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静 《轴承》2002,(6):25-27
由于在车削圆锥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套圈时 ,所用样品宽度方向无磨量 ,造成车削滚道测量值与磨削滚道前的测量值之间产生误差 ,并对此误差进行了公式推导和验证。附图 3幅。  相似文献   

2.
在滚动轴承套圈滚道表面超精研现状的基础上,讨论滚动轴承套圈滚道表面抛光的意义,分析了等离子体抛光技术等原理及特点,并应用等离子体抛光技术,通过试验方式对某类型的大尺寸滚动轴承套圈滚道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等离子体除锈蚀的作用效果及对轴承套圈表面抛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滚锥轴承滚道粗超精工艺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与之配套的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滚锥轴承的寿命,降低振动和噪声。通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滚锥轴承套圈滚道超精加工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选择出滚锥轴承套圈滚道超精加工合理工艺参数,从而有效降低了滚锥轴承滚道表面粗糙度,提高了滚锥轴承滚道表面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针对滚子轴承套圈滚道必须带凸度的要求.根据套圈滚道凸度的特点,结合多年来轴承套圈超精技术设计的实践,开发设计滚子轴承套圈滚道超精研机,采用窄油石、大往复结合小振荡的方法,提高了轴承套圈滚道凸度的精度,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轴承》2015,(12)
通过对大型M50钢制轴承滚道剥落失效的分析,确认滚道次表面存在显微组织变异。对比该轴承到寿件、库存成品套圈和加工锻件的显微组织,并结合锻件的锻造加工工艺过程,确认套圈存在锻造缺陷是导致轴承出现显微组织变异的原因,并采取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产轴承套圈滚道表面和表面层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面磨削变质层,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文以中小型向心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大量试件的一系列磨削工艺试验,进行系统的表面形貌分析、显微硬度曲线测试和金相分析等,探索合理的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磨削工艺,从而使轴承产品的套圈滚道表面磨削变质层尽可能地减少到最小程度。试验直接结合产品试制,因而试验结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投资少,收效快、效益高、生产上切实可行等优点。试验采用的显微硬度检测法是一种正确可靠、简单易行的表面磨削变质层检测方法,可直接用于生产检验。本文所探索的磨削工艺,对于其它机械行业的磨削加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ANSYS软件模拟了大尺寸滚动轴承滚道及滚子在接触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圆锥滚子与轴承内圈和外圈对应力集中及应力分布的变化过程,分析了轴承滚子表面的压力分布对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情况,并得出了现行的轴承标准中的大尺寸圆锥滚子轴承、滚动轴承套圈滚道及轴承滚子接触表面外圈滚道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而产生边缘效应的结论,建议在结构设计上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孙立明  姜韶峰 《轴承》1997,(11):36-38
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振动与套圈滚道过表面波纹度的相关性,得出了套圈滚道表面波纹度对轴承振动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高速角接触球轴承降振提供了控制手段。附图6个,参考文献6篇。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针对高精度轴承外圈内滚道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低下、加工品质的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将ELID精密磨削技术应用于多主轴转台式磨床中,设计出一台高精度轴承套圈滚道ELID精密磨削专用磨床。该机床能够自动上下料,在一次装卡中实现对高精度轴承外圈内滚道的半精加工及精加工,并进行在位检测,从而保证工件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加工品质及一致性。详细说明了机床的设计理念、结构分布及轴承套圈滚道ELID磨削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磨削加工中套圈精密加工存在的不足,进行精密硬车削加工轴承套圈新工艺的开发,通过加工试验分析了精密硬车加工轴承套圈的表面完整性,探究了基准面平面度、刀具磨损量等工艺参数与加工精度的对应关系。基于精密硬车削套圈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沟道圆度、显微硬度、热损伤、金相组织、残余应力分布、加工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精密硬车削可达到磨削加工精度的结论,且金相组织稳定,不易存在热损伤,具有可控的残余应力分布和较高的加工效率,有利于产业化生产高精密轴承。利用磁性卡盘装夹套圈,分析试样基准面平面度对精密硬车削套圈沟道圆度的影响,发现提高基准面平面度可以有效提高加工套圈的沟道圆度;分析了刀具磨损对硬车削套圈加工精度的影响,得出在精密加工阶段刀具磨损量是控制套圈圆度的重要监控工艺参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何荣跃  寇亮 《工具技术》2006,40(8):55-56
1 引言 轴承套圈车削加工工序主要完成密封槽、滚道槽的加工,其中密封槽局部尺寸如图1所示.由于局部尺寸小,无法采用数控工艺加工,因而大多采用成形刀具加工.  相似文献   

