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不同粉磨方式,尤其优化粉磨对矿渣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磨方式、矿渣掺量以及矿渣熟料粉比表面积会影响矿渣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优化粉磨矿渣水泥的3d和28d强度分别与矿渣熟料粉比表面积及矿渣掺量有关;与传统42.5强度等级的复合水泥相比,优化粉磨矿渣水泥的熟料用量可降低约40%,大幅度降低水泥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从水泥颗粒粒形、颗粒分布、水泥颗粒预水化等方面对立磨终粉磨工艺系统生产的水泥产品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论是:在3~10μm和10~32μm这两个对水泥强度起主要作用的水泥颗粒的分布区间内,立磨终粉磨的水泥粒形、球形度、表面粗糙度与球磨粉磨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区别;立磨终粉磨的水泥颗粒特征粒径与球磨几乎没有差别,但立磨终粉磨的水泥的颗粒分布更窄,会导致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立磨内喷水稳定料层的操作会造成磨内水泥颗粒预水化,且随着喷水量增大,预水化程度越高,导致强度下降,凝结时间降低。立磨终粉磨工艺用于水泥精准分别粉磨系统,需开发新的受控料床稳定技术、梯级选粉装置和精细混合工艺。  相似文献   

3.
马军雷 《水泥》2009,(8):13-15
对Horomill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能耗进行了分析,同时对Horomill系统生产的水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的颗粒形貌特征及颗粒级配十分合理,80μm以上的颗粒基本不存在,对比其他类型的粉磨系统,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10%-15%,凝结时间降低20~50min,有利于水泥强度的发挥。水泥的3d抗压强度增加4-6MPa,28d抗压强度增加约3MPa。随着混合材掺量的增加,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都有着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CK490立磨水泥终粉磨系统与辊压机+球磨机联合粉磨系统制成水泥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立磨技术发展和调控,立磨用于水泥终粉磨是可行的,所制水泥颗粒可以实现较宽的分布,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辊压机+球磨机联合粉磨系统还宽。在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及水泥强度发展上。  相似文献   

5.
测试并分析了复合助磨剂对矿渣颗粒群特征的影响,确定了矿渣粉磨过程中复合助磨剂的用量。同时研究了复合助磨剂对矿渣-水泥体系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等各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矿渣助磨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永娟  张雄 《水泥》2003,(4):9-12
尝试用数种化学试剂作为矿渣助磨剂,以评定它们的助磨效果。每种试剂都在完全相同的粉磨条件下与矿渣共磨,每隔一定时问测其比表面积并与矿渣空白样对比;之后对其中掺入有效助磨剂粉磨得到的矿粉试样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和图像分析仪的颗粒形貌分析;同时,又研究了助磨剂对矿渣—水泥体系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等各项性能的影响。并对有效助磨剂的合适掺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赵晓平 《水泥》2015,(9):19
<正>半终粉磨目前主要应用在含有预粉磨设备如辊压机和立磨的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的工艺改造中。具体改造途径是在联合粉磨系统中增加分级设备,将预粉磨物料中的部分微细粉通过分级机进行分选,分选出进入成品水泥的微细粉的分割粒径一般控制在30~35μm左右。然而,这部分微细粉中3μm的颗粒含量较大,影响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如何改善半终粉磨工艺成品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解决当前采用该工艺技术改造面临的主要技术环节。本文对造成这一现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比研究了几种不同厂家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在助磨剂最佳掺量下,对比研究了助磨剂对粉磨水泥的激光粒径分布、比表面积、筛余量、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净浆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助磨剂有利于改善水泥颗粒的粉磨性能,增大3μm~32μm颗粒的含量,改善工作性能,早期强度增大比较明显,后期强度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三乙醇胺系矿渣复合助磨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瑞海  余淑华 《水泥》2006,(12):21-24
采用了数种三乙醇胺系复合助磨剂,在相同的粉磨条件下与矿渣共磨,每隔0.5h测定其比表面积并与空白样品对比;然后对所得矿粉用图像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分析;同时研究了三乙醇胺系复合助磨剂对矿渣-水泥体系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等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醇胺系复合助磨剂对矿渣的助磨效果好于单一助磨剂,且对矿渣-水泥体系各项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复配了一种矿渣复合助磨荆.研究它对矿渣的助磨效果.将不同含量的助磨刺在相同的粉磨条件下与矿渣共磨,每隔0.5h测定其比表面积,并与空白样品对比,然后对所得矿粉用图像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形貌分析,同时又研究了此复合助磨剂对矿渣-水泥体系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等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矿渣助磨剂的助磨效果高,对矿渣水泥的性能无损害且能提高胶砂强度;矿渣中此复合助磨荆的最佳用量为矿渣质量的0.04%~0.08%,粉磨时间应大于1.5h.  相似文献   

