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言能源计量是为了确定用能对象的能源利用完善程度而对能源及相关量的计量。用能对象可以是系统、设备、过程或微元;能源利用完善程度可以是设备效率、能效比、制冷系数等。对工业锅炉的能源计量即是对工业锅炉效率的测试及研究,工业锅炉的碳氧化率实际与燃烧效率更为接近,它不仅能反映工业锅炉的效率(工业锅炉的效率为燃烧效率和传热效率的乘积),更能反映工业锅炉的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一、能源计量与能效检测能源计量是为确定用能对象的能源利用程度而对能源及相关量的计量,其本质特征是关于能源量及能源使用程度的计量。能源效率作为评价用能产品能源利用和转换程度的技术参数,是评价用能产品节能特性的重要技术指标。用能产品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用能产品的能效计量检测需要通过多参数、中间量和过程量的测量换算得到。如房间空气调节器空气焓值法制冷量计量检测中,在室内、外测空间温度和湿度满足规定要求下,需要同时对房间空气调节  相似文献   

3.
正一、能源计量与能效检测能源计量是为确定用能对象的能源利用程度而对能源及相关量的计量,其本质特征是关于能源量及能源使用程度的计量。能源效率作为评价用能产品能源利用和转换程度的技术参数,是评价用能产品节能特性的重要技术指标。用能产品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用能产品的能效计量检测需要通过多参数、中间量和过程量的测量换算得到。如房间空气调节器空气焓值法制冷量计量检测中,在室内、外测空间温度和湿度满足规定要求下,需要同时对  相似文献   

4.
刘丽军  李力 《工业计量》2011,(Z2):215-216
文章从计量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使能源计量在提高企业的用能效率中发挥作用,主要从合理选用和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用能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使计量管理在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提高效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疆某企业进行能源审计,例举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状况及运行效率监测方法,并提供了相应计算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能源效率作为评价用能产品能源利用和转换的技术参数,是评价用能产品节能特性的重要技术指标。用能产品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产品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需要通过多参数、中间量和过程量的测量换算得到,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能源计量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用能对象能源利用完善程度。除了做好能源相关量计量标准建设、保证能源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外,如何进一步拓展能源计量的工作范畴,促进能源计量工作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满足政府节能要求,提高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效,一直是能源计量工作者的探索课题。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摸索,确定了在做好传统的量值传递工作的基础上,以节  相似文献   

8.
鲍珏 《工业计量》2007,17(4):48-51
文章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现状入手,对冶金行业能源计量的对象、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所应开展的几方面工作、能源计量点设置的原则、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原则、能源计量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最大允许误差)、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要求、计量单位的统一、能源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的安装规定和能源计量的管理进行了探索,对冶金行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参考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能产品是指通过直接消耗能源来实现某种特定功能或完成服务的产品与设备,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不消耗能源或少消耗能源,但能促使系统或设施降低能耗的材料、器具和设备。能源效率(能耗)指标是以用能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表示的能源利用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0.
能源资源计量在线审查系统可实现网上填报和审查,方便用能单位信息填报,提升政府部门能源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新形势下能源资源领域计量监管模式的智慧创新,可为推行能源计量“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微型计算机是办公和家庭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设备,广泛用于各个行业,是最普及的信息技术设备。微型计算机是实施能效标识备案管理的用能产品的主要耗能产品之一。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促进和提高微型计算机的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规范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对于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的计量监督检测,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8月15日发布了JJF1261.12-2013《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2013年11月15日实施。  相似文献   

12.
张振华  张蒙生 《工业计量》2011,21(6):42-43,62
简要介绍了卷烟厂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现状;针对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卷烟厂主要用能设备进行了界定,介绍了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基本要求和能源数据的管理方法,并对烟机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安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定华 《中国计量》2011,(11):31-33
能源效率,即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指用能产品或用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所需要的能源服务与实际的能源消耗量之比。能源效率是表征用能产品和用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参数。能效标识是指表示用能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识,通常以能耗量、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监测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采集进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数据,目的是监测重点用能单位煤、电、油、气等各类能源介质的消耗,进而实现综合能耗的在线监测;二是采集重点用能设备与重点用能工序的能源计量数据,比如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的能耗,钢铁行业焦化、炼铁、炼钢等工序,水泥行业熟料等工序的能耗,实现重点行业重点工序、重点耗能设备的在线监测。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  相似文献   

15.
能源计量审查是市场监管系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旨在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水平、发挥能源计量基础作用的系统化工作。为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能源计量服务向全过程、综合性、信息化转型升级,苏州市计量测试院开发完善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信息化服务平台”,创新能源计量审查模式;组织编制了江苏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系列教材,开展全省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技术宣贯等工作,切实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能源资源计量和节能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能源与交通的交替进步承载了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与文明延续。面对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带来的严峻挑战,利用交通资产能源化、交通用能绿色化途径可以有效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本文系统回顾了道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发展历史,调研并分析了源于国家能源安全、交通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交通资产能源化潜力开发,以及交通系统智能化等推动道路交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的需求与变化趋势。笔者在对我国道路交通风、光自然资源禀赋与用能需求自洽供给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道路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参考路径,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道路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最后,提出了技术与政策两方面建议:在技术方面,建议强化科技研发、推进产业链发展,助力技术创新与融合;在政策方面,建议完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支持探索市场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后,对我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计量作为能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双碳”的重要意义,分析南京市“十三五”能源计量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能源计量监管体系、科技创新、数据应用、培育示范单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计量》2012,(2):15-17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加快节能管理、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我国已颁布了《节约能源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能源效率标识进行管理。实施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期推出"能效标识专题"将从能效标识计量监督管理、计量检测以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效计量检测能力建设等角度进行介绍,希望能使广大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能效标识相关工作,更好的投身于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检测与服务中去。  相似文献   

19.
正一、绘制的意义和作用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即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网络图,直观地概括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计量检测系统全貌,是企业各种能源流动、计量过程和计量器具配备的图形表示,是企业能源统计数据来源过程的表示,也是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应经过审核和批准,确保其正确有效。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表明  相似文献   

20.
司德鹏 《工业计量》2010,(Z2):333-334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