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5,(16)
本文主要论述了反渗透膜污染的预防措施以及清洗方法。反渗透作为具有良好的脱盐性能,可极大地降低除盐系统离子交换器的进水含盐量,延长除盐系统运行周期。同时反渗透在运行中容易受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结垢物以及微生物等引起的膜污染,造成膜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出力。针对系统特性,需采用恰当的给水预处理措施,严格控制反渗透装置进水水质,并在膜污染发生后,采取合适的化学清洗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2.
反渗透膜维护使用方案,为了使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运行状态更加稳定,提供优良水质的海水淡化水。针对反渗透运行过程出现的膜污染、脱盐率下降、膜更换等问题,对运行维护方式和使用的化学药剂进行研究,制定适合的膜系统清洗、膜性能维护和膜更换的维护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系统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说明了反渗透膜技术处理钢厂废水的应用经验及效果.通过观察电导、产水量、压差的变化,分析了膜污染的成因,提出了清洗方案,并对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酸-碱-酸的清洗方案对反渗透膜污染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某石化污水处理厂采用双膜法深度处理石化废水并回用,但由于膜污染问题导致系统难以长期稳定运行。水厂于2016年6月—9月优化了超滤给水泵运行模式,改善了超滤膜的清洗方案并增设了消缺改造,产水效果明显改善。为比较工程在改造前后的运行情况,结合双膜工艺流程分析了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指标。结果表明,超滤装置的产水流量较改造前稳定上升,跨膜压差稳定在0.04 MPa以下,超滤膜与反渗透膜的清洗频次降低,反渗透装置产水流量、脱盐率和回收率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X-20TM抗污染反渗透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污染是反渗透膜在水处理应用中的最大危害,它不仅降低膜的运行效率,而且缩短使用寿命,增加运行费用。目前有一种抗污染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清洗间隔周期长的X—20TM反渗透膜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程中。1 膜污染机理对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而言,膜污染是系统高效连续运行的最大障碍。常见的膜污染包括两种:①胶体颗粒污染;②生化污染。它们的起因不同,对膜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同。胶体颗粒污染可以降低水处理系统的产量。例如含腐殖酸颗粒的原水可以快速地在芳香聚酰胺膜上沉积,污染物形成以后用传统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难以去除…  相似文献   

6.
针对部分反渗透膜元件出现严重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污堵问题,分析了主要发生的位置和原因,提出了预防污堵的解决方案。通过降低还原剂投加量,对停机的反渗透装置进行杀菌并增加冲洗频次,冲洗停机的保安过滤器,降低再生水在反渗透产水池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对污堵严重的反渗透膜元件单独进行离线清洗,有效解决了严重污堵的问题,恢复了产水量。  相似文献   

7.
深度处理污染河水的反渗透膜污染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受污染河水为原水的反渗透系统膜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认定反渗透膜污染是以生物粘泥、铁的氧化物及有机物为主的综合污染,而预处理的不完善、清洗方案选择不合理以及杀菌措施不够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作为一种复杂的水质,它的排放量大,水质复杂,表现为COD高且难生物降解,硬度高,含盐量高等特点。目前对印染废水的处理主要是达标排放,国内总回用率不到7%。目前对于膜法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领域的应用仍处在摸索阶段。文章介绍了某印染厂的废水回用案例,详细的研究了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技术在这种复杂水质上应用的情况,发现超滤能较好的保护反渗透的运行,使反渗透进水的SDI15值小于3,降低反渗透的清洗频率,使反渗透的脱盐率稳定在98%以上,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根据电厂以反渗透为主体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采用EDAX能谱仪和红外图谱分析技术,结合RO膜压差变化情况,研究反渗透膜通量减小的原因。结果显示,RO膜压差迅速增大,是由于嗜盐菌等微生物体繁殖和腐蚀物的污堵所致,而通过降低进水的pH值(6左右)、缩短停留时间(缩短为1 h)可有效改善膜堵塞,使化学清洗周期由原来的7~10 d延长到40~45 d。  相似文献   