12.
战义 《轴承》2004,(3):16-17
分析了车削铁路轴承内圈滚道时产生滚道直线度Li和粗糙度Ra超差、工件表面两刀之间形成结合口、振纹及尺寸不稳定等影响轴承寿命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氮化硅陶瓷圆柱滚子轴承套圈滚道的表面质量及磨削效率,使用超高速万能外圆磨床对套圈滚道进行高速磨削试验,分析了工件线速度、砂轮线速度和进给速度等磨削参数对套圈滚道磨削表面质量与磨削效率的影响机制与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套圈滚道表面粗糙度随着工件线速度及砂轮线速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磨削速比为200时,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套圈滚道表面粗糙度变化不大,比磨除率增大,磨削效率提高;当砂轮线速度为150 m/s、工件线速度为0.75 m/s时,进给速度的增大使比磨除率增大,但套圈滚道表面质量变差;在试验条件下,套圈滚道高速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值在0.065 0~0.098 5μm范围内,满足精密加工要求。为提高磨削效率,推荐磨削速比为200、砂轮线速度为120~150 m/s和进给速度为18~28μm/min。  相似文献   

14.
为在轴承套圈容易产生磨削烧伤的粗磨工序进行烧伤控制,通过巴克豪森噪声法对粗磨状态下套圈滚道表面的磨削烧伤进行测试,并对粗磨滚道磁弹数据进行统计以及制作人为烧伤样件,进行数据对比以确定相应的烧伤判定参考值,并获得套圈滚道粗磨时的磁弹检测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转盘轴承套圈断裂和滚道剥落2种失效形式,提出了一种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六排滚子转盘轴承进行强度校核的方法。该方法在建立转盘轴承有限元模型时将滚子滚道的非线性接触等效为非线性弹簧单元,并计算轴承套圈的内部应力分布,根据最大内部结构应力校核轴承的结构强度;采用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模型计算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最大接触应力来校核轴承的接触强度。该模型考虑了轴承套圈的结构变形,比传统轴承理论刚性套圈假设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中该类型转盘轴承的失效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6.
《轴承》2015,(5)
针对转盘轴承套圈断裂和滚道剥落2种失效形式,提出了一种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六排滚子转盘轴承进行强度校核的方法。该方法在建立转盘轴承有限元模型时将滚子滚道的非线性接触等效为非线性弹簧单元,并计算轴承套圈的内部应力分布,根据最大内部结构应力校核轴承的结构强度;采用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模型计算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最大接触应力来校核轴承的接触强度。该模型考虑了轴承套圈的结构变形,比传统轴承理论刚性套圈假设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中该类型转盘轴承的失效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7.
《轴承》1980,(3)
前言 在轴承套圈的加工中,磨削占了极大的比重,提高磨削质量是提高轴承质量的重要一环。要生产出高质量、长寿命的轴承,除了保证轴承的宏观几何精度和合理润滑外,还要求有耐磨的表面层,所以必须弄清楚磨削工艺与被磨表面变质层之间的关系。 在对我厂生产的轴承作了部分质量调查中发现,“磨削不好,轴承不佳”。其表现为: 1.对内、外圈滚道光洁度高于12的轴承作跑合试验后,发现滚道表面光洁度明显变坏,出现如毛玻璃状的表面,甚至有变色发黑的现象产生,这说明轴承的耐磨性及接触疲劳强度较低。 2.干磨削套圈的磨削面出现锈蚀的机率比湿磨削套圈的高。经观察,干磨削套圈的磨削面在一般情况下放置数天,甚至数小时即会产生麻点状锈斑。  相似文献   

18.
强化研磨可以使轴承滚道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储油织构,为了研究这种织构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用扫描电镜对强化研磨后的套圈滚道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基于MATLAB平台,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滚道表面形貌进行三维分析,再用TIME3230粗糙度仪测量其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采用经历25~125次强化研磨循环的研磨料加工套圈滚道,可以使滚道表面获得分布均匀、储油量良好的织构,加工效率较高;当强化研磨循环的次数达到200次时,研磨料切削能力几近丧失。  相似文献   

19.
《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20(3):105-105
山东青岛和信机床有限公司开发研制成功了中小型轴承套圈车削生产自动线,该项目以轴承套圈车削加工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攻关,研制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中小型(内径25—62mm)轴承套圈自动车削生产线。其中用于组成外球面球轴承车削超短线机床9台,利用这些装备组成一整条中小型轴承套圈车削生产自动线。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精密硬车削在轴承行业的应用,以7016AC/TAP4轴承套圈为试验对象,从试样的加工精度指标和表面完整性分析精密硬车削的特点,证明了在轴承零件加工中精密硬车削工艺代替磨削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