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第三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除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它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证明第三产业的增长对国民生产总价值增长的贡献最大,持续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陕西经济的良性增长和产业结构合理转变,促进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取用水平衡分析可以尽早发现和解决已获取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水利普查质量.本次取用水平衡分析方法采用综合指标法和分组法相结合.即把河湖取水口、塘坝、地下取水井、其他取水、城乡居民典型用水户、灌区、规模化养殖场、公共供水企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户等进行分组研究,同时对他们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动态分析研究达到取用水总量平衡.  相似文献   

4.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1978年至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体可行性。而短期发展中,江西省第二产业的发展也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以后,经济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根据经济学原理,随着经济增长,各国、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结构也必然发生变动。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我省从1978年至2001年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产业结构协调化不够好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步伐缓慢的原因。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三点措施: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进程;第二,转变观念,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6.
¥航天经济研究中心@施裕源第三产业简称“三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发展史上第三次变革的结果。世界多数国家从“产业革命”的涵义上,多把农业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定为第二产业,把为农业和工业服务的其他“生产”活动称作第三产业。我国对“第三产业”的界定内容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上海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强调“忧患意识”,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一、第三产业和工业 (一)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1—6月,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同比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为4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今年,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即由1995年的40.1%提高到41.1%可望实现。同期,第二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7.3%,其中,工业的比重为53.4%。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8%。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利用我国29省市2006-2013年间建筑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建筑业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偏低主要是因为规模无效率;建筑业整体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区域间建筑业效率水平差距较大,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各省市按照建筑业效率高低划分成四个区域。此外,结合我国建筑业现状,提出调整产业规模、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国有体制改革、发展地区经济等提高建筑业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结合近年官方统计数据,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影响2012-2016年间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变化的具体因素及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是决定行业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因素;除第一产业外,武汉城市圈第二、第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总量的增长中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贡献更大;武汉城市圈第三产业结构占优,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然而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属于"不利于增长的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武汉城市圈现阶段应继续保持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加大优化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的力度,保持现有的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淘汰落后的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做加法,更应该做减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对亚太和非盟等经援力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承揽国际工程业务。为做大做强国际业务板块,企业间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诚信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赤几污水处理工程委托项目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其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指导行业发展、做好宏观调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用差分法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现状,揭示了“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变化较大,这主要是受2008年底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影响.根据2001 ~ 2010年的历史数据,分别应用灰色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对“十二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加值进行了预测.经与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实际数据比较,灰色模型预测值较时间序列预测值更为接近实际值.这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均表明,“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建筑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利用因子分析对H县1993-1997年的三次产业的知识经济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H县第一产业中粮食、蚕茧对经济影响比较大;第二次产业中新材料、机械、电子对经济影响相对较大;第三产业中教育化电影电视、邮电、农林牧副渔服务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早日实现江苏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江苏省建筑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文章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Johansen协整分析法,对江苏省建筑业和该省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与产业结构的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上,建筑业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建筑业的发展是引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及产值比重变动的原因.对建筑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建筑业在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江苏省建筑业的发展和与之相关的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2008年上半年对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搞好数据填报、录入和审核、抽查。下半年完成普查数据的分析汇总,提供主要普查数据。2009年上半年进行普查验收。同时,开发利用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以常州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监理为例,从监理的组织、内容确定、质量控制、组织协调等具体内容出发,对项目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监理效果。从而明确了测绘监理在测绘项目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既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现阶段重要任务。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方法的动态模型对衡阳市的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其存在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工业发展竞争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合理规划第一产业巩固其基础地位、升级改善第二产业发挥其主导作用、稳定完善第三产业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给出衡阳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实施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安徽省第一次国情普查地表覆盖解译、国情要素收集整理等工作的实际情况,列举并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存在的原因,进一步阐述安徽省地理国情普查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的可行性,以期为未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中,体现建筑业价值量的指标有: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和竣工产值三项。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建筑业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使现行建筑业统计指标体系与建筑业实际状况之间产生了不相适应的情况,以下就建筑业企业统计的现状和完善建筑业总产值统计指标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其配置比例是否理性协调,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对欠发达区域兰州地区经济资源、区位优势、经济状况数据层面分析,提出兰州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根据自身现有的资源禀赋,"创新工业、提升农业现代性、发展内涵型第三产业",对区域内三大产业进行合理调整,方可逐步实现产业结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如何有效的进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括建立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体系、加强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落实成本管理等具体措施,实现成本管理目的,提高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