10.
大连石化公司采用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工艺为生产装置提供淡水资源,其用水取自炼化装置冷却换热后的海水,不额外增加海水的取用量,降低了成本。装置采用常规预处理加三级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同时配备了能量回收装置,将反渗透高压“浓水”的能量转换到低压的原海水中,使得能耗大大降低。文章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及其技术特点,该装置节能、节水,其产品水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中压锅炉补给水的要求。工程运行稳定,对沿海同类企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9)
由于各种反渗透化学药剂阻垢剂在使用中受水中的硬度、碱度、铁离子、浊度等影响各不相同,所以采用化学药剂阻垢剂相应控制要求较高,控制或选用药剂不当对反渗透膜的寿命影响很大。普遍使用的阻垢剂均为含磷药剂,加入系统后均有一定的阻垢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产生磷酸钙、滋生有机物等问题,而且随浓水排入河流,会造成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需选择其他的阻垢方法以取代化学药剂阻垢剂的使用,通过实验研究采用物理水处理技术引入到反渗透制水系统中,取代或部分取代阻垢剂等水处理化学药剂的使用,解决反渗透制水系统的膜污染结垢问题,同时降低药品损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结合水质特点,采用UASB、SBR、连续微滤(CMF)和反渗透(RO)组合工艺处理渗滤液并回用。采用的卷式反渗透膜组件能有效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端面自锁连接卷式反渗透膜组件在严重污染的进水水质条件下性能稳定,具有很好的清洗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600 m~3/h化学水反渗透装置由于试车初期系统水质调整不及时、装置设计存在缺陷、反渗透系统一段污堵严重的现象,通过分析污堵原因并优化系统工艺控制,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剂,系统在线清洗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燕山石化炼油厂炼油废水回用工程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反渗透产水作为循环水系统以及深度除盐水系统补充水使用,自2004年11月投运至今,8年来装置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其中超滤产水SDI≤3.0、产水浊度≤0.2 NTU、自用水率≤5%、反渗透脱盐率≥98%、回收率≥75%.长期的运行经验表明,稳定的预处理效果、有针对性的化学清洗以及严格的运行管理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某炼化企业脱盐水站浓水反渗透系统的节水改造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设计新的工艺改造方案,选用高性能反渗透膜和高效膜阻垢剂,调节浓水进水pH值,实时优化系统回收率,改造后的浓水反渗透系统运行平稳,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污染是最复杂的膜污染形式,是污水深度回用反渗透设备运行过程关注的焦点.通过实验室静态试验和错流过滤动态试验研究了污水回用反渗透膜的微生物污染的机理和特性,结果表明: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杆菌和丝状菌;在没有微生物源及没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必需营养物质的情况下,膜面基本不发生微生物污染;杀菌处理对于防止微生物污染很重要,已经污染的膜面更易于发生微生物污染,做好反渗透设备的停备用保护工作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反渗透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国家反渗透膜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反渗透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更加宽泛,研究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能够加深对反渗透技术的理解,帮助我们在污水处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2)
主要介绍了某厂反渗透在线清洗技术的应用,该厂原水为城市中水加河水抽蓄沉淀后的水库水,水处理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压差增大,产水量降低,以前遇到此种情况一般都由专业发渗透清洗公司进行清洗,但专业清洗公司路程远,准备工作繁琐,往往因时间延误造成除盐水供给紧张,因此为了及时进行清洗,保证机组安全运行,该厂专业人员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渗透在线清洗技术,既缩短了清洗的时间,又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缓解了除盐水供给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湖有机复合污染饮用水源的主要问题,设计了以生物过滤、反渗透膜为主的组合技术工艺,包括:曝气生物滤池前处理系统;超滤、微滤、反渗透膜组合处理系统;紫外消毒产品水出水系统。在设计中着重解决了关键部分的设计:生物滤池前处理系统;膜组合处理系统优化;清洗系统。设备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适合太湖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水源水的深度净化处理,产品水可达到高品质直饮水水质标准。试验研究为太湖水源水的深度净化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负荷高,水量、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反渗透技术能有效截留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可以实现渗滤液处理的达标排放。采用两级管网式反渗透(STRO)工艺处理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电导率的去除率为92%~95%,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9.2%~99.5%,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9.5%以上,在出水中未检测出SS,且反渗透膜未出现结垢和膜污染现象。可见,两级STRO工艺在渗滤液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