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岭炼化利用装置检修机会实施油品质量升级,投资4000余万元,对24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实施国内首次RTS(柴油深度脱硫)技术与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结合改造,将柴油产品硫含量控制在50ppm以下,提前达到国Ⅳ标准。在更换新一代催化剂后,该装置可生产硫含量10ppm以下的国Ⅴ标准柴油。  相似文献   

2.
液相循环柴油加氢工艺属高温、高压、临氢催化工艺过程,具有反应原理新、控制方式新、关键设备新等特点,属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2015年1月,为适应市场的油品需求,增产国Ⅳ车柴。通过分析在高空速条件下加工直馏柴油和部分催化柴油、焦化柴油的混合油,可以长周期稳定生产符合国Ⅳ硫含量排放标准要求的清洁柴油产品。  相似文献   

3.
从某炼厂柴油组分构成、柴油加氢装置特点及质量指标角度开展技术理论分析,挖掘增产国Ⅳ车柴潜力。通过优化柴油组分切割温度、优化柴油加工流程、实施催柴加氢回炼、加注强化助剂等措施,在没有进行升级改造的情况下,国Ⅳ车柴占柴油总产量比例由24.4%提高至72.9%,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制约某公司柴油质量升级的瓶颈,根据公司技术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优化调和方案,合理利用现有柴油资源,每年可为公司生产符合国Ⅳ标准的车用柴油80~90万吨,多创经济效益3.2~3.6亿。  相似文献   

5.
国内某炼厂采用更换加氢催化剂,改造分馏系统,优化换热流程等措施对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油品质量由国Ⅳ标准升级为国Ⅵ标准;将部分柴油转化为石脑油,降低装置柴汽比,增产了乙烯原料和重整原料,提高了全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郑小龙 《广东化工》2014,(10):120-121,123
介绍了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分区进料灵活加氢改质MHUG-Ⅱ技术将原2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改造为248万吨/年催直柴灵活加氢改质装置。改造后可以同时加工密度高、十六烷值低的催化柴油和硫含量高、十六烷值较高的直馏柴油,生产满足国Ⅳ以上标准清洁柴油。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炼油企业生产国Ⅳ及欧Ⅴ标准清洁柴油的需要,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了适合不同原料、分别以W-Mo-Ni(Mo-Ni)及Mo-Co为活性金属的FHUDS系列催化剂,并根据加氢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不同的工况条件和反应特点,结合不同类型催化剂的脱硫反应机理,开发了生产超低硫柴油的S-RASSG催化剂级配技术。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S-RASSG技术及配套的FHUDS-2/FHUDS-5以及新一代FHUDS-6/FHUDS-5催化剂体系,加工常压柴油掺兑质量分数40%左右催化柴油及焦化汽柴油或减压柴油的高硫混合油,在反应器入口压力8.0 MPa,主催化剂体积空速1.85~2.25 h-1、平均反应温度350℃左右等条件下,可以长周期稳定生产硫质量分数小于50μg/g、满足国Ⅳ标准的低硫柴油;加工常压柴油掺兑质量分数30%左右减压柴油及少量焦化柴油的混合油,在反应器入口压力8.0 MPa,主催化剂体积空速1.85 h-1、平均反应温度350℃左右等条件下,可以稳定生产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满足欧Ⅴ标准的超低硫柴油。S-RASSG催化剂级配技术为炼油企业生产满足国Ⅳ和欧Ⅴ标准的超低硫柴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气体净化》2008,8(1):23
由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用该催化剂处理劣质催化柴油、焦化柴油,产品硫含量小于10μg/g,远远低于国Ⅲ、国Ⅳ标准对清洁柴油硫含量的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燃料硫含量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  相似文献   

