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通信》2008,32(5):86
信产部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手机产量已经达到5.48亿部,较上一年增长了14%。巨大的产量,使得我国保持了手机出口量第一大国的位置。截至目前,全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41.6%,比上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由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国内手机产品的产量增幅也在放缓,通信设备的收入增速则比整个电子信息行业低了9个百分点。信产部表示,进入2008年,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启动在即,新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特别是3G技术的商用、手机智能化、新兴增值业务的出现等,将拉动国内手机用户的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该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  相似文献   

2.
业界     
《电视技术》2008,32(3)
行业纵横国产3G将申报手机电视行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透露,TD-SCDMA已经进入正式申报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的阶段。奥运之前TD-SCDMA手机有望正式运行手机电视功能。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月19日已  相似文献   

3.
《电子产品世界》2005,(7A):37-37
为了应对3G通信带来的数据容量的冲击,3G手机厂商未雨绸缪,开始在手机上增加闪存插槽。这也间接刺激了无线应用的闪存卡市场。据iSuppli预测,在手机上应用的移动存储卡从2004年的3900万件增长到2009年的6亿件,CAGR接近73%-(图1)。  相似文献   

4.
《电信快报》2009,(6):48-48
通信世界网(CWW)5月22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受电信业3G投资拉动,4月份,通信设备制造业内销增长9.5%,其中交换设备行业增长79%。但国内市场增势对扭转行业下滑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通信、内容及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已经结束,Strategy Analytics认为,2010年,全球移动生态系统形势依然严峻,但前景堪称乐观:终端市场的复苏要比服务市场的复苏更强劲;运营商之间的整合会加剧;利润会从纯终端厂商继续流向整合终端和服务的厂商;3G会在更多的新兴市场推出,而新兴市场会继续主导手机出货量;2010年全球无线服务/应用、终端,及网络设备市场总规模将会有不到3%的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2009,(10):74-74
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报告指出,受电信业3G投资拉动,4月份,通信设备制造业内销增长95%,其中交换设备行业增长79%。  相似文献   

7.
投资要点:◆ 2004年,我国通信制造业步入了稳定成熟期,通信运营业继续稳健增长。◆ 2005年,通信行业的增长将主要基于3G的启动,通信企业的增长将依赖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基于景气回升和3G市场的通信设备行业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李鹏 《通信世界》2009,(38):I0016-I0017
有数据显示,今年17月,CDMA新用户数剧增1400万户,截至7月用户数已经达到了4173万户。用户数的攀升推动了手机销量的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CDMA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45%,达到1300万部。其中中国电信3G上网卡销售量已过100万,3G手机10余万部,3G上网本销量3万多部,中国电信3G用户已达130万户,3G用户数占到整个3G市场的55%。可见,这一年来,在中国电信和其他产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整个CDMA终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欣喜地回顾这一年成绩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因此,本刊特组织了数家为CDMA繁荣作出贡献的终端和芯片厂商,一起分享成果的同时,畅谈我国CDMA下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电信运营业继续稳健增长,是价值增长行业;手机行业继续高速增长;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在低位运行,光纤光缆行业持续下滑。2004年电信资费将继续下降,同时电信用户的增长速度平稳,预计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将保持14%-16%左右,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  相似文献   

10.
《电子测试》2005,(10):82-83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导,日本国内手机业目前以可高速通信的3G为主流,各家正计划角逐新一代手机市场。NTT Docomo计划集成欧亚手机电话公司建构“Super 3G”,KDDI则计划以固定通信联合业者推出Urutora3G,预计5年后实际应用。日本从2001年Docomo率先推出FOMA服务开始,目前也是进入第三代手机的先驱国家。除了两大阵营不断提升系统性能相互竞争外,日本国内手机使用人数增长缓慢,仅通话费的收入少,因此必须不断打出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服务,才能扩大使用群,这也是日本手机业领先的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未来5年,3G移动通信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手机的多媒体服务以及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据IDC数据统计,2004年全球手机厂商将产销逾4800万部3G手机,比2003年增长140%。到2008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产销规模高达760亿美元。另据国际  相似文献   

12.
《新潮电子》2009,(10):26-27
作为近年全球增长最快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毫无疑问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早在去年的9月25日,中兴手机的全球销量就已经突破了一亿部。而随着今年中国3G理念的逐渐成熟,中兴更是接连为三大运营商同期推出数款手机产品,其强大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国际电联内有一种意见,到2010年,要让所有的语音流量都是免费的,电信运营商的收入来自服务包月或者信息增值。我们认为:3G是:可运营的无线宽带互联网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通信、娱乐、信息服务;3G是:可持续创造高速利润增长的服务超市。 2 3G手机定位 3G时代,NOKIA把3G手机定位为“移动商务解决方  相似文献   

14.
《移动通信》2014,(5):16-16
正根据工信部运行局预计,在4G网络上线后,我国4G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2014年达到1.2亿部才能满足用户对网络接入的庞大需求。从用户发展和营收来看,4G发展速度将远高于3G网络部署之初的记录,未来3年国内4G市场规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而非3G初期的渐进式增长。据悉,工信部近日公布了《2013年手机行业发展情况回顾与展望》,从中得知2013年全年,我国手机  相似文献   

15.
蔡全根 《通讯世界》2011,(10):50-52
进入3G时代以来,在通信网络上,随着3G流量爆发性增长和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流量猛增大大超过运营商预期。但流量增速并不意味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速。Ovum咨询公司预测,从2010年到2014年移动数据流量将有高达1157%的总体成长率,2014年通过手机使用移动宽带服务的用户将占有整体移动用户的86%,而其中20%的用户将消耗超过80%的流量,80%流量则主要是低收益或无收益的P2P业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3G应用与发展无疑将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况且3G在中国的应用已“近在咫尺”,3G应用和手机自然倍受关注。《通信世界》作为中国通信行业第一大刊、中国通信行业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行业媒体,长期关注通信行业的热点问题。《通信世界》从2002年9月份以来特设3G专栏,从名家看3G、测试、手机芯片、手机、全面解决方案、商业及业务模式、应用开发、产业经济、知识产权、全球3G发展、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政府2006年颁发3G牌照之后,中国将成为3G移动基础设施设备厂商、手机厂商和半导体供应商的巨大市场。据iSuppli预测中国国内市场2006年的3G手机出货量将从2005年的零部增长到229万部。到2009年,中国市场的3G手机出货量将增长到3596万部。今年中国3G手机市场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世界电信》2010,(8):7-7
日前在沈阳召开的“首届中国沈阳国际手机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通信工业学会有关人士指出,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产业链的完善和三网融合的推进,我国手机产业已全面进入3G时代。预计2010年我国手机产量将超过7亿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  相似文献   

19.
古松 《通信世界》2004,(18):16-16
CDMA发展组织(CDG)近日向外公布,2003年第四季度CDMA用户增长量再创新高,该季度CDMA用户增长1450万。至此.全球CDMA用户总量巳突破1.88亿。2003年,CDMA用户总数共增加4200多万,涨幅达到29%.超过其它任何领先蜂窝通信技术的用户增长率以及20%的行业总体增长水平。2003年第四季度,CDMA2000在3G领域的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用户人数新增1070万.总数达到7540万,CDMA2000用户占所有3G用户的97%。全球近40%的  相似文献   

20.
预测     
《通信世界》2010,(19):10-10
中国3G手机销量2014年将达1.09亿部。 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Coda Research Consultancy预计,中国3G手机销量将以7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14年将达1.09亿部;同时5年后。中国的智能手机年销量将翻两番,到2015年复合年增长率将为29%,2015年的智能手机销量将达9760万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