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我国电力市场的起源、电力生产调度模式的现状,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分析当前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不足之处。根据电力市场的业务特点,以及我国电力市场发展方向提出了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满足电力市场运营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系统能适合当前电力市场模式;另一方面要满足电力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适应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交易规则及交易类型变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模型、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介绍了系统遵循J2EE技术规范的技术实现方法。最后总结了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中国分层分区电力市场的结构和特征;通过分析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总结了适应中国各级电力市场发展的4种运营模式;详细论述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对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架构、应用功能和核心算法的深刻影响;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多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设计思想;根据该设计思想研制开发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可以在不同电力市场发展阶段灵活配置,适应性强,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自适应设计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描述了中国分层分区电力市场的结构和特征;通过分析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总结了适应中国各级电力市场发展的4种运营模式;详细论述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对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架构、应用功能和核心算法的深刻影响;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多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设计思想;根据该设计思想研制开发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可以在不同电力市场发展阶段灵活配置,适应性强,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实时电力市场运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实时电力市场将成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电网在市场环境下安全运行的关键。文中对实时电力市场运营中的报价、交易、阻塞管理等环节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了基于容量报价和调整报价两种实时报价方法,给出了将区域电价和实时电价相结合的阻塞管理方法以适应我国未来的多级电力市场模式。据此设计了相应的实时电力市场运营模式,根据该模式设计实现了实时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目前电力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以及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电力市场改革中的成功经验,鉴于此,提出了适合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一种模式、方向。  相似文献   

6.
英美电力市场用户及调度成本覆盖的思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国电力库时期、NETA时期和美国PJM时期电力市场为例,分析对比三者在用电侧和调度的成本覆盖情况,并且分别从市场运营特点的整体性和3种交易模式在交易和费用制度的繁复程度上、市场的组织形式上、价格的稳定和导向性上、市场运行的透明度上的优劣势进一步分析不同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电力体制改革,并将重点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文中结合国外经验对我国区域电力市场的可能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分散、集中、分层3种模式,分析了这些模式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如何运营,以及在区域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传输费如何收取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军 《现代电力》2004,21(3):40-43
对华北区域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结合英国电力市场运营模 式的发展过程,提出适合华北区域电力市场运营的几种过渡模式和最终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电力市场发展而言,长期的电力行政指导已无法适应我国未来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和调整策略,不仅对整个电力行业,也对每个电力企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介绍辽宁电网的基本情况及电力经济调整,回顾辽宁电网主要的电力市场发展阶段,对辽宁电网现行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总结辽宁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运营方式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电力体制改革,并将重点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文中结合国外经验对我国区域电力市场的可能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分散、集中、分层3种模式,分析了这些模式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如何运营,以及在区域电力市场条件下输电传输费如何收取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主动配电网作为配电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智能配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采用主动策略能够高效消纳大规模间歇式能源,与大电网形成互补,是实现我国电源结构调整和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探讨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内涵,在与被动配电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主动配电网整体架构,从运行控制、市场运营和规划设计3个方面分析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建设主动配电网的发展策略,为我国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电侧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为适应发电竞价上网的需要,在对现有发电侧竞价交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发展中国家电力工业由国家垄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和电网经济调度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两种可供实际操作的发电侧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式:一种是基于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确定容量合同电价而提出的“容量合同 效率置换 适时市场”模式:另一种是基于仅由固定成本确定容量电价而提出的“容量合同 全电量竞价 适时市场”模式。经系统仿真和实际试运营,所提出的两种模式都是切实可行的。该两种模式有利于电力市场的运营和平稳过渡,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发电总成本、降低用户电价,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DR)的实施过程中还仔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经验不足:分析总结发达同家开展需求响应方面的经验,比较典型市场模式,对具有代表性的困家给予重点分析,总结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双方的激励政策,以明确多参与方的职责,协调好各方利益,指导我国需求响应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刘霞  龙静  王天虹 《电气传动》2007,37(6):62-64
直流屏系统是发电厂、变电站、工矿企业、高层建筑、通讯、铁路等系统直流操作、继电保护、控制信号和事故照明等方面的不间断直流供电控制装置.直流屏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上诸多场所的安全运行.分析比较我国现有直流屏性能,了解其运行状况,重点对比超级电容直流屏与蓄电池直流屏的性能,分析其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大用户直购电对电网企业影响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用户直购电是国家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直购电的开展将对电网企业的成本、收入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分析我国现行电力市场体制下电网企业的收入构成入手,提出了直购电对电网企业收入影响的测算方法,并对在现阶段的直购电试点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力市场模式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力市场模式是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分类角度不同,电力市场的模式也多种多样.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电力市场的模式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它们的特征、适用情形和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就目前我国电力工业体系的具体情况而言,全国电网采用统一模式或单一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未来电力市场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军  王晗 《现代电力》2004,21(3):33-35
介绍了英国、挪威、德国等典型电力市场模式的情况,分析了各种结构类型电力市场的特点,总结了现代电力市场的特征,并就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现代电力市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纽约电力市场探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美国加州爆发电力危机后,各国都对本国电力市场的改革方案和市场设计进行了重新审视.综观各国电力市场的框架和运营情况,美国纽约电力市场组织结构先进完善,运营取得了较好效果.作者介绍了其总体管理框架和运营模式,分析了其安装容量市场、电能市场、输电服务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的电力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开始兴建垃圾发电厂或已有垃圾发电厂投入运行。从国内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垃圾发电行业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在我国发展垃圾发电厂的优势。通过对垃圾发电前景的预测,得出了垃圾电厂是对电力市场的补充,有助于解决电力市场部分问题的结论。国家政策对垃圾资源化的支持推动了垃圾发电产业的发展,在垃圾发电市场已启动的形势下,应从战略高度规划垃圾发电市场的整体布局。建议垃圾发电采用BOT建设模式,这种投资模式应是电力市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随着500kV电网的建设,500kV变电所越来越多,电网的运行方式迫切需要认真分析,电网设备的安全性、运行的可靠性也需要仔细研究,以无锡新投产的500kV锡东南变电所为例,对其接入电网后各种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调度部门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的一些方法与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