些营养物质的含量随煮汤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因此,最好采用在各地都比较流行的白汤制作手法制作鱼汤,其中以水与原料的比例不超过8:1,煮汤时间保持在1.5~3h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肉食煲汤的基本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鸡、排骨、老母鸡、猪蹄等为原料,采用清水慢炖煲汤和中华传统肉食煲汤2种方式进行煲制。然后对汤汁中的总蛋白质、粗脂肪、总固形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煲汤仅能溶出7.80%-22.98%的蛋白质,而且汤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大于10000的为主,汤中寡肽比例最高的是老母鸡汤,占总蛋白质的36.68%。这表明汤中虽有营养物质,但仅靠喝汤不能摄取足量、优质的营养。  相似文献   

3.
张静妍  徐丰  石芸  王可兴  王鲁峰 《食品科学》2014,35(16):261-266
分别使用电压力锅和紫砂锅煮制排骨藕汤,通过对压力和时间的控制,研究不同煮制条件下排骨藕汤品质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电压力锅最佳的煮制工艺条件为骨水比1∶3,70 kPa煮制20 min后20 kPa煮制4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排骨藕汤与紫砂锅煮制的效果高度相似,可溶性蛋白含量达81.74 mg/mL。通过该实验,得到与紫砂锅煲汤品质相同的高压煲汤工艺条件,成功将煮制周期缩短了85 min。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鸽汤营养及特征风味物质的释放规律,对不同加热时间(1、2、3 h)处理下的鸽汤营养物质及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及对比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主要风味物质及含量,结合电子鼻、电子舌结果评估鸽汤特征风味物质形成规律。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鸽汤中蛋白、脂肪以及总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煮制3 h时达到最大;电子舌结果表明鲜味和咸味为鸽汤的主要滋味特征;鲜味代表物质核苷酸的含量在煮制3 h时达到最大;GC-MS检测出鸽汤中共有67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烷烯烃类、醛类、酮类、酯类等,其中煮制1 h的鸽汤中挥发性化合物有17种,煮制2 h的鸽汤有36种,煮制3 h的鸽汤有34种。鸽汤中醛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煮制2 h的鸽汤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醛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戊醛、己醛、庚醛以及壬醛是鸽汤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煮制时间显著影响鸽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醛类物质是鸽汤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可以为开发营养全面的鸽汤风味煲及后续确定关键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玉米秸秆、杨木及松木为原料,利用不同液比的甲酸与原料(1∶10,1∶9,1∶8和1∶7)制浆,从制浆黑液中分离得到甲酸木质素,进一步制得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探究了不同甲酸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具有木质素的基本结构特征,液比1∶9时制得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酚羟基含量分别为2.69、2.82、3.09 mmol/g。水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压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将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用于制备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淀粉复合膜,复合膜的水接触角显著增加,其疏水性能与甲酸木质素的原料种类和制浆液比有关。经4个月老化后,复合膜的疏水性能进一步增强,3种原料甲酸木质素纳米颗粒/淀粉复合膜的水接触角最高分别可达127.2°、125.1°和123.5°。研究结果对增强木质素的疏水性能及扩展疏水性膜材料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微波加工对鸡汤品质的影响,以鸡胸肉、黄芪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以营养指标水溶性蛋白为评价指标对微波黄芪鸡汤煮制工艺进行优化,最优煲制条件为保温功率300 W,保温时间60 min,料液比1:5,此时煲制出的鸡汤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为1.66mg/g。采用传统电煲锅与微波最优煲制条件下鸡汤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营养风味物质(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多糖)和健康安全性指标(嘌呤含量)。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不会对食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产生破坏,满足人们对煲汤营养的需求。微波最佳煲制条件下汤中营养、风味与传统电煲锅4 h煮制时相当。微波煲制鸡汤中嘌呤含量显著少于电煲锅煲制,总嘌呤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比较两种煲汤模式,发现微波煲汤是一种更加节能的煲汤方式。  相似文献   