11.
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关键之一是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作业电耗一为此,自21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水泥机械制造商研制、开发了不少可实现上述目标的粉磨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立磨、辊压机、筒辊磨等粉磨工艺系统。文章介绍了上述技术及其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结合H厂水泥粉磨系统工程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V型选粉机+辊压机+圈流水泥磨系统的主机设备选型计算方法,并对该系统实际运行的工况进行了标定。选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运行的情况基本一致,论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吴玉辉 《水泥工程》2023,36(1):26-28
采用HFCG180-160辊压机预粉磨系统与原有Φ3.8 m×13 m水泥粉磨系统进行配套,球磨机粉磨工艺由闭路改为开路,水泥产品维持比表面积维持不变,粉磨系统产量从85t/h提高到190t/h,粉磨工序电耗由38 kW·h/t降低至29 kW·h/t,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降低2%。  相似文献   

14.
对比和分析了江苏某厂5000t/d熟料生产线采用的两套水泥粉磨系统(MPS立磨+管磨机水泥粉磨系统和RP20辊压机+管磨机水泥粉磨系统)一年的生产数据(台时产量和单位产品电耗),结果表明,立磨水泥粉磨系统具有单机产量高,操作性好,对物料适应性强和相对维修量少等优点;而辊压机+管磨机水泥粉磨系统节电优势明显、设备配置简单,但对物料粒度要求高、维修量大、单机产量低。  相似文献   

15.
吴瑶瑶 《水泥工程》2017,30(4):11-13
本文以水泥粉磨系统改造为出发点,介绍了目前国内水泥粉磨系统运用现状及能耗指标较为先进的三种水泥粉磨系统——三分离部分终粉磨系统,双分离部分终粉磨系统,辊压机与球磨机组成的水泥联合粉磨系统的特点,从设计的角度分析水泥粉磨系统改造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梁  颉志宏 《水泥工程》2018,31(2):34-36
我公司水泥粉磨系统自建成投产以来一直存在工序电耗偏高的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水泥粉磨系统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文章详细介绍了改造内容和改造后的试生产情况,改造效果表明,此次水泥粉磨系节能改造实现了预期目标,改造是成功的,但对存在的问题需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于小勇 《水泥工程》2019,32(5):13-18
中材天山(云浮)水泥有限公司5 000 t/d熟料生产线配套的两条年产80万t水泥粉磨系统没有配备打散机、V型选粉机等磨前分级装置,投产后虽然能达到设计台产,但能耗偏高,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辊压机系统故障率频发,造成运转率低,维修成本高。通过对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优化措施,水泥磨台产相比之前提高20~30 t/h,电耗下降3~4 kWh/t,磨机运转率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18.
殷志峰 《水泥工程》2019,32(2):29-31
肇庆金岗水泥有限公司2 500 t/d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1、~#2水泥粉磨系统各采用1套Φ3.8m×13m球磨机单闭路工艺系统,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金岗水泥公司对其中~#1水泥磨系统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新增1套HFCG180-160辊压机预粉磨系统与原#1球磨机组成"一拖一"的联合粉磨系统。技改后,台时产量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60~65t/h提高到平均192.0t/h,粉磨系统工序电耗由平均45kWh/t降低到平均29.2 kWh/t,节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立磨水泥终粉磨喷水原因及其对水泥性能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利用工业试验找出料床喷水位置和方式以及喷水量控制以确保水泥性能不受影响,同时料床喷水方案可以实现立磨水泥终粉磨系统的循环经济性生产。料床喷水技术路线需要和磨机内部设计如料床结构、风环及选粉机等相配合方能可靠应用。工业试验验证的料床喷水技术路线经过在多个大型立磨水泥终粉磨项目的实际应用得以证明是成熟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开炼机辊筒断裂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岛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20年来断裂的9根辊筒进行实例分析,总结出辊筒断裂主要原因是:铸造加工缺陷,辊筒内外温差过大,操作不当等。建议在今后的使用中除对辊筒本身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外,还要注意控制内外温差及精心维护,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