9.
车用柴油国Ⅳ标准的实施,给我国炼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标准。由于催化柴油性质较差,降低催化柴汽比可减少催化柴油对柴油质量升级的压力。本文从反应机理出发,结合装置生产实际,提出降低催化装置柴汽比可从改善原料性质、催化柴油回炼、优化操作条件及采用降低催化柴汽比催化剂等方面进行,降低催化装置柴汽比的关键是控制合适的反应深度,促进汽油前驱物选择性裂化为汽油、液化气组分。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张阳  储宇  卢学斌 《当代化工》2018,(3):635-638
通过两套柴油加氢装置升级改造的具体实例,介绍了车用柴油国Ⅳ升级国Ⅴ的两种方式。降低空速、增加催化剂用量和提高反应温度都是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士才  张斌  蒋学章 《当代化工》2017,(11):2313-2315
四川石化柴油加氢装置使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FH-UDS,装置标定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满足设计生产国Ⅳ柴油的要求。为达到要求更高的国Ⅴ柴油质量标准,该装置在不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换催化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使精制柴油硫含量达到国Ⅴ柴油标准要求,并且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说明FH-UDS催化剂生产硫含量不大于10μg/g的超低硫柴油时仍然具有很好的脱硫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PHF-101型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2.0 Mt·a~(-1)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入口压力7.83 MPa、空速1.84 h~(-1)、平均温度358℃和氢油体积比476∶1条件下,加工硫含量1 835μg·g~(-1)的混合汽油和柴油原料,精制柴油硫含量4.8μg·g~(-1),十六烷值提高4.0个单位。PHF-101型催化剂加氢性能优良,运转稳定性良好,满足国Ⅳ和国Ⅴ柴油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3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设计生产硫含量小于0.05%的国Ⅳ车用柴油,后经更换第一反应器换催化剂、增加一台第二反应器及调整原料和操作条件,可用于生产国V柴油。由于装置生产方案的调整,装置能耗有所增加,同时脱硫化氢汽提塔塔顶气和产品分馏塔塔顶气量均大幅度增加,导致后路空冷器电耗加大,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塔顶增加板式换热器,以达到减少空冷器耗电量和能量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了FDS-1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在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中试评价装置上,以焦化汽油、焦化柴油、催化柴油和直馏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进行国Ⅴ柴油生产工艺条件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氢分压7.5 MPa、空速1.5 h-1下,温度为330~340℃时,精制柴油硫、氮含量能够达到国Ⅳ质量指标,当温度为340~360℃时,精制柴油硫、氮含量能够达到国Ⅴ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原料供应不足,催化裂化装置柴油十六烷值不合格,中国石油四川石化27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重柴油运行。加氢裂化装置原料变更后,经过操作条件的调整,生产运行平稳,产品分布合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生产了满足国Ⅳ标准的高品质油品。  相似文献   

16.
宋永一  李韬  牛世坤  方向晨 《当代化工》2014,(12):2582-2584
SRH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是以利用油品中的溶解氢来满足加氢反应的需要,以油品中氢浓度的变化作为反应的推动力。该技术催化剂床层处于液相中、接近等温操作,反应效率高、产品收率高;高压设备少,热量损失小,装置投资和操作费用均低。工业应用结果证明,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在反应器入口压力9.0~10.0 MPa、新鲜料体积空速1.4~2.0 h-1、循环比1.5~2.0、反应器入口温度350~360℃等工艺条件下,可以生产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清洁柴油质量要求,适当提高反应器入口温度,柴油产品主要指标满足国Ⅴ排放标准清洁柴油质量要求;处理低硫含量的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的混合油,在反应压力9.0 MPa、新鲜料体积空速2.0 h-1、循环比2.5、反应器入口温度370℃等条件下,柴油产品硫含量等主要指标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清洁柴油质量要求。同时工业装置长期稳定运行表明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和关键设备成熟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160万t/a柴油加氢装置已连续运行3.5a,催化剂活性下降明显,装置能耗升高,原催化剂已不能适应2014年底国Ⅳ标准柴油质量升级及下个生产周期要求。在2014年5月检修期间,该装置对旧催化剂进行了再生,除少部分回用外,其余再生剂利旧于其它装置,同时采用新的FHUDS-5、FHUDS-6催化剂级配装填技术,在反应器入口温度306.6℃、平均温度340.2℃、主催化剂体积空速2.17h-1、高分压力7.64MPa等条件下,于11月下旬成功生产出国Ⅳ标准柴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PHF-101超低硫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2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成功应用,产品质量满足国Ⅳ和欧Ⅴ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Ⅳ、国Ⅴ车用柴油标准的实施,柴油抗磨剂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同抗磨剂由于其组成、性质等差异,影响商品柴油质量、使用性能,并出现乳化、酸值偏高、氧化安定性(以总不溶物计)超标问题等,已严重威胁车用柴油质量的稳定。本文介绍了抗磨剂的质量要求,分析了酸/酯型抗磨剂生产工艺、性能特点以及与其他添加剂配伍性等对柴油性能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合理选择、使用柴油抗磨剂并有效解决加剂柴油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连石化发挥生产和技术优势,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工作,100%汽油和60%柴油达到国Ⅴ车用油标准,走在国内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工作前列。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大连石化销售国Ⅴ车用标准汽油和国Ⅳ以上车用标准柴油327万吨,占其国内汽柴油总销售量的48%,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