7.
美食我来做     
《中外食品工业》2013,(11):76-77
我是厨房小白一只,想先从煲汤开始学做饭,8月舰汤蜜事里的清火老鸭汤真是太诱人了!对了,我看到很多关于汤的菜谱里都有“飞水”这一步,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啊?还有煲汤还需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8.
广东人历来有喜欢喝汤的习惯,并且认为汤不但增进营养,而且还有进补之功效。在岭南地区,汤菜制作可谓是家家精通。“汤”有不同的解释,从烹调角度来说,就是指将食物原料加入适量清水煮熟后的汤液,也可以指汤水多、原料少的菜品,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汤菜。汤菜菜品的数量很多,从不同烹制方法进行分类有熬汤、煲汤、炖汤、滚汤、烩羹及煮等几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微波加工对药膳鱼汤品质影响,以天麻、鱼头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炉和传统电炖锅加热的方法,研究其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天麻素、嘌呤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更有利于小分子物质的溶出,如氨基酸、矿物质、天麻素和嘌呤等,微波煲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甚至高达电炖锅的1.5倍,对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影响较小;在安全性方面,微波200 W小功率的煲汤或者400 W大功率短时间煲汤产生的嘌呤含量均不超过15 mg/L,既符合痛风病人安全需求又改善了鱼汤的风味;在感官评价方面,采用微波炉400 W煲汤1 h的感官得分可以达到与电炖锅煲汤3 h相类似的效果,可以将煮制周期缩短2 h,微波加热可大大缩短煲制时间,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煲汤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要让煲出来的汤既味道鲜美,又营养安全,还真有不少学问!要想煲一锅味道鲜美的汤,原料选择很重要。什么样的原料最适合煲汤呢?应该说动物性原料比较合适。在动物性原料中,又要数生长时间比较长的原料,如禽类的老母鸡、老鸭,水产品中的黑鱼、鲫鱼,或者畜类的一些特殊部位,如猪蹄膀、牛蹄筋等。选用这些原料煲出的汤,汤醇浓,味鲜美,色洁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非均相液态体系条件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改善油脂的乳化效果,以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研究不同的体系条件(蛋白添加量、脂水体积比、p H、Na Cl浓度)对大豆油乳化液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蛋白添加量为0. 1%~0. 5%(质量分数)时,蛋白添加量的增加使乳液黏度及界面蛋白吸附量均显著提高;液滴平均粒径由60μm下降至7. 28μm,粒径分布范围变窄。在脂水比1∶2~2∶1范围内,随着脂水比增加,乳液黏度增大;脂水比> 1∶1时,黏度较其他组高出5倍左右,通过微观结构图发现这与乳滴紧密堆积有关;除了脂水比2∶3和1∶1变化不显著外,乳液的界面蛋白吸附量呈上升趋势;脂水比<1∶1时乳滴平均粒径和分布范围差别不大,随后粒径先减小又有所增加。乳液p H在3~11范围内,p H为3和5时乳滴聚集严重,平均粒径及分布范围较其他组高。Na Cl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乳液黏度和界面蛋白吸附量,Na Cl浓度≤0. 6 mol/L时,乳液粒径均小于对照组,其中浓度为0. 12 mol/L时达到最小值,但Na Cl浓度为0. 84 mol/L时乳滴中出现较大粒径乳滴,使其平均粒径超过对照组,Na Cl浓度≥0. 36 mol/L时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较对照组小。综上,乳化的适宜条件为:酪蛋白添加量为0. 5%,脂水比为3∶2,p H为7~9,Na Cl浓度≤0. 6 mol/L。  相似文献   

