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同时,信息化也是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信息化建设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呢?近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杨学山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CIO 的目标是以信息化的车轮推动企业飞速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下,做好一个 CIO 却并非易事。CIO 如何才能很好地驱动信息化车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对此做了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亮出详单,其中,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国家战略清晰展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回看2007年信息产业发展,人们又发现:2007年电信行业收入增长率20年来首次低于GDP的增长率,于是,众多专家提出崭新课题:理论与实践到底怎样结合?如何抓住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根本点——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力量牵引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定义“信息资源”这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为什么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当前应当着力开发哪些信息资源?应当如何实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组长赵小凡司长。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今年4月18日至对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是国务院批准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高层次的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邹家华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会议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计算机网同为国家信息网络体系三大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广电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广播电视网建设,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发言,介绍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和广播电视网络的特声…  相似文献   

6.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5,(30):30-3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信息应用的推广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覆盖到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样的形势下,信息产业部如何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近日,记者采访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季金奎司长。信息化统领信息产业全局1998年,国务院撤消了邮电部、电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值得我们隆重纪念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迅猛发展。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崭新命题,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为了全面回顾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示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  相似文献   

8.
政务信息化作为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潮流。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也已历时数年,并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如何评价?政务信息化涉及哪些业务,进入了何种发展阶段?运营商有望从中发掘哪些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下旬 ,朱基在京主持召开了重新组织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强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重组后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是朱基 ,副组长是胡锦涛、李岚清、丁关根、吴邦国和曾培炎 (兼任国务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国家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结合我国的国情,组织起草了《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国家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信息化建设奋斗目标、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国家信息网络结构。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新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两次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我国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原则和战略,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的推动了金卡、金税、金关、金财、金审等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于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电子部、邮电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人民银行等18个成员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会上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针。他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精神,本刊将黄菊副总理在“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的致词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曲维枝常务副主任的讲话予以登载。  相似文献   

14.
地方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国家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保证.由于人们对信息化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信息化管理体制上的多样性,多数地区的信息化工作还不是重点工作.本文就如何推进地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5个建议.……  相似文献   

15.
1月1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信息办)联合下发“组通字一号文”《关于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通知》,“组织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干部培训工作”。联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行电子政务”,这三大部门所联手推动的培训工作更让人感到非同寻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是此项培训的具体推动者之一。3月24日,本刊记者就“一号文”培训问题采访了国务院信息办综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7月 2 6日上午 ,国家信息办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电视会议。会议由国信办常务副主任曲维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国信息办主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做工作报告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做重要讲话。吴邦国副总理指出 :推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是抓住机遇、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国家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 ,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必然选择。吴邦国副总理强调 :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要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科研活动如何组织和实施?现行的教科研制度应该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高密市近几年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施了县级教科研体制改革,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科研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2007,31(5):177-177
国资委联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召开了首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对159家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指标——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预算管理,中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接。根据国资委的最新要求,央企应在近期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力争实现专款专用,避免分散投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测评工作是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直接指导下,按照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水平测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进行的。测评中,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在国家一、二级测评指标的框架下,进一步确定和完善了三级测评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并在充分理解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测评方案。测评中充分发挥各盟市信  相似文献   

20.
《通信世界》2005,(17):33-34
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相对落后。如何创新地探索符合实际的电子政务建设方案,成为绵阳所遭遇的难题。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已具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绵阳市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有困难,也有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