12.
以狭鳕鱼和蟹味菇为原料熬制菌菇鳕鱼汤,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辅助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菌菇狭鳕鱼汤的加工工艺,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熬煮时间90 min、料水比1∶2.8、蟹味菇添加量18%,在此条件下熬制的菌菇狭鳕鱼汤风味良好,感官评分为8.60分,与预测值相近。采用最佳工艺熬制菌菇狭鳕鱼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蟹味菇对鱼汤中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菇狭鳕鱼汤中5'-GMP、5'-IMP和5'-AM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核苷酸总量是对照组狭鳕鱼汤的4.15倍。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01-10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评定方法鉴定了商业牛杂汤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自制牛杂汤配方,并研究了不同熬煮时间和熬煮方式对牛杂汤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牛杂汤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26种,包括醛类、萜烯类、醇类、酮类及其他化合物等种类。熬煮时间对牛杂汤风味有较大影响,1~3 h内延长熬煮时间会促进牛杂汤中挥发性成分的充分释放,但超过3 h汤中风味物质含量显著减少,牛杂汤的最适合熬煮时间为3 h;常规熬煮、开盖熬煮和高压熬煮的牛杂汤中分别检测出28、32、37种风味化合物,但高压熬煮汤的香味显著弱于常规和开盖熬煮,这可能是由于高压熬煮中脂肪氧化所产生的己醛、辛醛含量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14.
秋凉好喝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燥宜水,正是“喝汤”的黄金时段。 “汤是鲜之母,鲜是味之源”可见人们对汤的钟情厚爱,基于汤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所以喝好汤,就能健体补身。 广东人在煲汤上付出的时间和耐心绝非他地之人所能及,悠久的汤文化使广东人个个是品汤高手兼汤疗专家——大病初愈或夏季体虚燥热时,要喝气血双补、润肺去燥的霸王花煲猪骨或花旗参煲生鱼;天气转凉时则换上一煲海底椰川贝母炖冰糖……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煲汤馆也更加讲究了因时制宜,适时进补,因此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品种。 喝汤的好处也无须再次重复了,但好汤不在贵,能在热气萦绕中感受到那种若有若无、若浓若淡之境地的汤.才是好汤。 今秋就和心爱的人去几个喝汤的好去处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以功能性植物菊芋和鸽子肉为原料,在料液比为1∶2,鸽子与菊芋比为1∶1.5,炖制时间为4h的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了菊芋鸽子汤。菊芋鸽子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干品中含有21.2%蛋白质,0.074%氨基酸,10.3%脂肪,6.2%多糖。采用GC-MS-TQ法从菊芋鸽子汤中分离了70种挥发性组分,包括醛类物质24种、酮类10种、醇类11种、烃类11种、酸类9种、酯类4种、呋喃1种。其中,菊芋和鸽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共同构建了炖制菊芋鸽子汤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西菜二款     
原料;罐头菠萝1听,带皮猪肉1斤,芹菜、葱头各少许.制法:①剔去猪肉肥膘,把肉皮和瘦肉放入锅内,加2斤水用小火煮熟.煮时往汤中投入洗净切碎的芹菜和葱头,以增添肉汤的香味和鲜味.②捞出瘦肉和肉皮,晾凉后切成小丁;将罐头菠  相似文献   

17.
煲一锅鲜美汤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景 《烹调知识》2010,(3):51-51
生活中,要让煲出来的汤既味道鲜美,又营养安全,还真有不少学问!要想煲一锅味道鲜美的汤,原料选择很重要。什么样的原料最适合煲汤呢?应该说动物性原料比较合适。在动物性原料中,  相似文献   

18.
控制鸡肉卤制过程中卤汤循环使用时的安全性,为稳定鸡肉品质及工业生产时使用添加剂补料提供方法参考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鸡翅根为原料,控制每次卤汤中山梨酸钾、D-异抗坏血酸钠和氯化钠含量以及料液比相同,探讨卤汤循环使用时配料(山梨酸钾、D-异抗坏血酸钠)对鸡肉的抑菌效果和抗氧化作用以及卤汤中山梨酸钾、D-异抗坏血酸钠、pH、TBARS、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曲线拟合预测趋势。结果表明:卤汤中山梨酸钾添加量为0.375 g/kg、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为200 mg/100 g时,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鸡肉卤制品的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卤制5次后其数值降至103 cfu/g;TBARS变化不显著(p0.05);山梨酸钾和D-异抗坏血酸钠均呈现波动变化,幅度稳定在2%。随着卤制次数增多,卤汤酸度显著增加(从6.7到5.79),TBARS增加(从0到0.614mg/kg),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从0到0.0845mg/kg)。三个测定指标(pH、TBARS、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高斯拟合得出随卤制次数的增加变化趋稳,能控制鸡肉卤制过程中卤汤循环使用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广东人喝煲汤由来已久,这主要由于当地气候常年湿热,煲汤中的食材不仅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主食,还有配合不同效果的中药材融入其中。经年累月,煲汤跟凉茶一样早已融入了百姓生活,成为广东饮食文化的标志。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还有“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的说法。每天工作之后,喝一碗清新下火的老火汤,是多么的惬意!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油茶汤制作过程中的油温、茶叶被炸程度、煮茶时间、茶水比例及原料配方等因素对茶汤质量感官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及感官评定等方法,结果表明:油温165C茶叶炸至焦黄,第一次加水茶水比1∶25,浸煮4min,茶叶∶油∶水∶盐为1∶3∶130∶1.7配比的条件下,制得具有最佳口感和风味的油茶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